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鲤嬉春”寄祝福
“鲤鱼来了!快来迎接猪年好运头!”昨日下午,在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村民广场上,鼓声如雷,村民纷纷聚拥,一场鲤鱼闹新春表演即将开演……
竹篾制体,外糊宣纸,涂上颜色,画上鱼眼、鱼鳃、鱼鳞,9个妙龄女子各用一支竹竿把鲤鱼灯举起,伴随着阵阵锣鼓,一条条“鲤鱼”时而悠闲漫游,时而上下翻腾,或卷草,或觅食,或戏水,或相互尾追……舞蹈抒情优美,充满着欢乐、愉快的气氛,一派碧波荡漾、鱼群欢跃的胜景。
“小时候,鲤鱼灯在巷间穿梭,男女老少都争先追逐,场面十分壮观,年味十足。”回忆起小时候房前屋后“鲤鱼”遨游的场景,今年60岁的杨群珠模仿着舞步,脸上满是回忆。村民肖东告诉记者,过去传统五尾的鲤鱼演出现在已经改良为九尾表演,更显鲤鱼灯舞的演出场面热闹大气。
“元夜,自初十至十六夜,张莲花灯为鱼龙之戏,迎神出游,街市士女观谓之闹元宵”。据清乾隆九年《大埔县志》载,大埔鲤鱼灯舞最早的活动地为侯南村,是清康熙辛丑进士杨缵绪从陕西带回,它分为“群鲤嬉春”“比比交尾”“鲤跳龙门”三阶段,逢年过节,百侯群众都要表演鲤鱼灯舞,表达鱼跃龙门、年年有余(鱼)的美好祝福。2007年,鲤鱼灯舞被省、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舞起来!舞起来!”百侯民间艺术团负责人杨育辉今年51岁,参与春节期间文化演出已有近30载,“类似这样精彩的民俗活动,既能让村民了解家乡的本土文化,也能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为推动大埔鲤鱼灯舞的传承发展,他每年春节前都会前往镇内学校招收有兴趣的孩子前来免费学习鲤鱼灯舞,以往,舞鲤鱼灯的都是村里的精壮劳力,现在则是稚气十足的孩子。“孩子们每年最期待的,觉得最光荣的事情就是成为鲤鱼灯队伍里的一员。”杨育辉告诉记者。
晚上7时,晚宴之后,在密集的锣鼓声中,鲤鱼灯的队伍就开始在村落里穿行起来。一路上伴随着热闹的锣鼓声、响亮的鞭炮声、人们的欢笑声,栩栩如生的鲤鱼灯在夜色中穿行,闪闪烁烁,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愿望。
(润涛招迎文燕)
新闻推荐
本报讯21日,大埔县公安局举行2019年“暖春畅运·平安护航”春运安保誓师大会。会议要求强化联动联防,强化源头治理,坚持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