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平:独资捐建完全中学第一人
●陈作新
新中国成立之日,他一大早在香港的工厂挂起几十面五星红旗;香港一些民族资本家将资本外撤时,他却反其道在广州投资办厂。内地实行改革开放后,他带着儿子率先回乡捐资投资,是“三胞”中独资捐建完全中学的第一人——
1981年9月29日,兴宁县坭陂镇隆重举行济平中学落成典礼。由旅港同胞李济平捐资600万港元、于1978年8月破土动工兴建的济平中学,成为广东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所由港澳台同胞、侨胞独资捐建的完全中学。李济平也因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海外“三胞”回乡独资捐建完全中学的第一人。这为日后广大海外“三胞”和内地企业家及热心人士踊跃捐资办学、兴办公益事业带了好头。
辗转数国
打工办厂谋生存
原坭陂公社党委书记黄湘源是这次捐资办学的亲历人,他代表政府接受捐款,代表当地负责处理好有关事宜。2015年8月,接受笔者采访时,他说:早在抗日战争初期,李济平就捐赠1.5件棉纱(每件40包)给家乡母校青莲小学用于修建母校校舍,1941年又捐资1500元光洋兴建坭陂中学膳堂、厨房等。
李济平是兴宁市坭陂镇高沙岭人,1908年9月29日出生。祖父李顺康,是位老实农民;父亲李庆才是前清武秀才,有一身好武艺,刚正不阿,主持正义,在李济平3岁时便辞别人世;母亲黄霖招是一位勤劳的客家妇女,因早年孀居,生活非常艰苦,为了养活孩子,她既耕田又织布。李济平自幼跟随母亲学织布,解经纱、做纬子,常常天还未亮就跟随母亲进城卖布。
李济平l2岁上小学,先在坭陂乐育学堂,后在本村青莲小学念书。1925年-1928年间,他投身农民运动,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失败后,李济平虎口逃生,奔走他乡,先到揭阳,后到汕头,仍无处藏身。一天,机遇幸临,在汕头海港,他挤进开往泰国的轮船,熬了7天7夜,来到泰国,当上织布工人。1929年夏,李济平从泰国来到新加坡,当了锡矿工人,为洋人挖矿,饱受剥削和欺凌。
1932年,李济平从新加坡回到香港,在李自蕃的国华布厂做工。由于在新加坡已掌握了有关各种机器的性能和纺织技术,他很快成为技术熟练的师傅。后来,他独立办起了新华布厂,到二十世纪40年代初已拥有电动织布机40多台,上百个工人,且有储藏数十万码布匹的货仓。可是当他鸿图初展的时候,1942年冬香港沦陷,由于李济平平日同情和支持抗战,与抗日爱国力量东江纵队有密切联系,所以日寇、汉奸都指名要杀掉他。他不得不关闭工厂,决定将库存的1000多担布匹转移到内地兴宁去。岂料沿途遭劫,抵兴后已只剩100多担了。
1943年夏,李济平回到兴宁。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李济平决意再回香港,重振事业。是年秋,他除了恢复经营新华布厂外,还办联华布厂,几年后,工厂从十几台电动织布机发展到400多台,后来又在广州投资20万港元,与张中合资开设新华布厂。这时,正是解放战争时期,活动在香港的进步力量把新华、联华两个布厂作为联络点,许多进步人士与李济平有着密切的交往。
拥护新中国
在广州投资办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李济平一大早便在新华、联华两间厂首先挂起几十面五星红旗,表示自己对祖国新政权的拥护。此举激怒了右派势力,他们伺机要下毒手干掉李济平。1956年,香港发生了右派暴力事件,李济平受到疯狂袭击,工厂被纵火焚烧,汽车被砸烂后用汽油烧毁,凶徒扬言“活捉李济平!宰掉李济平!”幸得爱国同胞的掩护和营救,李济平才免遭毒手,改名李安,躲过了风险。
李济平在香港以满腔的政治热情,欢呼新中国诞生。但是民族资本家中有的人却并不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害怕共产党。广州不少工厂宣布歇业,有不少资本家把资本往外转移。1951年3月,针对这一情况,李济平偏偏这个时候在广州河南潘家祠新办一间“一联布厂”(后为染二厂),投资几十万港元,装上最新电动织布机50台,委任陈锦坤为厂长。为了加强这间新办布厂的技术力量,他特地从香港新华、联华两间布厂挑选几十个技术熟练的师傅到“一联布厂”工作。中共华南分局第三书记方方与广州市市长朱光一起前往“一联布厂”视察。方方对李济平说:“为什么人家都害怕共产党,纷纷把资本往外转移,而你却大胆投资新办工厂呢?”李济平笑着回答:“我从1925年大革命起就认识共产党,它是一心为人民的党。共产党挽救了国家。要振兴民族,要振兴国家,就要大家共同出力,我出点力是应该的。”
1952-1954年间,李济平继续扩大投资。1954年,广州私营企业进行联营改造,他愉快地带头,起到了推动作用。1955年,他的长子李亮宏高中毕业了。李济平鼓励他在广东省内上大学。1961年,因商务急需,李亮宏也到香港来,成了李济平的得力助手。
敢立潮头
率先回乡投资办厂
1978年,大门初开的中国,仍思想僵化、经济萧条,各项社会事业仍然十分落后,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仍有不少官员认为“引进外资,是向资本主义开大门,是十分危险的”。同时,海外“三胞”也普遍对中国的政策持观望态度。李济平李亮宏父子敢立潮头唱大风,先后协助家乡办起了水电站、染二厂、制衣厂、兴城镇针织厂、兴宁棉纺厂等,为兴宁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979年,根据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最先采取来料加工补偿贸易方法,供料给兴宁染织二厂加工花格布l00万码,执行结果,双方获利。接着便引进先进设备装备该厂,计先后购进柴油机1台、抓毛机3架、全新织布机80台,从而使该厂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不到两年时间,该厂不但还清了购机贷款,而且创汇400多万港元。随后又引进100多台全新的电动缝纫机和配件与地方合作经营制衣厂,对兴宁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由于香港当局限制全新成套制衣电动缝纫机进口内地,造成当年亏本。但此后数年生产发展形势稳步上升,获利颇丰。此外,协助兴城镇办起了有42台针织机的兴宁第一间城镇针织厂,又在坭陂家乡兴办布厂。李济平李亮宏父子与刘宇新合作,投资购买120台电动织布机,协助坭陂在深圳办综合加工厂;与梅县港胞联合投资购买电动织布机124台,为梅州地区兴办布厂。
兴宁向来织布业发达,但从来都是有织无纺,织布的棉纱,全靠外地输入。1980年兴宁县政府提出兴建纺纱厂,李济平父子会同刘宇新、罗焕昌、伍肇仁、林尚聪等旅港同乡组织公司,共投资210多万港元(其中李济平135万港元)与地方合办兴宁棉纺厂,港方公司提供12000纱锭全套设备。
支持教育
为家乡独资捐建完中
振兴中华,教育先行。1978年,李济平为母校青莲小学捐赠1万元维修校舍,充实设备。同年,李济平毅然决定在家乡坭陂高沙岭独资兴建济平中学。
1978年8月,济平中学破土动工,历时3年建成。在建期间,李济平多次回来,亲自下工地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具体问题。1981年9月29日,济平中学落成剪彩。它占地40亩,建筑总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
从1985年到1995年间,李济平父子又为家乡教育等事业做了一桩桩实事、好事:1989年,捐资50万元兴建教师住宅楼,为济平中学数十位教职员工解决了住房:1990年,捐资40万元,把母校青莲小学全部改造为楼房式的新校舍,同时,又为济平中学、济平小学设立奖教奖学基金50万元。1996年之后,李济平的长子李亮宏年年回济平中学了解学校情况,慰问教师,其中1998年春又捐资10万元用于装备科学楼和作为奖教奖学基金。
团结港胞
深化爱国爱乡情
李济平深深地懂得,只有团结全体侨胞、港澳台同胞一齐来建设家乡,方能尽快使祖国繁荣富强。为了广泛团结梅州籍旅港各阶层人士,沟通祖国与旅港嘉属实业家的联系,李济平与孙城曾等一道,继承旅港嘉属商会的光荣传统,不断健全组织,加强团结,先后5次组织嘉属商会会员回内地观光,并亲自担任观光团团长,每次都有百位会员参加。
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当时旅港同胞对大陆的政策仍有诸多疑虑,李济平总是耐心解释,甚至说愿以自己的脑袋担保回国观光同胞的安全。正因为他言行笃实,恪守信誉,深孚众望,所以他从52岁到70岁,整整18年连选连任旅港嘉应(属)商会的正副会长。当他年逾古稀时,人们一致推举拥戴他为旅港嘉应(属)商会的荣誉会长。
1996年8月14日,李济平在香港病逝,享年88年。
新闻推荐
读者李女士:我母亲在村里从事接生行业37年了,还能享受国家补助吗?兴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根据《关于做好农村已离岗接生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