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喂养误区
谈到婴幼儿喂养,大部分奶奶辈的人会说,不就是喂娃吃奶吃羹,有什么难的?新手妈妈却对这个话题多少有点疑惑。在喂养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过早添加辅食
按客家人的传统,宝宝出生后就要添加米糊,俗称“羹”。一来怕母乳不够吃(吃不饱);二来晚上临睡前吃羹比较耐饱,半夜可以少喂一次奶,安睡到天亮。其实,母乳是这阶段最适宜的食物,即使婴儿配方奶都是母乳不足时无奈的选择。过早引入辅食,不仅影响宝宝能量、蛋白质摄入,还易增加肠道感染和食物过敏的机会。正确的方式是宝宝约6个月时,规律进食,每天奶量约800ml,且宝宝动作发育较成熟,抬头稳,可以接受勺子喂养并能吞咽半固体,说明引入时机已成熟。
误区二:辅食不含铁
满6个月的宝宝从母体获得的铁已消耗完了,母乳中的铁易于吸收,但量低,而这时宝宝生长快,血容量扩张也快,对铁的需要量也多,急需从辅食中获得铁。若是吃自制米羹,易引起缺铁,造成贫血,影响孩子体格、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的发育。故应添加强化铁的营养米糊,满足宝宝对铁的需求,促进生长发育。
误区三:过早加调味品
刚添辅食时,宝宝总是不愿意尝试新食物,吃后吐出来,即厌新,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许多家长误以为是宝宝不喜欢淡味食物,加糖加盐以调味。婴儿辅食应单独制作,不需要额外加糖、盐及其他调味品。淡口味的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以后挑食、偏食的风险。母乳及配方奶粉内均有Na、K等盐分,可满足该年龄段宝宝的需要量。1岁以后可逐渐尝试淡口味的食物,2岁以下吃盐应小于2克/天。
喂养决定着孩子的生存质量、营养状况、生长发育、潜能表达和能力获得水平,帮宝宝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
(刘小瑜 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副市长曾尚忠率团赴台湾开展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拜会乡贤、联络乡谊、考察招商,学习台湾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