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共推乡村环境整治 梅西镇19个村(居)开通“垃圾兑换超市”
村民们将废品带到“垃圾兑换超市”,按类投放至垃圾分类箱内。受访者供图
引导村民利用垃圾兑换生活用品,这是梅县区梅西镇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一个创新之举。今年12月,梅西镇政府联合梅西商会成立基金会,并依托小卖部在全镇设立了19个“垃圾兑换超市”,用“以物易物”的形式,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到乡村环境整治中来。
在梅西镇田福村一小卖部里,食盐、牙刷、洗衣粉等商品琳琅满目。有别于其他超市、小卖部的是,在这里用垃圾也可以兑换商品。村民们将废品带到这里经工作人员清点后,按类投放至垃圾分类箱内,就能换取相应商品。
该村村民凌叔便刚刚体验了一次垃圾兑换生活用品,用10个烟盒、40个易拉罐换取了1包食用盐和1把塑料扫把。凌叔告诉笔者,他此前已经来这里兑换过牙刷、酱油等生活用品,现在家里还专门设置了“囤货区”,将以往打算扔掉的废品存起来,到一定量便统一到店兑换。“垃圾能当钱花,刚听说时我还不相信,自己来试了才相信。现在大家都很有热情,把垃圾收集起来,空气和环境都好了很多。”凌叔笑着对笔者说。
据了解,今年12月,梅西镇政府联合梅西商会成立了基金会,在全镇设置了19个“垃圾兑换超市”,将村民收集的可回收垃圾统一卖至废品店,不能卖的则进行无害化处理。所得资金反哺基金会,用于垃圾兑换商品的日常开支,保障“垃圾兑换超市”整治农村环境的新模式长期、有序运转。
“村民按照垃圾兑换类别进行分类,然后获取相应积分,便可以兑换牙刷、毛巾、洗衣粉、酱油等12类生活用品。”梅西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吴德松说,“垃圾兑换超市”整治农村环境的新模式,不仅让村民得到实惠,也让村民更主动地投身到变废为宝、美化环境的行动中,树立了乡村文明新风。现如今,村民们参与热情高涨,垃圾乱丢乱扔现象明显减少,分类收集意识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正逐步改善。
黄韬炜刘洪桥
新闻推荐
《激荡婆罗洲罗芳伯传奇》首发现场。受访者供图12月15日,《世界客家名人传记文库》之《激荡婆罗洲罗芳伯传奇》新书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