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领头雁”领航乡村振兴 梅县区以“头雁工程”为抓手,凝聚干群合力,建设美丽乡村

南方日报 2019-02-21 06:19

春节期间,侨乡村策划举办了一系列乡村游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余贤华摄

巍巍九龙,青翠荡漾,生机盎然。初春细雨中,“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几个大字分外显眼,右侧是新整修的星拱楼,左侧则竖立着红军革命历史雕塑。沿着山腰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往上走,是刚动工修复的红军栈道、红军战壕。回望山下,青山绿水间是红星点点般散落的红色景观。

这里便是广东首批“红色村”之一——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乡村风貌天然质朴,红色教育方兴未艾,特色种养产业兴旺,处处焕发着新时代的新气象。“做村干部,最苦最累的是这两年,最有成就感的也是这两年。”水美村党支部书记罗苑华说。

罗苑华一席话的背后,是梅县区基层党组织带头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近年来,梅县区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激励保障、后备培养等机制,抓实做优“头雁工程”。全区先后涌现了一批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典型,他们善谋划、敢担当、聚合力,感染和带动着更多的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投身“三农”,凝聚成一股建设村美民富新农村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善谋划

因地制宜打造“网红村落”

古色古香是大多数人对南口镇侨乡村的第一印象。在这个小小的村落里,116座客家古民居依山傍水而建,各自成幢,相互守望,绵延数里,宛如一个天然的客家民居博物馆。

去年4月,“中国乡村复兴论坛·梅县峰会”在这里顺利召开,侨乡村一举成为点击量过亿的“网红村”,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旅游打卡。

名气打响了,接下来该如何可持续发展?这是村支书潘增明过去一年思考最多的问题。经过调研、分析、讨论,村“两委”决定发动村民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利用客侨资源发展客乡旅游。

“合作社的门槛既不能定得太低,把股份分得太散,也不能太高,无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经过多番考虑,村委决定将每股股金定为2000元。“一开始村里只有20来户参股合作社,更多人还是持观望态度。”潘增明说,村民们心里没底,担心钱投进去了收不回本。

为此,潘增明带着村干部走村入户,从年轻党员入手,发动他们带头入股。从20户到100户,从100户到516户,在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全村63%的村民都参股了合作社,共筹集股本100多万元。

去年8月,南口镇自在侨乡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同时也是梅州首家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月后,该合作社又联手丁丁旅游成立了梅县区侨乡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实行专业化、市场化经营。“现在,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饭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侨乡村禧达饭店老板潘焕辉笑着说道。

经过一系列动作,越来越多旅游项目在侨乡村落地开花。2018年,知名民宿品牌“寒舍”与南口镇签约,计划投资1500万元对“东华庐”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兼具国际化与客家特色的民宿精品酒店。如今,“品着咖啡耕田,听着蛙声入眠”在侨乡村已经成为了现实。

近日,侨乡村又策划举办了油菜花文化节活动,村内连片金黄碧绿的油菜花随风摇曳,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创意集市、美食嘉年华、乡村音乐节、篝火晚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更是让这个小村庄“霸屏”朋友圈,成为了必须打卡的“网红村落”。“春节期间,我们通过策划一系列活动,吸引了2万多名游客前来游玩。”潘增明表示,结合当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走出一条适合侨乡村发展的旅游之路,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带领群众致富。

关键词敢担当

“落后村”蝶变“明星村”

“自己用汗水赚的钱,是光荣的。现在心里终于踏实了。”说话间,松口镇大黄村村民廖江洪正在柚园里熟练地修剪枝叶。黝黑的皮肤,朴素的着装,很难想象眼前勤劳憨厚的廖江洪,曾是一名人人避而远之的“赌徒”。

“有一回打牌输了几万块钱,我老婆还差点和我离婚了。”廖江洪告诉笔者,过去由于精神贫瘠,文化娱乐少,村里开了很多赌档,附近村庄的一些村民也会过来参赌,大黄村一度被外界贴上了“落后村”的标签。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多年,直到2011年才有了改变。

2011年,外出深圳经商致富,后返乡创业的廖建明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村支书、村主任。他下定决心,要带领村党支部做事业、大作为,改变这种沉迷赌博的风气。

为了扭转局面,以廖建明为首的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对症下药,建立实行分片包干、议事决策、村务公开和村民理事会等制度,规范了村“两委”班子的运行。每逢有重大事项,村“两委”干部都会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激活村民共同参与的内生动力。

2013年村“两委”决定发动村民抱团发展,走金柚产业化道路,成立了大黄金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但是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又摆在了眼前。于是,廖建明四处奔走,村“两委”干部共同努力,引进客家村镇银行落户,并向农户推出“三户联保”贷款产品。

“只要没有信用问题,由"村两委"担保推荐,便可以获得最高15万元的贷款。”廖建明说,当年全村便获得了800多万元的贷款。

这其中,也包括了廖江洪,而他的担保人,正是村支书廖建明。“我认为,要改变一个村子的村风,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关键的几个人。用他们的转变,用他们的成绩,去带动整个村子,这比什么都有效果。”廖建明说。

“当时拿到那15万元,要怎么去经营,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廖书记对我说"没事,你大胆去干吧,有什么问题还有我",我才有信心去发展产业。”廖江洪说,在赌桌上,他不仅输了尊严和自信,还差点输了家庭,他真的输到怕了。

在廖建明的鼓励和引导下,廖江洪洗心革面,勤劳付出,将贷款用于扩大种植规模。经过几年打拼,他的生活也越过越好,不仅重新装修了房子,买了小轿车,成立了金柚合作社,不久前还投入100多万元建立了金柚仓储,自己当起了老板,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大黄村能有今天的模样,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少不了廖书记的领导。这不是我一个人说的,一个村都是这么认为的。”廖江洪说,如今村内的纠纷少了,赌博没了,客家村镇银行落户至今全村无一坏账,单笔信用贷款上限也由15万元增加到200万元,大黄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现在我们大黄在全区率先升格为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把这4个支部都打造得像以前大黄村党支部一样的坚强有力,带领我们的党员群众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走得更实。”廖建明说。

关键词聚合力

干群一心提升乡村“颜值”

冉冉晨雾重,晖晖冬日微。草黄迷犊卧,水白见鸥飞。初春早晨,步入桃尧镇松林村,可见河道两岸绿树环绕、步道井然,明净清澈的河水里,成群的小鱼和鸭子正在嬉戏。另一边,刚建成的文体广场上,村民们或是沿着足球场散步,或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之地,杂草丛生。”村支部书记张平生说,他们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让群众看到了全村面貌的大提升,也获得了乡贤的认可。群众捐地、乡贤张胜杰捐资,建成了连片6000平方米的松林村文体广场,这片荒芜之地摇身变成了“颜值”担当,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休闲娱乐场所。

“"三清三拆三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步,但也是难度最大的一步。这其中既有传承守护的传统观念,也有群众对土地权属的担忧。”张平生说,他们探索推行“地票制”,统一丈量,划定四址,登记确认,统一公示后由村里盖章,发给屋主地票凭证,以明晰权属。

“如何打破村民的观望和犹豫?我们觉得"村两委"要带头,党员要带头,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张平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自己带头先拆,再发动村干部、党员带头拆,镇村干部、村民理事会、老党员老干部,走家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如今,只要村里建新项目,村民们都会主动配合,还有不少村民无偿让出土地支持村里做公益事业。

“建广场时,正值沙田柚丰收季,但张书记还是带头捐出自家的十几株柚树和400平方土地,支持做广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持。说到底我们才是村子的主人,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村民张运生说,在村支书的带动下,自己也让出了50平方米的鸡舍和几株柚树。现在村里若有不愿配合建设工作的村民,还没轮到村干部出马,其他村民已经主动去做思想工作了。干群齐心,携手上阵。眼下,一幅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松林村徐徐展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改变一个村的面貌,就必须先抓好党组织带头人、建强基层党组织。我们通过规范"三会一课"、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评选"共产党员户",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提高了党员的荣誉感,也成功引导外出的年轻优秀党员回村担任干部,进一步夯实了"头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驻南口镇七贤村第一书记罗春平说。

“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落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关键是要实施好"头雁工程",培养一支能说会道善作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头雁"的培养锻造,在提升政治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开拓视野思路、增强示范带动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在组织建设、谋划发展、振兴产业上有更大的作为,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梅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瑞金说。

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

实习生何苑妮

通讯员刘洪桥丘声财

新闻推荐

加强宣传辅导 助推个税新政落地

为扩大个税新政宣传,日前,梅县区税务局组织业务骨干到梅县区委、区政府开展个税新政宣传培训活动,10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