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画中看到中国文化
南山雨后(国画)胡江
□胡江
艺述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呢?
章法·构图·意境
古人说:“作书而不明画理无韵,作画而不明书道无骨。”这是我品读书法及学习山水画过程中深有体会的创作观点。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雕塑专业的,因酷爱山水画,在此就读期间有幸拜师岭南画派当今领军人物陈金章教授学习山水画。二十多年来兼工于雕塑与陶艺创作。直至2008年初又有幸拜北派著名山水画家李宝林为师。说实的,我在一南一北的创作各异风格的熏陶下,我更加深刻地体会“作画而不明书道无骨”的内涵。我记得第一次接受恩师李宝林授课时,老师还送给我“生死刚正谓之骨”的四尺对开的横幅书法作品。其书法用笔如钢丝似的有入木三分之感,而这些线条在他的山水画中,不管是近景或远山都以不同的浓淡墨色处理得十分协调与精妙。这无疑体现了“中国书法与绘画交相辉映,互相影响,线条是中国画构图基础的道理”。
山水画就是中国的风景画,但又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山水画的产生与中国的道家思想密不可分,道家思想追求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能“官天地,府万物”、“能胜物而不伤”。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玄学兴盛的时期,玄学的代表思想就是道家的思想,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民不聊生,许多文人名士为了躲避政治上的倾轧选择归隐,参禅悟道,像陶渊明、嵇康、阮籍等,他们隐居山林,吟诗作赋,山水诗于是大盛,山水画也应运而生。
章法就是山水画画面的布局,即构图法,顾恺之称作置陈布势,谢赫称作经营位置。中国画讲究立意定景,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并巧妙地运用画面的空白,使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画有着“细细看,面面观,看得透,窥其穿”的要求,即能从山前看到山后,从山下看到山上,从房内看到房外,这种要求是为了满足“饱览卧游”的需要,使咫尺千里的美景尽在眼前。
山水画的构图法,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了“三远法”,即郭熙所谓的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如郭熙的《窠石平远图轴》;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如荆浩的《匡庐图轴》;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如巨然的《万壑松风图轴》。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但山水画的透视法也不同于西洋绘画的定点透视法,而是无焦点的无点透视,视点推移的法则正好能满足中国人欣赏山水画的需求。
山水画的意境就是山水画所创造的境界,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意造境生,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繁琐与庸俗社会的心灵居所。
用笔、用墨以及其他
在中国画创作中,笔墨是重要的审美要素之一,用笔用墨是自然融注在绘画当中的,一幅好的绘画不光题材、内容、型、构图等要好,用笔用墨的功夫也是极其重要的,若笔墨不佳,则此画必不佳。但笔墨是为绘画服务的,不能为了笔墨而笔墨,不顾一切地追求笔墨只会脱离实际,从而成为玩弄笔墨的形式主义。
笔墨的问题,历来论述较多,用笔讲究点、勾、皴、擦之法和下笔的轻重、疾徐、偏正、曲直、侧笔、圆笔、中锋、偏锋、逆锋等。用墨讲究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以及破墨、飞墨诸法,此外还有“五墨”“六彩”之说。
用笔与用墨的变化既是不同绘画的需求,也是不同画家的修养与绘画风格的体现,最高的境界应是心手合一,笔随心运,水墨淋漓,自然天成,而不是矫情做作,故弄玄虚。对山水画笔墨的欣赏,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也是书画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画又叫丹青,可见色彩在中国画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早期的墓室壁画及敦煌的壁画,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黄筌父子的花鸟,都是鲜艳夺目,重色而不重墨的。
但随着道家思想的影响逐渐加深,崇尚素朴自然的追求影响着色与墨的运用,特别是山水画,更是道家思想的最好体现,用墨也就逐渐超过并取代用色,特别是文人画更是极少用色。
山水画的设色是“随类赋彩”“以色貌色”的,强调对象的固有颜色,但也并不是很客观地描摹自然,主观的赋色的情况也很多,像金碧山水、青绿山水。浅绛山水的设色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可见山水画的设色是很慎重的,好的设色能更好地体现画面效果,但更多的还是在墨色上来体现。
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苏轼称王维的画与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张舜民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与画既有表面的结合,又有内在的结合,表面的结合体现在依诗作画与为画题诗上,内在的结合体现在诗画意境上的结合,结合得好,相得益彰。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则更为密切,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以书法入画,以书意入画则更常见,一幅画的题诗,题字与落款的好坏也绝好地体现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为此,题画至关重要,题得好,就有画龙点睛之妙。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为确保广大纳税人及时享受到减税“大礼包”,近日,国家税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