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庙会 闹八音 拜孔子 梅江这些元宵民俗活动你知道吗

南方日报 2019-02-21 06:19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是元宵节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的热闹景象。今年,梅江区闹元宵民俗活动增加哪些内容呢?

逛庙会

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无庙会,不过节。千年嘉应,有着独特的魅力与厚重的传统文化。每逢元宵佳节,张灯结彩,人们逛庙会、赏花灯、吃汤圆,品民俗戏曲、看舞龙舞狮,好不欢乐。

人们结伴在庙会上,品老街汤圆、金山牛杂、手工肉丸、盐焗食品等统客家小吃,欣赏着传统“龙狮”表演。沿途的舞龙舞狮、客家服饰秀、花车巡游等让人迎接不暇,充满浓浓的年味和古味。不少市民和游客参与到花车巡游中,边拍照边游走于老城之中,饱览千年古韵。

逛庙会,是中国特有的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小商贩们在庙宇周边摆起各式小摊贩。

庙会的真正定型、完善是在明清以至于近代。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求变化,庙会上又增加了许多娱乐性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

赶庙会大多是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人结伴前往。乡下的农民也大多放下手中的农活去赶庙会,四乡八镇聚集来的人,要吃、要住、要买东西、要看热闹,就为庙会提供了广阔的商机。逢有较大规模的庙会,经营各种饮食小吃、卖鞋帽布匹、卖丸散膏丹、打把式卖艺、卖日用杂货、唱大鼓拉洋片、卖民间工艺品等各类生意人、手艺人、江湖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使庙会成为民间经济文化活动的大舞台。

庙会的传说中最具代表性主要有以下五类:“龙的传说”,以《龙宝的传说》《望娘塔》为代表;“宝物传说”,以《古井里的仙牛》《古塔顶里的红鲤鱼》为代表;“奇人轶事传说”,以《会游动的壁上雕龙》《康僧会单身只舟龙华荡》为代表;“地方风物传说”,以《龙华豆腐干》《龙华蟠桃》为代表;其他传说,以《仙人出会》为代表。

八角亭闹八音

八面通八风八音齐鸣闹元宵

“闹八音”为客家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以头弦、唢呐、洋琴、椰胡、二胡、竹笛,并配与小锣、小鼓、木鱼、大铜锣等演奏弹唱,用一种独具客家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奏响节日愉悦欢庆乐章。

元宵节当日,在梅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角亭,举行了一场热闹的“闹八音”活动。广东汉乐汉曲音乐会八音荟萃、好戏上演,三场吹奏艺术展演精彩不停,为传统元宵佳节增添佳音。

八角亭位于梅江与程江汇流冲积的一块小三角洲之间。乾隆十一年(1746年)嘉应州(今梅州)知州王者辅看见这块地方视野宽阔,又能观“两江”的天光水色,就在此地建了座“观澜亭”,成为梅城一个重要景点。

百年后的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知州文晟曾持续加以重修。在清代,由于陆上交通不便,州以上的官员抵临嘉应州(今梅州),多从水路来到南门上岸,州官要员在观澜亭候迎,故又名为“接官亭”。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知县曹延懿把原凌风楼呈四角改建为八角楼(寓为“八面通八风”之意),此后短短四年间,梅州士子两次在省城乡考试中,程乡县(今梅县区)先后有陈鹗荐、李琛、李嘉元等八人中举,陈鹗荐更荣登榜首中了解元。后被人们认为呈八角形之建筑是祥瑞的——这就是后来王者辅将观澜亭建成八角形之故。

1980年梅县市(今梅县区)政府将八角亭认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由于年代久远残破不堪,1983年由政府拨款重修,使八角亭这一史迹永存在梅城之中。

八角亭上“闹八音”,用传统汉乐汉曲配合八音演奏,让人们了解客家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感受到热闹的节日氛围。

学宫拜孔圣人

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尊师重教

梅城作为文化之乡,人才辈出。一座学宫文庙,更是承载了厚重的文化根脉,寄予了学子们的爱国情怀。

元宵节当天,梅江区举办梅州学宫拜孔圣之的活动。学生们齐聚学宫,向孔子行叩拜礼,朗诵儒学经典《论语》中的片段,以雅正的形式感受先师孔圣魅力。以此激励同学们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同时通过拜孔圣人这种特别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梅州学宫又称孔庙、文庙,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年间。客家人根在河洛,当先民们南迁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生息之地梅州之后,把中原崇文尚儒、重视教育之风气也带到了梅州,把上学求知、教化子女视为客家人的头等大事。据《梅州史迹纵览》记载,北宋年间由知州滕元发在梅州城西片区创办梅州学宫,内设文庙和明伦堂教授生徒,其时被视为当地最高学府。南宋淳祐元年(1241)徙学宫于东南隅,即今凌风西路南门考院路。

梅州学宫曾在元朝十七年(1287)毁于战乱,在元贞二年(1296)重修,此后曾几经损毁、重修、扩建、改建。至清末,孔庙建筑计有大成殿、明伦堂、魁星楼、崇圣祠、棂星门、仪门、戟门、东西庑、泮池等,可谓是蔚为大观。孔庙是当时梅州最高学府,也是教授、学正等古代教育官员聚集生员讲学、宣“圣谕”和“谒圣”的场所。

时至今日,经过修复的学宫虽已不再承担教育功能,但它作为梅州文化的象征,已经把文教的种子散播到了梅州各地,见证了世界客都的千年文脉。

新闻推荐

梅江区西阳镇新联村依托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新农村 美丽乡村建设助贫困村蝶变

游客徜徉在新联村的花海中。(林翔摄)●本报记者江婵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记者近日走进梅江区西阳镇新联村,穿梭于广袤的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