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梅州以改革创新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三农”启新章 乡村展新颜

梅州日报 2019-02-17 10:22

●首席记者张柯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梅州市被列为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市,出台了乡村振兴“1+2+N”政策体系,搭建起乡村振兴“四梁八柱”。这一年,梅州市以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的合力,全力打好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硬仗,以改革创新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涌现出一批乡村振兴的新亮点、新支点、新载体。

发展新产业拓宽振兴路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田地里一片翠绿,昭示着农民辛勤的付出。行走在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一垄垄烟叶苗沿村道两旁铺开。这个以烟草为主导产业的村庄,在新春里有了新变化。

村主干道旁有一座新落成的小公园。与别的公园不同,这里的景观“花草”是黑木耳:一垛垛黑木耳菌包码放在平地里,“花坛”上也高低摆放着菌包,平日里有自动喷灌系统浇灌。俨然是一处黑木耳种植示范地。

乡村要振兴,产业支撑要有力量。去年,蕉岭县出台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方案。广育村作为试点村,借助政策扶持,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开辟荒地建设加工厂,成功引进夫妻树黑木耳企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头一回突破20万元。

“村里种植产业主要是上半年烟叶和夏秋制种,引进黑木耳产业可以盘活秋冬闲田,实现一年三造,增加产值。”村支书黄忠铎告诉记者。去年,镇村还组织开展了黑木耳种植培训,并成立合作社指导种植和统购统收。

“要发展新产业,群众必须要看到好效益。”广福镇党委书记陈国政说。党员黄福城率先成立合作社流转了30亩地种植黑木耳。“目前,全村种植60多亩,预计亩产值约2.5万元。”在黄福城带领下,村民黄信付也投身黑木耳种植。

“产业要发展就需要劳务,村民要干事离不开土地,产业要开发少不了资金。”黄忠铎道出了广育村激活农业全要素的探索实践。去年5月,广福镇以广育村为试点,进行“五社协同全要素联动”改革,围绕解决“人、地、钱”的问题,以农村组织、土地、资金、劳务、产业五大要素为核心,结合乡村“五大振兴”任务,探索“党支部+五社+一所”(“五社”即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土地合作社、资金合作社、劳务合作社、产业合作社,“一所”即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所)合作组织机制。目前,该村正有序开展资金合作,其他组织架构均完成搭建,开展各项业务服务。

乡村振兴有了“路线图”

2018年,梅州市乡村振兴成绩亮点纷呈。梅州市被列入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市,并以此为契机,研究制定了相关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对农村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等事项的改革创新,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乡村振兴“1+2+N”政策体系陆续出台,从全市的顶层设计到农村物流建设、公路发展到质量兴农、农村水利治理等6项重大规划、44项重点任务,19项配套文件层层构建起乡村振兴梅州模式蓝图。

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响了梅州乡村振兴第一炮。“三清三拆三整治”推进和污水管道、处理设施等公共设施短板补齐,让农村逐渐告别“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过去。目前,全市2042个行政村已完成垃圾收集点配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5%,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主抓手。梅州市全面落实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基层的责任,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深入开展“三带富”活动,实施“十百千示范计划”和“五百行动计划”。同时,选派回乡联村干部,打造从机关到基层、从部门到基层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并以党建引领农村改革发展、人才培养、乡村治理,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梅州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梅州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进入第二年,黄忠铎告诉记者,今年广育村将围绕“1+5+1”模式进行探索完善,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五大振兴”。黄福城则希望今年广育村的黑木耳种植面积能推广至300亩,争取带领有劳力的贫困户脱贫。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梅州模式。梅州市将按照市委全会的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赋予我们的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推动“五个振兴”,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抓好“三清三拆三整治”和“厕所革命”;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深入实施“客家菜师傅”等技能就业工程,抓好“千企帮千村”行动,盘活农村沉睡资产,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新闻推荐

运载大型物品会损坏电梯吗?

读者张女士:我们小区有人在装修房子,经常看到有工人用大楼的电梯运载很大的装修工具和装修物品,请问这样会不会损坏电梯啊?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