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直言自责的清官 读宋湘《红杏山房集》部分廉洁自律诗有感
□邓仁权
多年来,笔者在研究宋湘的过程中,除了喜爱他的诗书联作品外,对他一贯秉持的敢于直言自责的人品修养,尤为钦佩。
宋湘(1757~1827),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人。清嘉庆年间,宋湘曾任翰林院编修,四川、贵州乡试主考。尔后担任或代署云南曲靖、广南、大理、顺宁(今凤庆)、永昌(今保山)、楚雄知府,期间还兼任迤西、迤南、盐法道员,官至湖北督粮道。
“先忧后乐何人语?去国怀乡此日知”
出身于寒士之家的宋湘,从小受到良好的家风家教的培育,使他养成了尊师敬贤,彬彬有礼的品德和修养。史载宋湘“九岁见诸伯叔为文会,即取片纸学为文,下笔有奇气。”(见《光绪嘉应州志》卷二十三《宋湘传》)。青年时,宋湘平日在家乡,尊长爱幼,助人为乐,路见不平,伸张正义,深受乡邻的好评。中年后,宋湘在他乡求学或教学生涯中,广交朋友,以文会友,虚心好学,人缘较好。进入仕途后,他关注民生民情,体恤民间疾苦。所到之处,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口碑颇佳,留下政声卓著的美誉。
宋湘终生追求人生价值及儒学精神。“连朝风浪阻征期,三尺篷窗一酒卮。遣闷无如开卷好,对公真悔读书迟。先忧后乐何人语?去国怀乡此日知。董粥文章天下任,教人长忆秀才时。”(《南行草·舟中读范文正公〈岳阳楼记〉》)。诗中记述宋湘在南下赴任曲靖知府途中,在长江上因遇风大浪急困在船内饮酒解闷,认为与其无聊地浪费时光,不如认真读书。对照范仲淹的为人之道怀有崇敬之情,自悟“读书迟”而惭愧,通过读范的书,从而加深了对一代先贤的向往。他认为,凡是对国家或民族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都是他学习和追求的楷模。
宋湘入仕后,每到一地,只要条件许可,都亲自栽花种菜,体验劳动的艰辛,并把农事放在心中:“我无一亩田,心中万籽耘。我无一亩园,腹中千菜根。”(见《丰湖续草·闻春鸟》)。当他有了官职后,仍然对劳动群众怀有亲切深厚的感情,不仅心系民间疾苦,同情体恤人民,而且身体力行去体验:“公仪去织拔园葵,我岂盘中较是非。要与民间验辛苦,一番浇灌一番肥。”(见《滇蹄集》卷三《赠爪豆》)。可见宋湘关心民生疾苦的内心情感和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自我磨炼的结果。
州人利赖之,名曰“宋公布”
嘉庆十八年(1813)秋,在京翰林院任职的宋湘,时年五十八岁,受命前往云南任曲靖知府,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人生仕途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在南下途经河南时,他看见沿途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境遇,忧心如焚,慨然长叹:“十日河南路,年荒不忍看。”“青苗收槁易,黄土葬人难。”“此辈原拚尽,为官何策长?”(见《河南道中书感怀五首》)。面对这种境况,由于宋湘重任在身,无暇顾及眼前的困难,只好寄予深切的同情,祈望当地官员能将灾情及时上报朝廷,尽快改善灾民的处境。
一天,宋湘乘坐的官船在江上,不慎误撞了渔民的渔网,引起渔民与船工的纠纷。宋湘见状,主动向渔民赔礼道歉,并给对方补偿。事后,他在《记过》诗中,表达了严于责己、勇于改过的精神:“……吁嗟!饮酒莫倾斟,遇事莫使伤人心。天下两字有两宝:一情一理难专任。渔家一罾一家粥,我损百钱损亦足。忍使渔家抱泪归,不敢骂官背官哭。吁嗟!我不作恶恶已多,处心作恶当奈何?”诗中的大意是说,我平常不会寻衅作恶,也不愿惹是生非,但无意间也许做了一些对不起他人的事情,使我心中自惭不安!如果老百姓遇到处心积虑作恶的人,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宋湘处处自省自警不能伤害平民百姓,只能做为民办事的好官。
在南行赴任途中,宋湘坐的官船,引起沿岸百姓的好奇观看,面对这种情况,宋湘非但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使他愧怍不安。他在《感兴》一诗中记述了发自内心的慨叹:“官船过处人环目,老妇幼儿排簇簇。直教看杀老东坡,彼自殷勤我感恧。当年我亦看官来,非仙是佛心疑猜。金银灿灿雾中坐,箫鼓冥冥云际台。前导金童后玉女,世间何物贵如许?我生亦是好男儿,官今如虎人如鼠!吁嗟乎!好僧不在金佛身,好道不在华阳巾。名士不在善骂坐,好官不在能怕人。我今前去滇南守,知是豺狼是父母?竹马无情呼不来,车乘翘翘畏我友。”
诗中的大意是说:我乘坐官船途经某地时,沿岸围观的场面,如同当年苏东坡从海南归来,运河两岸万人随观的情景那样,当时东坡对下属说“莫看杀我了!”此时,宋湘也有同样自惭自责的感觉。他认为真正好的道士,不在于穿不穿华阳巾,而在于是否心存向善;好骂身边的人,是恶人的劣习;好官是不会害怕见人的,怕接触平民的人,就不是好官。宋湘还说,我这次去云南赴任,不应该像豺狼那样,而应该树立像父母清官那样的形象,才能对得起天下百姓和自己的良心。
宋湘到达曲靖时已是秋天,当地在不久前曾遭洪涝灾害,沿江一带低洼地方,仍然积水茫茫,民房被毁无数。他上任知府伊始,立即组织地方乡绅乡民抢险救灾,并号召民众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带领群众开渠排涝,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治服了水患,受灾民众得到了妥善安置。水患解决后,宋湘亲自到下属州县巡检乡情民情,发现马龙州境内地瘠民贫,百姓生活处于贫困状态,不少民众缺衣少穿的状况惨不忍睹。他回府后与下属和家人商议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之计。在宋湘的精心策划下,他带头捐薪购买棉籽,嘱人指导当地乡民种棉花,并嘱家人到外地采购纺车,教当地妇女纺纱织布。“不期年,比户机杼声相闻,州人利赖之,名曰"宋公布"。”( 见《清史列传》卷七十二《文苑传·宋湘》)。从嘉庆十八年秋至第二年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宋湘率当地人民先后完成修堤、挖渠、修路、补城等工程,使当地城乡面貌有所改观。“忆我守曲阳,自知无善建。” “闻之岂不欢,百不了一愿。”这是他奉命暂时离开曲靖代署广南知府时,写的《之广南道中述怀四首》中的自我反思。
道光三年(1823),宋湘在永昌知府任上曾为当地人民做了不少好事。这时,朝廷要调他去楚雄代署知府。消息传来,全城百姓都在相互转告宋太守即将离开永昌了。当晚,宋湘吟成一首《自述》表明心迹:“满城传语驾征骖,内省嵇康七不堪。廿载清华依日下,十年奔走滞云南。深惭有道长贫贱,更愧无才此黻篸。归计未成先卖马,妻儿准备事耕蚕。”(见《永昌府志》卷三十五)面对老百姓的爱戴和信任,作为一介地方父母官的宋湘,此刻表现出谦虚谨慎及反躬自省的高尚情怀,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与人称“竹林七贤”的嵇康相比,还差得很远呢!宋湘回首往事,深叹岁月不饶人,转眼韶华易逝,在云南奔波已十年有余,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虽常常处于困境,但问心无愧。自己才疏学浅,像一个普普通通的竹制物品那样也无所谓了。最后,诗人表述心迹:假如有一天身无分文回家乡时,可以把自己的坐骑卖掉,携妻带儿从事农耕纺织吧。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宋湘是一个善于自谦自省,敢于自责自悟的官员,值得后人钦佩。难怪当年宋湘离开永昌府时,当地人民自发地夹道相送,对他依依不舍,甚至出现“送者垂泪”的场面(见《云南通志》卷一百三十)。
鉴古察今,应有启示
在近代客家人文史学研究中,与梅州文史相涉的传奇人物中,宋湘是不可不提及的重要名人之一。他是历代官员中受人尊重的为数不多的廉洁清官,是客家人的骄傲,为提升梅州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一些地方的旅游事业如火如荼,其成功的关键是当地政府及人民,尊重历史名人对社会作出的奉献,这值得其他地方借鉴。由此可见,只有切实尊重先贤的人格尊严,才能真正擦亮地方的文化名片,为当地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
鉴古察今,应有启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潮华)梅县区南口镇贺岁杯足球赛经过8天的大战,昨日落下帷幕。益昌村队时隔23年再次夺得冠军。柒头狼队和葵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