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石坑镇七朱村“立体化”产业帮扶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昔日贫困村 今朝幸福园

梅州日报 2019-02-18 10:31

贫困户从土鸡养殖项目中获得分红增加收入。(吴丽伶摄)

●本报记者吴丽伶

特约记者王雅刘洪桥

“以前我们一家都住在老旧危房里,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住进了新房,通过种养产业提高收入,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梅县区石坑镇七朱村贫困户王加胜高兴地说,扶贫工作队来了之后,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难题,七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广州市民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干部和村民共同努力下,“立体化”产业帮扶加快了该村的脱贫攻坚步伐。

基础设施完善提升

走进七朱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醒目的指示牌、休闲的文体广场……一幅幅美丽乡村图景随处可见。“这几年村里的环境改善很多,比如这个刚建好的广场,就像是城里的公园一样,村里的老人小孩都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正在七朱村庵里文体活动广场锻炼身体的村民王金祥告诉记者。

“七朱村交通条件差,农产品出不去、资金进不来,是造成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群昌介绍,针对这一情况,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改善交通条件。目前,通往自然村村道全部实现道路硬底化,主村道都已扩宽并安装了路灯,并进行了绿化美化。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尤其是卫生站、公共服务平台、危房改造、村道扩宽硬底化美化亮化、“三清三拆三整治”、河道清淤、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和推进,七朱村村容村貌有了大变样,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该村还聘用4名贫困户对村内卫生进行网格化保洁,既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问题又改善了人居环境,实现了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双赢。

“一户一法”精准帮扶

因为父母年迈体弱、儿子智障、女儿正在念初中,身为家庭顶梁柱的贫困户张火胜担子很重。“参加电商培训后,我留在村里上班,主要从事农产品的销售。”张火胜说,每月有3000元工资,保障了一家的基本生活,还能照顾到老人。

“考虑到张火胜家里情况特殊,我们和村"两委"共同为他家制订了脱贫计划,让他参加电商培训留在村里工作,同时通过土鸡养殖、投资灵德灵芝种植场等增加收入。”驻村第一书记房喻文说,根据发展需要,村里成立了石坑镇晶赞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张火胜任理事长,重点培养其为村里致富带头人。

房喻文告诉记者,工作队建卡立档对贫困户进行分类,帮扶工作精准到“一户一法”,实现每户都有帮扶人、每户都有脱贫方案和帮扶措施,帮助每一个贫困户“斩断穷根”。同时积极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技能培训。此外,还成立了“七朱村医疗救助基金”,减轻贫困户医疗费用的支出压力;成立“七朱村助学基金”,按阶段给予贫困户学生助学金。

“一村一品”惠及村民

为了实现贫困户“户户有增收产业,家家有致富门路”的目标,七朱村制定了“果园养鸡,鸡粪养园”产业项目实施方案,并与灵德灵芝种植场签订合同,由其负责引导村民开展百香果种植、土鸡养殖工作。同时,发展黄花倒水莲种植、茶叶种植和光伏发电等产业。

因病致贫的黄伟金就是通过“园内养鸡、鸡粪养园”的立体化农业项目,让他的“走地鸡”和有机茶得到畅销。“我养的"走地鸡"每年能有近万元收入,我还申请了无息贷款发展茶叶种植,生活越来越有盼头。”黄伟金乐观地说。在百香果基地,记者看到很多鸡正在吃掉地上的百香果,“这样养出来的鸡肉质好,鸡粪做肥种出来的百香果也香。”村民王松生说,在基地务工还有工资领,让生活更有保障。

在扶贫工作队的协调下,养殖业病虫害防治、施肥喂料、销售渠道等实现统一安排,增加工作成效的同时也凝聚了人心。截至目前,七朱村扩大茶叶种植约200亩、百香果种植40多亩、黄花倒水莲种植10多亩、土鸡养殖20000多只,大大增加了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收入。

新闻推荐

人勤春来早 年后开工忙 企业节后开足马力忙生产,全力争创“开门红”

智能车轴组装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忙碌着。黄韬炜摄在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工人们早已回归岗位,投入到各自工作中。黄韬炜摄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