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圣家声世泽长 仁为己任家国心 梅州籍曾姓约40万人,五华占一半,曾姓始终以“宗圣曾子”的名言格局为家风家训

南方日报 2019-01-23 06:18

曾龙岃村的“曾子文化园”里竖立着宗圣曾子的石雕像。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曾姓家风家训中,融入了曾子的儒家思想,忠祖国、爱家乡始终铭记在曾氏族人心中。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曾氏图腾。资料图片

曾龙岃村中有许多上百年的老式建筑,构成了独特的乡村风景。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梅江区城北镇曾龙岃觉堂自然村里的“惠定公家祠”前小广场上,竖立着“宗圣公”曾子的石像,并印刻着他的“三省”名言。

曾姓是我国古老姓氏之一。4000多年前,夏禹的后裔鄫国太子巫在逃难时,为表达离开故土而不忘先祖的决心,便将鄫国的“鄫”改写成“曾”,并以此为姓。长久以来,曾姓从来没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因此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全国曾氏一族名副其实4000年前是一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曾氏后裔800多万人,广东是曾姓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梅州籍曾姓约40万人,其中五华占据一半。据考证,梅州曾氏主要为裕振公、佑孙公及魁一公三派的后裔,始于宋元之际扎根梅州,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三省门第之后来梅始自宋元

位于梅州梅江区城北镇的曾龙岃村,是一条有450年历史的曾氏单姓村。四周拔地而起的商业住宅楼包围之下,曾龙岃显得静谧而古老。沿着乡间小道前行,路边一栋栋百年历史的围龙屋、走马楼、中西合璧建筑引人侧目。往村子深处走,在“敬宇公祠”前建有一座小广场,广场上是三个梅州曾氏一世祖之一曾魁一的汉白玉半身雕像及曾氏家风碑。“敬宇公祠”小广场是曾龙岃村“曾子文化园”的一部分。

关于曾姓的起源,《世本》里记载:系出姒姓,夏少康封少子曲烈于鄫,后为莒灭,鄫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

曾氏是轩辕黄帝的后代,夏禹五世孙少康封次子曲烈立鄫国。春秋时期,鄫国被莒国所灭,太子巫在叔孙豹的帮助下逃奔到鲁国,定居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内)。为表达离开故土而不忘先祖的决心,族人便将鄫国的“鄫”改写成“曾”,并以此为姓。南武城为曾氏的第一发祥地。

曾巫五传曾参,世称曾子,是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被儒家奉为“宗圣”。儒家“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观,“孝为本、诚为上”的道德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观,均与曾参紧密相关。他的后裔以他这种美德而自豪,便以“三省”为堂号。

“三省”与“鲁国”“庐陵”“武城”三大郡望一样,成了曾姓人识别身份的标志。而“三省门第,一贯家声”的堂联则用来纪念祖先曾子的美德。

曾氏来到梅州定居始于宋元之际。对梅州曾氏文化颇有研究的曾宪政告诉记者,梅州曾氏主要为裕振公、佑孙公及魁一公三人的后裔。

曾氏嘉应始祖曾裕振是曲烈111代宗圣53派,南宋时封为奉政大夫。由其子自福建宁化迁至嘉应州镇平县石窟都蓼陂乡(今梅州蕉岭县新铺镇同福村)。他的后裔如今主要分布在梅州地区及揭西五经富、四会,江西上津、万载,广西岑溪、贺州、北流,四川富顺,湖南浏阳,台湾等地。

曾氏曲烈110代宗圣53派佑孙公,南宋后期,因元兵侵扰不能安居,约在1210年,由福建宁化石壁村迁往嘉应州长乐县(今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高竹园高鸣寨,是五华曾氏一族的开基祖。佑孙公的后裔人数多达百万,广泛分布在广东省内及海外。

魁一公是三人中最迟来到梅州的。魁一公为宗圣54派孙,原籍江西抚州府临川县崇德乡八十三都曾家桥人。他于明朝洪武初归附南昌府邓参将麾下,至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调程乡御所(今梅州梅县),世袭程乡。

明朝嘉靖年间,魁一公的后代曾荣在龙溪开基。他带领子孙遵祖训、行仁礼,因地制宜平整土地,修筑鱼塘,将龙奚改造为安居乐业之地。因与当地居民友好相处,赢得乡邻的赞誉,他们纷纷将龙奚改称为“曾荣岃”。曾氏裔孙为避祖讳,最终将此地定名为“曾龙岃”。

忠恕家风立贤德寸耘勤学兴家族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吾身,道传一贯。”这十六字的“曾氏宗圣祖训”,被牢记在曾氏族人心中。“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在《论语》中的名言,现在已成为曾氏家风的重要内容。曾子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曾姓人除“三省”外的另一堂号,可见曾氏族人对“三省”“忠恕”家风的重视。

梅州五华县洛阳围的曾氏祠堂里,保留着“忠恕堂”的牌匾。木质牌楼上刻有“忠恕家风”四个金色大字。祠堂内悬挂着一块“榜眼及第”的牌匾,祠堂外伫立的两根三米多高的花岗岩石楣杆,见证着一代“武榜眼”曾琼琲的传奇。

乾隆年间(1758年),曾琼琲生于一户普通农家。在父亲“敦诗书,尚弓马,落落以科名为念”的教育理念下,曾琼琲从小养成了读书练武的习惯。凭借一身过人的武艺,曾琼琲被乾隆皇帝所赏识。

曾琼琲为官40年,清正廉明,待人诚恳。有一次,曾琼琲任选拔武生的考官。开考前夕,开封府巨贾派人到其住所送钱说情,曾琼琲当场怒斥对方,称考官之责必须量才选拔,随即退回贿银,由此显示出他秉公选拔、为国选才的决心。

曾琼琲在71岁告老还乡之际,除了随身日常应用之物外,还有多年来省吃俭用积蓄起来的一些银两,他将随身银两全部用于购置学田,专为村民办学。此后,洛阳围求学子弟大增,学风大振。直到清末,该村共出过4名举人和18名秀才。

如今,曾琼琲故居“长兴楼”内,还保留着他习武用的三块习武石,最重的一块竟达300斤,据说只有曾琼琲可以提起它们。“耕为本,读为先,和族党,敬师贤。”曾琼琲的遗训,至今仍为洛阳围村民所传颂。

崇文重教也是曾氏家风家训中的重要内容。

曾龙岃村官坑自然村里有一座极具客家风情的民居“元省楼”,是为纪念清代第十三世祖曾元省而建。楼内四周挂满了曾子语录。一块写着“寸耘”二字的石碑矗立其中。“"寸耘"是元省公的别号,他告诫我们:做事就像种田一样,每寸土地都要细心耕耘,禾苗才能茁壮成长。”曾宪政说。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培育人才亦同此理。曾氏族人素有兴学重教之风。曾元省毕生以塾师为业。他在村里兴办“寸耘家塾”,招收四邻各姓子弟读书。到了民国初年,随着新学兴起,曾龙岃村的私塾纷纷转型,联合成立“魁一学校”。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举直就是从“魁一学校”里走出的杰出人物。上世纪30年代,在担任独一师参谋长期间,曾举直利用军工民力,开发交通,振兴实业,包括整修蕉武公路、修建梅县体育场、整葺古塘坪机场等,使梅县短短几年间一跃成为东南重镇,为抗战时期南北物流发挥重要作用。他还与乡贤共同创建“会文学校”,为各行各业输送大批技术性人才。

“曾氏族人把读书看作一日三餐那么重要。”广东省曾子文化研究会顾问、梅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曾百友说,家风中的“三省”就是要求族人反省询问自己有否复习、思考老师传授的知识。如今,曾龙岃村的拱辰祖祠还挂着这样一副对联:“积德何啻百年惟愿年年积德,读书不负三代还需代代读书。”提醒曾龙岃族人勿忘祖训,重教兴族。

天下一曾无二曾曾子文化形成家族凝聚力

与其他姓氏不同,曾氏长久以来没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曾氏家族里自古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而这个说法除了证明曾氏血统的唯一性,也说明了曾氏族人的团结和对自身姓氏文化的认同。

曾氏历来注重编修族谱。早在西汉时,曾炜公就开始修曾氏族谱,被族人称为《老谱》。以后每个朝代均有曾氏后裔修谱,唐朝时有《唐谱》,宋朝时有《宋谱》。元明清有《元谱》《宋谱》及清朝曾国藩主持编修的《武城曾氏族谱》。这些族谱详细记载了上至轩辕帝,下至全国已出生的曾氏裔孙。族谱中除了记载人名外,对曾氏的家风家训,曾氏文化亦有详细记载,所以世人也称曾氏族谱为“曾氏通天谱”。

“曾氏族人历来注重家族的兴旺和文化的传承。在这样的家族文化熏陶下形成了曾氏族人内部的凝聚力。”曾宪政说,全国各地有许多曾氏族人修建的曾子文化园,作为梅州曾氏单姓村,曾龙岃内也修建有曾子文化园。

从2007年起,在各级曾氏宗亲会的倡导下,曾龙岃村民及乡贤自发捐资,逐渐修建成一个以曾子文化为特色,弘扬曾氏家风家训的公园“曾子文化园”,供村民在休憩娱乐的同时,学习家风家训,留住乡愁。

曾子文化园里除了保存尚完好的百年客家建筑外,后续还修建了多个小公园,种上小树、花圃,并竖立曾子、魁一公等曾氏先辈的雕像。文化园里随处可见曾子的名言警句及曾氏的家风家训。“平日里经常有村民在这里健身,温习曾子文化。”曾宪政说。

曾氏族人的名字中依旧延续着家族辈序。在上月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倾力支持国家改革开放的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便是宗圣74派“宪”字辈人。

曾宪梓1934年出生在梅县区一个农民家庭,家庭生活艰辛,依靠助学金念完了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曾宪梓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上世纪70年代,他的“金利来领带”在香港叫响,事业逐渐发达。但他在灯红酒绿的香港生活多年,始终克勤克俭,从不赌马,也不去娱乐场所。他给自己规定的每天生活费是10港元(后来随物价上涨到30港元、50港元),常常是一个盒饭打发一餐。

“我没有个人爱好,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报效国家!”对祖国的需要,他却慷慨解囊。从1978年第一笔捐款开始,他的捐款涌向家乡,汇入内地,投向教育、体育、航天、救灾。他常说:“只要生意不破产,只要曾宪梓还活着,我对祖国的回报,就一天也不中断。”40年间,他的捐款总额逾12亿元。

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宪梓说,父亲去世早,但家族的人时常教诲他,他是曾子的后人,曾子“仁以为己任,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仁爱精神,需牢记于心。“我至今仍能背出许多曾子的名言。”虽然疾病缠身,但曾宪梓依旧精神饱满地讲述他心中的仁爱理念。

“曾宪梓是曾氏家风"勤俭""忠恕""仁爱"的体现。”曾百友说,曾氏家风深刻地影响着本地人文社会的发展,对当代社会也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意义。2013年,广东曾氏族人成立了“广东省曾子文化研究会”,同时梅州也成立了梅州市曾子文化研究会,以组织保护、发掘、整理和发展曾子儒家文化思想。“"宗圣家风"不仅是曾氏人的宝典,也深深影响到了本地人,融入客家文化的体系中。”

■名录

曾氏近现代名人

国家队足球主教练曾雪麟

曾雪麟(1929—2016年)梅县人,1929年12月2日出生于泰国,7岁回到老家广东梅县。1949年夏季高中毕业,1949年11月初参加革命,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广州的第二野战军四分校学习。1951年加入西南军区体工大队足球队,代表云南军区足球队参赛。1959年2月担任天津足球队主教练,开始足球生涯。在天津队期间曾率领天津足球队获得过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足协杯赛冠军、全运会足球比赛冠军。1972年调入北京工作,在北京青年足球队担任主教练,1973年-1982年调入北京足球一队担任主教练。在率领北京足球队期间,获得过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全运会亚军,并荣立过一等功,二等功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1983年初—1985年,担任中国国家队足球主教练,率国家队获得过第八届亚洲杯赛亚军。

2016年2月11日,曾雪麟因病逝世,享年86岁。

“领带大王”曾宪梓

曾宪梓(1934年—)梅县人,1961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现任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从1991年起,曾宪梓任全国人大代表;1994年起,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除了在香港与内地多个商会中分别担任主席及社会公职外,曾担任香港中华总商会第39、40、43届会长,现为该会永远荣誉会长。曾宪梓数十年如一日,自奉甚俭,无私奉献,回报祖国,历年来捐赠的金额逾12亿元。

国家和社会各界对曾宪梓在祖国事业以及香港事务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给予了肯定和表彰。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曾宪梓先生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倾力支持国家改革开放的香港著名企业家。2005年获中国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2007年获广东省民政厅授予的“南粤慈善家”荣衔;2008年再次荣膺中国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1993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国际编号3388号小行星呈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核准,命名为“曾宪梓星”。同年,获中山大学颁授名誉博士学位。1997年,曾宪梓获颁授香港特别行政区勋衔制度中最高的荣誉——大紫荆勋章。

法国历史上首位华人议员曾宪建

曾宪建(1940—)祖籍梅江区城北镇,1940年出生于留尼汪岛。青少年时曾跟随父亲一起经商,上世纪70年代,积极参加戴高乐派的“青年进步同盟”活动。1983年,曾宪建首次当选顶磅市市长,四次连选连任累计任职23年,直至2006年卸任,一直深受广大市民的拥护和厚爱。1986年3月,他被选为法国国会历史上首位、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华人议员,并且连任五届。

2014年3月,在顶磅市市长换届选举中,法国留尼汪大区议会常任议员、留尼汪省议会议员曾宪建,以高票击败社会党国会议员、现任市长、现任留尼汪地区议会主席3位竞争对手,时隔8年后再次当选顶磅市市长。

曾氏辈序(全国曾氏通用派语)

名派宏闻贞尚衍兴毓传巫公脉系6768697071727374参公派系6364656667686970魁一公世系1011121314151617名派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巫公脉系7576777879808182参公派系7172737475767778魁一公世系1719202122232425名派德维垂佑钦绍念显巫公脉系8384858687888990参公派系7980818283848586魁一公世系2627282930313233名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巫公脉系9192939495969798参公派系8788899091929394魁一公世系3435363738394041名派肇彝常裕文焕景瑞巫公脉系99100101102103104105106参公派系9596979899100101102魁一公世系4243444546474849

■链接

曾姓图腾

曾是中华始祖母兹氏裔支的族称。曾氏先人建立了鄫国,后鄫国被灭,太子巫出奔邻近的鲁国,用原国名“鄫”为姓氏,除去了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称为“曾”,其子孙以此为姓。曾图腾由三部分组成,上面两点代表牙璋(天干、午),是用来规天矩地的,中间的代表测量的八个点,下面代表设立牙璋观测仪器的灵台。这个灵台设在水中,象征着日出汤谷。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

新闻推荐

八月桂花知“芳师” 广东好人、梅州教师林冬芳说,最大的心愿是学生幸福快乐

2014届“东方班”主题班会。受访者供图林冬芳老师。摄于田家炳中学教师办公室。陈理摄清晨,天色渐亮。站在高处眺望,可以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