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碗米饭都叫石扇鱼焖饭
观之,饭粒分明,粒粒金黄,色泽饱满;食之,入口松而不腻,满口鱼肉鲜香……这便是声名远扬的“石扇鱼焖饭”。鱼焖饭是梅县区石扇镇的传统客家美食之一,2009年“鱼血焖饭”被列入梅县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扇人用简易的食材制作出独特的味道,让许多出门在外的游子念念不忘。
●本报记者吴丽伶
款待客人 石扇人就爱做鱼焖饭
所谓鱼焖饭,顾名思义就是用鱼血、鱼肉焖出来的饭,因口感好、味道香而深受大家的青睐。对于石扇人来说,鱼焖饭就是家乡饮食文化的标签。“家里经常会做鱼焖饭,以前在外面读大学的时候都会很想吃,因为这是属于家乡的味道。”在梅城上班的高立告诉记者,现在工作了,也喜欢偶尔叫上朋友一起回石扇吃鱼焖饭。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鱼焖饭并不是随时能吃到。“以前村里每个生产队都有鱼塘,一般到年节才会打鱼,此时家家户户都会分到一两条鱼。但人多鱼少怎么办?村民便提议拿来做鱼焖饭,让每个人都能尝到鱼味。”石扇镇人邓伯回忆道,石扇家家户户都会做鱼焖饭,每家味道都不同。关于鱼焖饭的由来,很多人已经记不清了。有一种说法是,以前交通不发达,家里来客人要去市场买菜不方便,而石扇人自己家门口就有鱼塘,于是主人直接从鱼塘捞鱼烹制鱼焖饭来招待客人。
每年的八九月,石扇人便会选用新收成的稻米和刚榨的花生油来做鱼焖饭,新米吃起来口感会更鲜香,而小颗粒的花生榨出的油味道香浓、颜色金黄,再配上肉质鲜美的鱼,焖出来的饭才能香而不腻。农忙结束后,大家去串门走亲戚时,也习惯带上新米和花生等当季收成的农作物作为礼物送人,而亲戚家就做鱼焖饭来招待客人。
用心烹制
鱼香满口诱人来
鱼焖饭,做法虽不算复杂但制作步骤繁琐且花费时间长,在选材方面也很关键。“选用的草鱼要原生态养殖,不吃饲料的那种,这样的鱼肉比较结实,适合拿来焖饭。”石扇镇东华家庭农场的邓爱华介绍道,除了鱼要好,山泉水、农家香米、花生油、四季香葱、土生姜、“金不换”等原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加上秘制酱料焖出来的鱼焖饭口感才最松软和香甜美味。
取材之后,杀鱼取血是关键的一步,将草鱼放血用碗装好备用,并用清水去稀释,这样才不会结块。“鱼血要煮开,焖出来的饭颜色就不会很黑。”邓爱华说。煮鱼血的同时,邓爱华开始热锅用花生油煎鱼,将鱼煎酥成块状,才能避免在焖饭时鱼刺混在饭中卡喉咙。随后,将淘好的米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与盐,并将鱼血一并放入,鱼肉逐块摆在米上,用布封好锅盖,用柴火将饭焖熟。“柴火焖的饭才最香,用高压锅做就没那么好吃。”这是邓爱华多年来的经验,得有人时时盯着柴火,焖一次就要一个多小时。
饭焖熟后,停火继续焖一段时间才能开锅夹出鱼肉,同时放秘制酱料和花生油等一起下锅翻炒,继续焗半个钟后,再把切碎的“金不换”和葱花等放入搅拌均匀。至此,香喷喷的鱼血焖饭便大功告成。上盘,盛出饭来,米饭粒粒金黄,散发诱人的香气,入口松而不腻,鱼香满口。
声名远扬
鱼焖饭助推乡村振兴
由于石扇鱼焖饭制作步骤繁琐、花费时间长,如今已经很少人愿意自己制作了,但是喜爱这份味道的食客却不曾减少。“鱼焖饭慢慢被大家所熟悉,喜欢吃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几年来店里预定鱼焖饭的顾客都多了许多。”在梅县区华侨城开了十几年鱼焖饭店的谢先生告诉记者,做鱼焖饭是不能偷懒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做出味道鲜香的鱼焖饭。
在东华家庭农场,记者看到许多慕名前来的食客。“因为工作需要来过几次梅州,一直都很想尝尝传说中很好吃的鱼焖饭,这次终于吃上了。”来自广州的祝嘉琪告诉记者,鱼焖饭没有想象中的腥味,而且比较干,不会油腻,吃起来真的很香很赞。据邓爱华介绍,如今鱼焖饭名气越来越大,在深圳的人都要她做好,用快递寄出去给他们吃。
“石扇周边生态很好,水里面鱼类资源相当丰富,鱼的肉质也特别好,非常适合拿来做鱼焖饭。”石扇镇委宣传委员邓时恩说,接下来,石扇镇将继续响应号召,贯彻落实“客家菜师傅”工程,擦亮石扇鱼焖饭的品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一些鱼焖饭厨艺竞赛,努力培养一批客家菜厨师,同时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带动开发一批农家乐,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新闻推荐
好家风代代传写家书述真情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丰西西张璐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