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心理压力、交际能力等青春期问题受关注 青春健康教育为成长护航
由于受到单亲、留守家庭、学习压力、交往障碍等客观环境、自身因素的影响,不少青少年出现了“玻璃心”“压力山大”、“浮躁”等生理、心理症状,甚至因心理问题走上绝路的新闻不再“鲜见”;因社会交际缺陷而自闭的学生人数也逐年攀升……近年来,如何开展适时、适宜且有效的青春期教育?这一课题研究成了我国教育发展要打的一场攻坚战。为此,梅州市各中小学也深耕本校,利用学科优势,进行相关课题研究;立足实际,链接资源,开展青春期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教育讲座,倾力护航学生身心健康。
●本报记者林婉萍
结合学科,多举措推进青春期教学
记者从梅江区实验中学(伯聪中学)、水白中学、蕉岭县蓝坊中学等多所学校获悉,针对学生青春期问题,大多数中小学校通过摸底探究,以课题研究、开展讲座、举行活动等形式,最大程度发挥学校学科课堂、教书育人的优势,通过知识的灌输、心理的疏导,主题活动的引领,营造正能量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关爱、影响学生,并取得一定成效。
“通过摸底调查,我们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很多学生,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人际关系敏感、情绪障碍、行为躁动,甚至抑郁等生理、心理问题。”梅江区实验中学老师邓军辉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的青春健康教育工作,该校生物组开展了《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其中,该组成员、政教处主任张莹岚从该校留守儿童、外来工子女等学生较多特点出发,经过多方研究,撰写了《浅谈学校德育工作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文,剖析了学生因升学、家庭以及自身等内外压力的增多,青春期问题凸显的情况,寻找解决方法。“我们以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挥作为生物老师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优势,通过举办《做一个优秀的女孩》等主题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从学生心理、生理、思想道德及疾病方面知识进行普及,有针对性、有效地推进学校关于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张莹岚表示,课题研究结合讲座、活动,把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把教学贯穿到学生成长中,增强了行为规范性,提升了心理承受力。与此同时,实践中的成果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高学校教学中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模式的适用性提供了典例参考。
记者了解到,为了有效推动心理教育工作,许多学校会根据教学实际开展一系列关于青春期教育的讲座和活动。“除了常规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学校不时会邀请专家开展男女生青春期健康知识、交往方法指导讲座,举行体验式心理拓展活动以及专题辩论赛等活动。”水白中学心理咨询室负责老师梁剑辉告诉记者,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是学校教学任务的重要一环,多措并举推动青春期问题的缓解。
对症下药,护航学生身心健康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生理成长和精神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成长过程,处于这个过程中的人需要指导和帮助,无论学校老师、家长,在这个方面都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嘉应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冉正宝指出,当代学生青春期的鲜明特征是叛逆,表现为行为冲动、情绪化、话少、抑郁、心理承受力差等现象,此时的他们亟须有人引导,有人关怀,学校和家长“监管”角色的重要性由此得以明显体现。
冉教授表示,学校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有助于及时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从生理、心理等方面接受自身的成长与变化,防止其认识自我的视角发生偏差。同时他建议老师与家长,要冲破传统观念,把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大方地放到课堂上和家庭日常交流中,向孩子普及。尤其要在精神上做好引导,在满足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接触有正能量的伙伴和成年人,在这个娱乐至上的生活环境里找到自己的精神目标。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汪霞也表示,青春期的学生,大多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理、心理问题或障碍,不同的学生因生活环境、自身因素的差别影响,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学校应通过摸底调查等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并根据学生对象的不同对症下“药”,使教育效果最大化,真正实现护航学生身心健康的价值。
新闻推荐
梅江两岸风光微改造后的古街街长制公示栏客家公园李庆锋摄文/图羊城晚报记者危健峰通讯员曾仕谦钟伟才奋进新语讲述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