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就如何推进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展开热议 探索协调发展新路 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南方日报记者肖雄王辉朱洪波摄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广东区域经济版图的深刻重塑,更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使命担当和务实行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铺展开来,代表委员就如何推进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展开热议。
“一核一带一区”不仅仅是空间上三个不同发展定位的功能板块,而且是结构优化、发展质量升级的创新发展体系。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各区域将分工协作,共同成长,从而推动全省协调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陈思勤陈晓曹嫒嫒
梁涵陈琬莹李秀婷
尚黎阳马立敏胡良光汪棹桴
见习记者何雪峰汪祥波
谈交通
珠三角要发挥
全省互联互通牵引作用
交通是区域功能布局的先导。来自沿海经济带、粤北山区的人民,对珠三角核心区能否进一步伸长现代交通“触角”有着热切期待。
省人大代表、广州地铁集团董事长丁建隆表示:“我们必须从构建一体化的湾区轨道交通网络体系的新视野,来规划和建设新时代轨道交通。”
城市间的互动,大运量的交通很重要。通过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包括推进城际铁路、地铁、轻轨建设,更好地促进珠三角一体化。同时,在运营模式上,构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运营模式,充分考虑老百姓换乘的便捷性、城市间轨道交通运营者的连通衔接,实现城市间的轨道交通像坐地铁一样方便快捷。
丁建隆透露,今后,广州地铁线网将强化“内通外联”,“内通”就是通过加密线路打通城市各个功能区域,主要是加快在建12条线路的进度,使运营里程到2023年超过800公里。
“"外联"就是实现广州与周边城市地铁的无缝连接,在已运营广佛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7号线、13号线等线路建设,与佛山、东莞、中山、珠海等城市连接。”丁建隆建议,希望将省内涉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关城市群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纳入湾区建设总体规划向中央报批,并且希望中央将湾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划审批权下放至省政府。
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贾英竺亦有同样看法。对于城际轨道的建设问题,“现在不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而是要尽快落地的问题”。贾英竺表示,轨道交通有三个层面,包括城市内部的“地铁”、“城际轨道”、更远距离的“国铁”。以深圳地铁、广佛线举例称,目前“城际地铁”还受限于审批体制和运营体制等问题,“在大湾区背景下,体制问题不应该成为问题”。
“如今我们有羊城通、岭南通,下一步是不是可以开发"湾区通"?”省人大代表、东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沛强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中,各地人流、物流等应该要无缝对接。“湾区通”不仅是一张湾区智慧交通卡,而且还能真正串联起大湾区城市的交通连接、居留政策、就业政策等方方面面。他建议,涉及跨市的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建设,省政府应加大统筹力度,避免因为各地市的权限差异导致规划建设的衔接不畅。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要推动铁路、公路、机场、货运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注重打造为一小时优质生活圈服务的客运港口集群。“水上客运交通无疑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省人大代表、珠海九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鑫建议,引进时速110公里、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世界最快船“Francisco”号高速客船,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内水上客轮通行,提升湾区水上交通的通行效率和质量。
揽人才
期待人才“下乡”
扛起高水平协调发展大旗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增强人才吸引力,智力资源集聚度如何,是决定着东西两翼及北部地区各市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
省人大代表、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狄聚青表示,粤东粤西粤北发展存在很大短板,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较为突出。他认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要持之以恒坚持转型升级,结合“一核一带一区”中的定位,务实发展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防不切实际的跨越式发展。要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上山下乡”,加强“三农”人才培养引进,乡村人才支撑,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此外,还要着力破解一些关键制约因素,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发展内涵等。他建议,省委、省政府应继续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扶持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做大做实产业转移,重大工程、重大装置落户时优先考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
省人大代表、中广核陆丰核电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主任万军认为,人才是实现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省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和鼓励人才到欠发达地区去。他说:“按照现有的人才流动趋势,人才全都往发达地区跑,很多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宁肯在珠三角的大城市忍受恶劣的居住环境也不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如果有相关政策支持,让他们在欠发达地区也能享受到大城市的那些福利待遇,肯定会有人愿意来汕尾发展的。”
省人大代表、平远县金宝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琼说,乡村要振兴,区域要协调发展,关键在人。但目前农村从事农业人员不断减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让她十分担忧。为此,她建议应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支持力度,“尤其要重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支持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建设,建设好汕头、湛江2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培育壮大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都市区,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对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推动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省政协委员、广东汇瑞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锡雄认为,推动沿海经济带建设,要支持两地建设更多的工科类高等院校,将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向粤东粤西粤北倾斜,培养地方人才,解决粤东粤西粤北发展动能的问题。同时,可以在汕头华侨试验区举办面向全球华侨华人的青年创新创业大会,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华侨华人回国创新创业,推动汕头华侨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兴产业
绿色成为
区域协调发展“主色调”
进入旅游旺季,到清远看梯田、住民宿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宾客盈门。
省人大代表、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正芬认为,“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格局,打破了传统区域规划的局限,以功能型来划分,非常具有战略眼光,也很符合广东发展实际。
作为“一核一带一区”中的生态发展区,张正芬认为,清远地区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的前提是要符合生态发展的要求,要引进先进现代化农业、淘汰落后产能,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带动当地的农民脱贫致富。此外,她建议,清远可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中,“清远可以发挥生态农业的优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
“广东发展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作为山区市的代表,我对这一点感受很深。”省人大代表,河源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吴善平说。
欠发达地区应如何振兴发展,追赶上全省发展步伐?吴善平认为,河源要扩大开放,在营商环境提升、软平台打造等方面认真推进,做好融入大湾区的规划。绿色发展要处理好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要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建议省里在扶植绿色产业发展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要通过镇村联动、城乡融合来推动乡村振兴,推动河源成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重要承载地。
“加快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建设,必须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破解二元结构问题。”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罗必良说,粤北山区应主动对接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对原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养老等的庞大需求,将之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能,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建设。
罗必良建议,把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关键在于推进乡村振兴。要做好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支撑产业振兴。“粤北山区实现产业振兴不是只有承接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产业一条路,还可以利用城市对原生态文化的追求、城市人的乡愁等,打造乡愁文化产业、养老产业等,推动粤北山区"活"起来,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湛江日报社社长、党组书记邓宏森表示,湛江区位优势突出,是广东连接海南自贸区(港)、北部湾和大西南的重要枢纽,是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支点,被赋予了省域副中心城市、广东重要增长极的定位,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邓宏森说,湛江正在大力实施重大工业产业项目达产增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提速、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蓝色海洋综合开发“五大产业发展计划”,需要优良的交通配套。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最近,平远县宝寿家具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被国家、省、市三级统计系统审批核准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目前,该县共有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