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铁锹传三代 记大埔县公路局大麻道班工人赖展坚
●本报记者刘润涛
在大埔县三河镇旧寨村至银江镇双坝段S333线上,大麻道班工人赖展坚挥舞刷子,低头忙活路树“刷白”工作。橘黄色的身影与黑色的大道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把“畅、安、舒、美”铺向四面八方。
传承:一家三代人的坚守
1984年,赖展坚接过父亲手中的锹和镐,成为了一名临时道班工人。有句老话“宁做农户人不做道班工”,可见道路养护工作的辛劳。那时的道班工人因为工作辛苦又没有社会地位而没有人愿意干,所以道班职工大都是像他那样从农村接班,子承父业走上养路工人这个岗位的。
3年后,赖展坚来到大麻道班,正式开始了他的路面养护工作。大麻道班担负着三河镇旧寨村至银江镇双坝段S333线 23公里路段及隔背村至高陂河口3公里路段的日常道路养护保通任务。该路段线路曲折,弯多路险,雨季易发塌方泥石流,冬季落石隐患大,工作强度高。
每天5点,作为班长的赖展坚带领大家带上工作工具,穿上橘黄色工作服开着公路养护车,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养护工作。“这条路是山区路,车流量大,过往的村民也多,一下雨极易出现山路湿滑、山体滑坡等灾害,影响人们的出行,所以我们要及时对路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清理落石塌方等交通安全隐患。”每年6月至9月底的雨季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经常都是通宵达旦做着修复工作。
“过去我父亲维护的是"沙头路",路面修复需要经过清沙、铺石、黄泥灌浆、平整砂石等几个步骤,繁琐且忙碌。如今,梅州经济发展,水泥大道通达平整,修复主要靠沥青回补,难度逐渐下降。”赖展坚笑着告诉记者,父亲退休后还经常经过这段路,如果发现做得不好的地方,免不了对他一顿责骂。
小时候,看着父亲以路为家,与砂石灰尘相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他备感这份职业的艰辛不易,也深知其中的责任。如今,白驹过隙,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0余个春秋。临近退休,他手中的铁锹也递到了自己儿媳的手中,完成三代道班的传承……
奋进:以路为业以路为家
“如果是清扫路面的话,必须从早扫到晚,保证这段路面的干净整洁。”作为基层养路人,清扫路面、修补坑槽、清理边沟、割除杂草都是他的本职工作。然而,这样的工作,一个基层养路工人每天得重复8个小时以上。由于长年在路上作业,风吹日晒,赖展坚的皮肤显得有些黝黑和粗糙。
采访过程中,赖展坚时不时要活动自己的肩膀。在旁人看来,这只是道班工人普通的放松方式,殊不知那一抹橘衣下,是他前几年砸落石时伤及肩膀,多年来积攒的“肩周炎”,如今只要用力过度就会酸痛难忍。他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故事:在2009年一个雨夜,他如往常一样清理路面落石,路段昏暗没有路灯,他不知不觉离山体越来越近,没想到突然间,一颗巨大的风化石滚下,“轰隆”一声砸在离他不足1米的地方。9年过去了,赖展坚对此仍心有余悸。
经过长年的“查路、护路”,赖展坚对这段路上的每一个险坡、每一个隐患点都了如指掌,极大地降低了道班工人维护工作过程中及公路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多年来,这段路因为有赖展坚和同事们的坚守,没有出现过因山路湿滑、山体滑坡而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
指着这条沥青路,这位汉子眼里满是深情,他说:“现在,公路发展很快,山区公路标准从畅通提升至美洁、畅通、安全,作为道班工人,我要做的就是继续坚守好这段山路,把它变得更美,把工作做得更好。”
新闻推荐
迎新年,走进大埔高陂看今朝(之二) 高陂水利工程:750万人将受益
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效果图制图/郭子君爱心乡贤赵义良爱心乡贤罗德茂文/图黄蔚山刘招迎余灏罗文燕黄俊林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