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客家菜师傅 为高质发展“聚才” 访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

梅州日报 2019-01-19 10:39

学生们在练习刀功。

“精雕细琢出精品,油盐酱醋烹佳肴”,这是贴在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的烹调实训室的标语,也是基地的一贯坚持。自从2008年创建以来,该基地培育了大批客家菜烹饪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客家菜的标准化发展、文化挖掘和技艺传承,也为梅州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精准脱贫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本报记者江婵刘晓娟 /文

高讯/摄影

削皮、切丝、翻炒、装盘……在梅州农业学校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的烹调实训室内,10余名学生正在紧张地为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做准备,梅州农校烹饪教研室主任、中国烹饪大师、基地学科带头人陈钢文在一旁指导,同时盯着计时秒表。“在专业实操竞赛中,学生要在8分钟内完成炒青椒土豆丝这一基本功作品,土豆削皮之后不能少于350克,土豆丝要切得像牙签一样细,这才算合格。”听了这番介绍,记者不禁咋舌,陈钢文却笑着说:“我们学校每年都有学生获奖,还有拿过全国大奖的。”

“精雕细琢出精品,油盐酱醋烹佳肴”,这是贴在烹调实训室的标语,也是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的一贯坚持。自从2008年创建以来,该基地培育了大批客家菜烹饪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客家菜的标准化发展、文化挖掘和技艺传承,也为梅州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精准脱贫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高标准打造客家菜师傅“摇篮”

记者了解到,2008年,梅州农业学校开设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2012年,该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不少餐饮界人士都评价说,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建设起点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注册资深中国烹饪大师陈钢文作为专业带头人,教学教育质量享誉社会。2018年10月,梅州市以“客味悠长、四海飘香”为主题的“客家菜师傅”工程启动仪式便在该基地举行。

“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启动后,我们投入100万元扩建改造了中餐热菜烹调实训场所,并新建了一间面点实训室,增设了一批烘焙实训设备,增加实训工位共100个。”梅州农校副校长李学宏介绍说,如今基地内的研发培训场所面积约1000平方米,涵盖中餐热菜、面点、果蔬雕刻、烘焙训练、产品展示等多个领域。在师资方面,基地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研发培训团队,专业教师25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9人,聘请的15名客座教授均为中国烹饪大师、技师。经过十年的发展,形成“基地、专业、实训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模式,成效显著,荣获改革开放40年广东餐饮行业人才培养卓越单位奖。

15日上午,记者探访该基地时发现,虽然16日学生们就开始放寒假了,但各个实训室内仍有不少学生自主利用课余时间前来练习。陈钢文告诉记者,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学生常常代表梅州参加全国和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近十年来,有3人获得国家级大赛二等奖,5人获得广东省一等奖,18人获得省二等奖、22人获省三等奖。

人才培育助力乡村振兴

更受业内人士好评的,是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紧贴梅州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和行业岗位群的需求,根据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产业链、岗位链及人才培养链的要求,形成校协(企)共建、共享、共用的人才培养系统,使学生未出校门先入“行”。

刚结束上午的学期理论考试,梅州农校一年级的学生李远威迫不及待地来到实训室,“围观”学习师兄们的雕刻技法。“因为从小受到从事餐饮行业亲戚的影响,自己对客家菜也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仅15岁的李远威告诉记者,他的父母在梅县区雁洋镇务农,经过近一年的学习,自己能够基本掌握热菜、冷拼、雕刻等烹饪技法,他希望未来能走上客家菜烹饪的道路,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现在学生的学习环境不断升级,作为客座教授,我有责任和义务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传承和发扬客家菜文化,让学生们学有所成。”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客座教授、市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刘爱勤认为,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有利于新一代客家菜专业人才的培育,助力客家菜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依托农校烹饪专业和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力量,近几年,学校培养的全日制毕业生达3000多人,其中家庭经济贫困人数占15%,为众多建档立卡的贫困生提供了免费掌握一技之长的平台。此外,基地还针对农村贫困户、农家乐从业者等群体,开展了高、中、初级烹饪技能培训,2018年10月以来已培训约500人次,为乡村振兴、精准脱贫贡献了力量。

新闻推荐

少儿红歌大赛

主办方:碧桂园地产、梅州日报社举办地点:客天下碧桂园、梅县碧桂园、梅江碧桂园、东山谷碧桂园作为红色文化进企业的另一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