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江北老街:探寻历史印记 守护古韵乡愁
●图/首席记者钟小丰
文/本报记者江婵
随着春节临近,梅城江北历史文化街区逐渐热闹起来,遍布历史印记的老城有令人难以忘怀的老行当、古建筑,也有为追寻浓厚人文气息而入驻的摄影工作室、甜品屋等新业态。这片建于民国时期的骑楼建筑群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世人述说着经久不衰的老街故事。
江北老街古韵悠悠,建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的梅州学宫迎来两对前来拍摄中式婚照的年轻男女,摄影师以红墙碧瓦、百年古树为背景,用镜头记录下新人的幸福画面。一旁,75岁的市民吴阿姨一边浏览梅江区红色项目和重点党建项目介绍,一边与老友感叹着梅城的发展变化。“看看老建筑的新旧对比图,梅城这么多年来的变化多大呀。”吴阿姨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己在梅城生活了30多年,她退休后常常逛老街回味旧时光,寻找记忆中的美食,元旦期间还到金山顶公园观看了“老梅城记忆”展览,独具年代感的老物件令人怀念。
正在实施升级改造工程的凌风西路“隐藏”着一间看似不起眼,却经营了三代人的“老字号”木屐店。红色篆体书写的“南门屐店”、一双双摆放整齐的客家木屐、用以制作木屐的工具和汽车轮胎皮是店铺的主要元素。第三代传人张炎生夫妇介绍,木屐店自上个世纪40年代开店以来已有70多年,店铺经历了从泰康路到凌风东路,再到凌风西路的搬迁转移,却从来没有离开过老街。如今,虽然店铺的传统木屐销路不佳,但仍有本地以及湖南、深圳、香港等地的客家人因为怀旧情结而托亲朋好友购买,以一双木屐安抚乡愁。
放眼望去,鳞次栉比的民国骑楼沿着街道延伸,泰康路、中山路、仲元东西路、珠条街等老街旧名大都蕴含着深刻意义或经典故事;电线厂、针织厂虽然已淡出人们的视野,却依然有迹可循……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保护下,梅石路骑楼的“为人民服务”字体经过粉刷变得清晰美观,民间手作艺人依然乐此不疲地坚持手写对联、制作灯笼,前来“淘”年货的人们络绎不绝,见证了沧海桑田的老城又重新焕发光彩,展开了发展新篇章。
新闻推荐
日前,梅县区副区长谢芳率队开展岁末年初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要求相关单位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完善相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