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情牵是故园

茂名日报 2019-02-01 07:35

许冠华

家乡是人之所爱,亦是我之所爱。我们呼唤着家乡,就像呼唤着亲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仍是以“惠农、强农、富农”为主题,加快农村脱贫攻坚的步伐。最根本的还是靠农村、农民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奋斗,足踏实地努力建设富美乡村。

我们都坚信:道路越走越宽,明天会更好,农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家乡的父老乡亲无论何时,总是情怀满满,祈盼着:我心安处是家园。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我们还须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题记

大凡两河交汇处,地名多叫合水。

茂南区新坡镇的合水村就因小东江与白沙河在此交汇而得名。两条支流汇入梅江后,形成了“两河断三洲”的局面。这里地势低洼,历来水患不断,于是本地就有民谣称:“合水成三洲,荷榭与坡头。每逢发大水,对望不辨牛。”白茫茫一片,大水很难退去。土地虽然肥美,但收成却很难保证。

1976年秋发大水,我随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李主任下去调查灾情。他见到合水片灾后的情形,稻田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河湳坭,随口就说:“这里多像我的故乡天门啊,肥美着呢!”接着哼起家乡的民谣:“天门沔阳洲,十年九不收,只要一年有收了,狗子不吃糯米粥。”看他那种神态,自豪与忧虑参半。

确实,合水历来多水患。因为江水合流梅江后,到吴川博铺汇入淦江经吴阳、黄坡出海,由于出海口不畅,又受海潮顶托,江水无法顺利出海,以致沿江的低洼田,多半是十年九不收的。

白沙河两岸的合水村和荷榭村,小东江边的坡头村,历来耕着肥田缺粮缺米,本来两岸都是车田,不缺水,种出的水稻很高产,而且米质特别好,但就怕水灾,有时一场大水,就让丰收在望的早造即刻化为绝收。晚造迟迟不敢插秧,就怕秋水淹死禾苗。所以沿江两岸的种田人,每年大暑一到,就成群结队地到鳌头、公馆等墟市去,等人雇去插秧。直至周边农户都插完晚造秧苗之后,至处暑节边缘才回家插自家的秧苗。那是一代辛酸的插秧工,也是茂南平原特有的打工群体。

今年中秋夜,我站立在合水白沙河拱桥上看月出。虽然河两岸的村落中有灯光,但两江汇合处的河岸仍然很墨黑。只有白沙河水泛着白色呆滞地从两岸稻田边缘浓密的草丛中穿过。没有星星,没有萤光,没有蛙鸣,也没有流水声。因为河水很平缓,无须发出流动的声音来。只有略显清凉的晚风吹来,其中好像还夹杂着一些荷香和青草、稻花混杂的味道。

月亮初升,它是从对岸的文秀、坡头村的屋顶和树梢上升起的,刚好从白沙河口弹出水面,淡淡的并不热烈。水面上有一层薄薄的雾霾,月亮就像藏在轻纱中的灯笼,完全是一种朦胧的状态。它离水的光照,瞬间就连同白沙河的水面形成一线闪烁的橙色的光。这时的白沙河,才真的显出它静止的美。

白沙河上的这座桥,是一座半月形的弯弯的拱桥。在慢悠悠的江水上面,与水影构成了一圈圆形的十五月亮般的桥洞。尤当初月斜照时,一道水的映光飘忽在桥底的河面上,美丽、恬静、安逸、灵秀,美趣极了。

这里的夜晚静悄悄,除了远近楼房的窗户露出稀疏的灯光,就只有太阳能路灯孤寂的亮光了。合水村是革命老区,已投入了一笔巨款来进行湿地公园建设。经过二、三年的打造,已略具规模了。星期假日也常见有些城里人在这里出没。他们出于好奇,也出于无处可去。

我与我的影友来过,也与我的钓友来过。来这里的都有自己的追求。但“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建市60年,合水在每一个节点上都对国家作出了奉献,建市之初要搬迁安置,合水接受了搬迁安置的人口,把可耕地和居住地分出一部分来安置搬迁居民;建市之后,腾出了一大部分的坡地建设了茂名的化学工业区,好几个化工厂层层包围了合水村。那时,茂名人和来过茂名的人,都不会忘记一种味道,大家叫它做“文冲口的味道”,全是化工厂排出来的黑烟夹带出来的说不出来的那种让人窒息的味道。合水人都长期默默地承受了。

茂南人缺柴火,合水人更缺柴火。柯叔跟我说:合水人在前20年,煮食时烧过煤泥。那是当年列车发电厂排入水塘的煤泥,捞回来加黄泥做成煤饼作柴火。烧过石头。那是露天矿上挑回的油页岩;烧过污油。那是油公司炼油厂排出来漂着油花的油污,用稻草拦截下来,连水舀起,挑回来,拌着煤渣作柴火煮食。每当早晚,村头巷尾,浓烟滚滚,味道呛人。

合水人渴望好环境比谁都迫切。柯叔说:过去,我们对别人感叹说“你这里空气好呀”,多被人取笑。在他们感觉中,空气是流动的,怎有好坏之分呢?只是因为他们未有感受过“文冲口味道”的缘故。

建市六十年来,合水人为建市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就像当年跟共产党闹革命一样,始终舍身忘我地参加家乡的建设,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改革开放四十年,合水人走在改革的前列,有志的年青一代,解放思想,冲破土地的束缚,奔向特区,经商、办厂,为自己先富带动家乡人共同富裕发挥了合水人的聪明才智。当今,合水村楼高、街净、人欢、水美。在国家经济反哺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帮扶下,又将白沙河边的低洼地建成了湿地公园。目前,已初具规模,正在逐步实现宜居环境的建设。

这里,以白沙河拱桥为中心,两岸修成了绿道,河边岸柳成行,就在河边的古渡口,恢复了一个象征性的小码头,原来的低洼地成了荷塘,配建了凉亭、栈道,与高架的广湛高铁桥构成一幅动静和谐的乡村美景。

我驻足四望,思绪万千。当年的搬迁户们经历的艰难,我亦感同身受。今天,终于可以长舒一口荡气回肠的新鲜空气了。因为周边的化工厂停产或迁走了,油厂、电厂排出的水也净化了,白沙河也比以前干净多了。夏天的夜晚,还可以闻到阵阵荷香。

住在临街的柯培燕接待了我。他用自豪的语气向我讲述了他们称心的生活。他见证了合水的变迁,从水淹到污染,再到今天公园式的宜居宜业的好环境。他说:“想不到,也满足了。”但是,今天他仍然没有忘记过去合水人说了多年的那句让人心酸的话:“合水无海白茫茫,没有统销断口粮。”对那水灾和吃统销粮的日子记忆犹新。

我想,革命老区的合水人,当年跟党闹革命,不正是渴望人民都能过上称心的好日子吗?今天终于实现了。这里也与共和国一道,在党的引领下,奋斗求存,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还有什么能比今天舒心惬意地生活在这片亲手建设起来的美丽的土地上更幸福的呢?

村中的榕树下,有一座古老的土地公庙,这里时常香火不断。合水人对土地神的虔诚景仰全是对土地社稷的敬畏,也是对家乡山川河流的感恩和眷恋。无论经历过多少灾难,恋乡之心不改。即便当前三条铁路经过,一面紧靠白沙河,可耕地已经不多了,但是他们依然是农民,与土地息息相关,对土地仍寄以深情的厚望。

今天,合水人告别了农耕,让相依相惜的耕地成了大自然的肺。农民们也再不用赤脚下田了。虽然村道有路灯,道旁有市场,临街也有家庭小超市,有代步小汽车,有大妈广场舞,但并不像城市,也不似农村,因为这里生活的是已经不再种地的农民,他们自称是农民街的街民。那么,称作街民的人仅是享受比农民更进了一步的环境待遇的人。

家乡是人之所爱,亦是我之所爱。我们呼唤着家乡,就像呼唤着亲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仍是以“惠农、强农、富农”为主题,加快农村脱贫攻坚的步伐。最根本的还是靠农村、农民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奋斗,足踏实地努力建设富美乡村。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先。”在振兴乡村的号角声中,最近国家召开的农业工作会议强调“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明确了方向。

“如何布局粮食安全格局,在提高粮食安全意识的同时,做好耕地的存量布局十分关键。这是新时代农村工作的新思考,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政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时代脉搏的律动”。

我们都坚信:道路越走越宽,明天会更好,农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家乡的父老乡亲无论何时,总是情怀满满,祈盼着:我心安处是家园。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我们还须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新闻推荐

春节将到部分快递公司不“打烊” 3家公司春节期间坚持运营,邮政、EMS价格维持不变

昨日,一快递小哥在梅城江南某小区门口派发快递。(严海苑摄)本报讯随着春节的临近,许多电商发布消息称快递公司即将停运,市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