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的方和圆

梅州日报 2019-03-05 10:38

花萼楼(梅州论坛网友 村夫q 摄)泰安楼(梅州论坛网友 乐园 摄)

“方圆”二字,向来为人看重。从年代久远的“天圆地方”之说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圣人之言,皆可见古人对于方与圆的推崇。大埔留给游人印象最深的地方也在其方圆,这从花萼、泰安两座古楼的外观可以看出。其中圆者为花萼楼,方者为泰安楼。

花萼楼号称“广东第一圆楼”,自有其独特的非凡魅力。从地理位置上讲,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离梅州市区略远,开车需要耗费两个多小时。但游览之后,游人便会觉得不虚此行,纵然路途再遥远,还是值得一游、一观。

当我们站在远处看花萼楼时,最先看到的是昏黄的外墙,像是被岁月浸泡得褪了颜色。墙的顶端有一圈黑色的屋檐,如一顶帽子戴在围墙之上。“帽子”的下沿,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孔洞,四四方方,都不甚大。而在其中一个孔洞的正下方,有一扇门,那也是整个土楼唯一的一个门,这样的设计,连带顶上的四方小孔,让人不禁猜想是不是为了抵御外人侵扰专门而设。门呈拱形,上方挂着两盏灯笼,两盏灯笼的中间用蓝墨水写着“花萼楼”三字,左右两边则是一副对联,红底黑字,写的是:花开常棣,萼发青云。古时,“兄弟既翕,谓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花萼之名,意寓兄弟相亲、邻舍相爱。

大埔花萼楼相传是明万历三十六年林氏祖先林援宇所建。自幼家境贫寒的林援宇为人忠厚,勤恳踏实,深受邻舍喜爱。他发迹之后,以夯土筑成此楼,将同村没有居所的乡邻一并接了来住,以副“花萼”之实。于今,延续了400多年。

游人从入口处沿着卵石铺成的过道向里而行,可以得见花萼楼的全貌:三环二百一十个房间,圆形天井,钱币图案,一眼古井……旧有的元素一应俱全,一样都不曾丢弃。恍惚间,我们有这样一种感受,仿佛入口处的那扇门,隔绝了门外的红尘,锁住了历史的尘埃。岁月流转,门外的世界千变万化,门内依旧是400年前的模样。在这里,时光停止了流动,千年宛如一年,家家门前都有对联,门楣上则有横批,两旁还挂着两盏灯笼,一如其旧时模样。400多年前的建筑和习俗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当真不易。

衣食住行,自古以来便是风云变幻、沧海桑田最真实的呈现。若是依此推演,花萼楼无疑是万历时期圆满、团结、平等的客家文化的一道缩影,它记载了一段文化的源流,也刻录了一个家族的传承。

如果说花萼楼是土楼,那么泰安楼当被称作石楼。如果说花萼楼象征了和睦、团结,那么泰安楼则表达了持身方正的态度。

泰安楼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比花萼楼要年轻近200岁。年轻并不稀罕,稀罕的是在围楼建筑史上,方形石头围楼并不常见,而泰安楼就是这并不常见的楼中的其中一座,因而被称为中国古代民居建筑和客家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的“历史人文博物馆”。

泰安楼与花萼楼有许多相似之处,譬如为防外患,一二层不设窗,独有三层开窗并设枪眼;又譬如,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出入,门板还镶着厚厚的铁皮。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当其冲的便是大门。泰安楼的第一代主人以经商发家,未有功名,按照旧时的传统,没有功名的人是不能建造门楼的,他便玩了个机巧,将门嵌在墙上,远看亦颇雄伟。然而假的毕竟是假的,楼主人以此为平生憾事,在造楼的时候于两侧各设一处书斋,专供读书讲学之用,也算是留了个梦给后世子孙圆。

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花萼楼相对原生态,而泰安楼则开发得较为完善。一楼陈列着客家发展史,二楼则有大埔历史文化介绍,为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外乡人打开了一扇了解大埔、了解客家文化的大门。而在石楼之外,另有西湖公园,以水之灵气更增景色之幽。

当我们站在泰安楼之外,或者行走于楼层与楼层之间,可以清晰地捕捉泰安楼之于人的磐石般的稳重以及方正之感,施施然有一种人与楼相融的情态。如果说花萼楼教授给我们的是一种圆融豁达的处事智慧,那么泰安楼则向我们传递了做人所必须坚守的行事准则。

当然,有可能还有些别的。恰如门口的那副对联所书:“泰然一室,安住层楼”。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泰安楼之名想来也有祈盼国泰民安的意思吧。

(潘玉毅)

新闻推荐

税法宣传走进招聘会

本报讯日前,大埔县“春暖梅州”暨精准就业帮扶招聘会在该县高陂镇产业转移园举行。大埔县税务局利用招聘会参与群众多、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