春天里的文化记忆
杨宏海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就是因为这位老人画了这个圈,引来了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改变了多少中国人的命运。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新的一年、新的春天又来临了,在这春风吹拂、春光荡漾的日子里,不由得让我回忆起自己与春天的故事。
故事从我调进深圳的那一年开始。1985年,在春天的呼唤中,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的吸引下,我告别了内地高校的讲台,来到了新的单位深圳市文化局,投入特区文化建设的行列。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深入“三来一补”企业、边陲海关、乡村城镇以及“海上世界”等旅游风景区调研。每天走向深圳火热的文化现场,感受这座新兴移民城市的文化脉动,将调研成果化为理性的思考,撰写成调研报告或专题文章,既给市委市政府领导文化建设作决策参考,又提交给文化理论界进行学术交流,让更多人了解和分享特区文化的特质与魅力。正当而立之年的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一道,以满腔的热情开拓创新,为构建“文化深圳”的大厦添砖加瓦。
没有经历寒冬的凛冽,哪能感受春风的温暖。粉碎“四人帮”后,文艺界迎来久违的春天。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第四届全国“文代会”上发表的祝词,犹如扫尽阴霾的朝阳,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感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受到极大鼓舞。1988年春,第五届全国“文代会”正在筹备之中。当时中国文艺界青黄不接,各地推荐的代表,大都在六十岁以上,文艺界如何“年轻化”的问题凸显了出来,引起了中央的注意。中宣部要求中国文联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八十名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代表,在给广东省的两个名额中,我意外而荣幸地获得了这一机会。
八月的北京,天高云淡。第五届全国“文代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十一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多名代表济济一堂,他们中间有享誉国内外的老一辈文学、艺术大师,也有近年来涌现的文坛新秀。在大会堂正厅,挂着一幅《寒梅图》,这是著名画家、岭南派大师关山月的作品,许多代表都邀请关老在这幅画前合影留念。我刚与关老和著名作家秦牧合过影,陈国凯、黎雄才、潘鹤、姚锡娟、张良等广东代表团的文学艺术家们相继走了过来,他们听说我来自深圳,都关切地询问特区文化的情况,并对深圳的发展寄予厚望。
以铜雕《开荒牛》而蜚声艺坛的著名雕塑家潘鹤说,深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试验场,深圳的文艺工作者也肩负着“开荒牛”的历史使命。岭南画派宗师关山月对我说,“笔墨当随时代”,深圳的文化艺术事业要不断创新。广东省作协主席陈国凯是我的梅州老乡,一见面就用浓重的乡音与我聊天。他知道我正在研究打工文学,便给予热情鼓励。他说他很赞同我关注基层外来工的写作,这很有意义。电影《董存瑞》的扮演者、导演张良亦对此很感兴趣,他说这是很有广东特色的题材,希望能为此拍一部电影。后来他果然专门到外来工最多的宝安体验生活,不久便拍出了电影《特区打工妹》,此为后话。
广东代表们正交谈间,一批在“文革”中备受摧残、身心疲惫的老艺术家走过来了,我注意到,当中有秦怡、张瑞芳,还有在家人搀扶下前来的新凤霞、常香玉、张君秋等。许多以前只是在作品里、舞台中、影视屏幕上认识但未曾谋面的“文友”欢聚一堂、畅叙友谊,人民大会堂上下充盈着喜气洋洋的气氛。
下午三时,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会场,亲切会见全体代表,并合影留念。小平同志步履稳重,神采奕奕地来到我们中间,与代表们一一握手。这时,来自新疆的代表送上一顶花帽,小平同志高兴地接过来,戴在头上,随即向全场的代表们挥手致意,顷刻间人民大会堂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此刻我意识到,参加第五届全国“文代会”是深圳给我莫大的荣誉。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深圳文艺工作者,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深圳这座文化新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为有志于特区建设的年轻人创造了人生出彩的机遇。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邓小平视察深圳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国掀起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运动。当年,在文化部召开的一次全国特区文化研讨会上,有与会者提出,创建经济特区绝不仅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同时也肩负文化创新的使命,建议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创办一个新型的文化研究机构。在文化部与深圳市领导的共同推动下,此项动议成为政府决策,决定成立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历史又一次给我提供了机会。我受命与文化部政策法规司联系,共同参与策划组建由文化部与深圳市合办的这一机构,并到北京、上海、广州去招聘人才。1993年12月1日,在邓小平南方视察下榻的深圳迎宾馆,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特区文化研讨会隆重举行,文化部领导及全国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盛会,掀开了深圳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篇章。
作为市委市政府文化工作的智囊团,我和我的文化团队一道,参与了深圳市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起草,参与了“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文博会”等重大文化项目的酝酿、策划和组织活动,共同推动深圳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之后,我调到深圳市文联。2006年,为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作家协会和深圳市委联合启动了“改革开放文学创作工程”,同时举办了“中国作家深圳行”采风活动。我陪同几十位国内知名作家、诗人来到莲花山顶膽仰邓小平铜像。站在山上往下望去,造型独特的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新建的深圳书城、图书馆、音乐厅等建筑鳞次栉比,气势如虹。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感慨地说,深圳的崛起真是世界的奇迹,而深圳的文学艺术必将为这座城市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春节,深圳市政府推出新十大文化设施的建设规划并先后动工。在莲花山下的市民广场,一场名为“拥抱春天”的2019深圳春节联欢晚会以科技、艺术、时尚的有机结合惊艳呈现。这场晚会既有“深圳味”,也有“中国风”和“国际范”,通过央视转播引起海内外瞩目。透过晚会宏伟的歌声和绚丽的光影,我们可以看到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圳正朝着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的目标迈进。此刻,耳边又响起了《春天的故事》的动人旋律:“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它唤起了我多少美好的记忆,它让我深感作为深圳人而自豪!
深圳,我的第二故乡,三十多年来我几乎参与了她的文化建设全过程,我在这片最神奇的热土上留下了青春和汗水。我感恩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我盼望在新时代春天的故事越写越精彩,我祝愿深圳文化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教授)
新闻推荐
严玲珍夫妇给本栏目送锦旗。(梁志航摄)本报讯(记者张爱飞)12日上午,严玲珍夫妇来到梅州日报社民生部,给本报《民生一线》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