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 本报有新举措 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委会开展宣传活动,宣传消费维权知识,销毁假冒伪劣商品
本报讯(记者王丽莉实习生陈铭基)昨日上午,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梅州市消费者委员会、梅州日报社等在梅城江南万达广场联合开展了主题为“信用让消费更放心” 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活动,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接受消费者咨询和投诉等,并在奇龙坑垃圾填埋场销毁近年来查收缴获的标值共约16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
众多摊位提供宣传咨询服务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委会、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以及与市民日常消费关系密切的公用企业、行业协会等共29个单位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现场展架展示了网络消费、老年消费提示,大屏幕播放典型案例,还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政策咨询、消费投诉举报登记等,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
“臭脚盐拆开包装后会有股异味,闻起来像是臭鸡蛋的味道,不符合食用盐的标准。”在广东省盐业集团梅州有限公司的摊位上,工作人员向市民们展示了臭脚盐样品,介绍食盐相关知识,供市民辨别。在中国石化梅州石油分公司的摊位上,摆放着劣质油、汽油、柴油等样品,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如何辨别劣质油品,科普“黑油”的危害。市民廖女士表示,汽油和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但是很多的辨别知识大家并不了解。她说:“了解更多知识,就能学会辨别各种商品的真假优劣,做个明智的消费者。”而在市消委会的摊位上也有部分消费者前来进行消费投诉举报。市民黄先生称,其于2019年1月25日收到已成功办理30元5G大流量包的短信,后来又收到已扣取流量月租费30元的短信,但他本人未申请开通5G流量包,他认为这属于强制消费。对此,现场工作人员仔细询问了解,并进行了登记。
销毁标值16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
活动期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将标值约16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运到奇龙坑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些假冒伪劣商品包括有家居服、换气扇、酒等,是近年来原市工商局、原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原市质监局查处缴获的。
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增强广大消费者的法律、维权意识和对食品安全的鉴别能力,进一步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畅通维权途径,强化社会监督,着力构建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群众参与为一体的大维权工作格局。据统计,活动现场派发各类宣传资料5000多份,受理群众咨询300多宗,接受消费者投诉3宗。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纪念客籍艺术大师林风眠先生诞辰119周年,福玉书院第三回艺术展(中国书协理事)三十人作品展,近日在复退军人创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