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视障少年以顽强毅力“听学”课本 闯出“ 盲 区 ” 迈向高地

梅州日报 2019-02-25 10:34

小睿正专注地阅读课外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婵摄)

梅江区嘉应中学初二年级,有着这样一位顽强求学的少年——一级视力残疾的他,视力仅0.02、视野29%,上课看不见板书只能依靠耳朵“聆听”,写字凭直觉写下一撇一捺,在家借助具有放大功能的助视器奋力自学追赶……

“00后”小睿(化名)由于一场意外诱发视神经病变,视力残疾被认定为“盲”,却没有击垮他学习的意志力,去年重返普通中学的他克服重重困难,在首次期末考试中取得全班第1名、全级第36名的优异成绩,16岁视障少年炼成同学们口中的“学霸”,走出了“盲然”,在不断超越自我中创造出无限可能。

天降厄运

阻挡不了对知识的渴望

穿过狭窄的巷道,记者来到了小睿一家租住的出租房里,彼时的小睿正伏案“阅读”。他的书桌上摆放着试卷、辅导书、历史名著等各类学习资料。“这是助视器,它可以把书本的字体放大2到32倍。”小睿向记者演示助视器的使用方法时,“一不小心”又开启了沉浸式阅读模式。

2016年,在户籍所在地读初中的小睿因打球意外受伤,诱发视神经病变,视力直线跌至“零点”,此后辗转于广州、上海、武汉等地经过手术和药物治疗,近期复查结果与之前相比有所好转,但视力仅为0.02,视野29%,无法完全康复。

“治疗初期,儿子在特殊教育学校读了一年初中,那时正是他视力最低的时候。有次我站在他跟前许久,他都认不出妈妈,我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叶女士说,那时一家人深受打击,却从来没有放弃帮助小睿治疗和学习。

“去大城市看病时,我遇到了许多和我有相同境遇的视障人士,他们有些是大学生,有些已步入社会,我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学习知识,接受更好的教育。”小睿坚定地说道。为了帮助拥有强烈求知欲的儿子圆梦,父母在去年9月将小睿转学到嘉应中学,在“普通”的教育环境中开启了别样的求学路。

逆风翱翔

助视器下的艰辛求学

因为上课看不到黑板上的字,小睿只好靠聆听和记忆,利用课间和午休时间补充笔记、完成作业。做作业时,他紧贴着作业本,凭感觉写字,反复练习笔画和字体间距。遇上数学、物理等需要精准画线的题目,他先在助视器下画辅助线后,再由父母按照倍数缩短长度,普通学生半个钟能完成的作业,小睿要花费一两个钟,甚至更多时间。

数倍于常人的努力,小睿琢磨出一套学习方法,他的阅读速度和写字效率不断进步,成绩印证了他的付出。嘉应中学初二年级的班主任张嘉丽说:“虽然没有限定小睿提交作业和试卷的时间,但他都能按时完成,而且成绩一次比一次好。”

去年,网络上一则《上海盲童王蕴高考623分,只差高考状元3分》的新闻,让迷茫的小睿“看到”了希望。“王蕴是一个非常勤奋好学的人,他的励志故事让我意识到原来自己也能考大学!”小睿说,不少残障人士的精彩人生,让他有了目标和信心,激励着自己在求学路上攻克重重难关。此外,品学兼优的小睿还在2017至2018年期间参加市残运会、省残运会的短跑项目,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不过,面对今年6月的生物和地理两门中考科目,小睿的父母却犯了难。原来,开学迎来初二下学期的小睿已进入备战中考阶段,考虑到助视器是电子产品,他们不知道能否申请在考场中携带和使用助视器。“助视器就像小睿的"眼睛",他用仪器放大4倍字体才可以顺利地完成试卷。”叶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夫妇俩用在儿子视力治疗的费用共计25万多元,为方便儿子上下学,他们将房子租在距离学校1公里处,“只要为了你,我们愿意全力以赴。”望着小睿,叶女士有些哽咽,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记者手记

视力0.02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模糊世界,记者采访小睿时和他相隔不到半米,“戴着黑框眼镜”“黑长发”是他努力地凑近看后对我的描述。交谈中他始终眨着清澈的眼睛,讲到钦佩的学习榜样时马上打开了话匣子,我看到了他面对挫折永不屈服的意志,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这是许多中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人在成长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勇敢地披荆斩棘、走过风雨,在逆境砥砺前行的你,一定会从黑暗的谷底走向光明的坦途!(江婵)

新闻推荐

多彩的记忆

●温然(梅江区人民小学502班)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过年的习俗也较为广泛:贴对联、放鞭炮、舞狮、逛花市等等。可是你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