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乡演绎“文化+”无限可能 梅州第六届客家文博会圆满落幕,规模及成交额为历届之最
文化创意产品给市民带来了新鲜感,不少年轻人上前咨询了解。主办方供图
文博会现场吸引众多市民参加。主办方供图
第六届客家文博会在梅州市世界客商中心举行。
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雕刻师神色自若地进行刻画,市民们围观注目,不一会儿,一件富含客家特色的石雕作品诞生了,掌声随之响起;另一旁的动漫馆挤满了小朋友,孩童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富硒长寿文化馆”的大叔大妈们互相分享日常的养生秘诀,场面其乐融融……
这是今年第六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交易会上的画面。为期4天的客家文博会以“文化创意·艺览客都”为主题,展区面积达1万平方米。现场成交额达5000多万元,意向成交额超12亿元,规模及成交额均创下历届之最。
当文化之乡遇见文博会,梅州为群众带来了一场奇妙的文化大餐。近年来,梅州不断深挖客家文化资源富矿,致力于将客家文博会打造为梅州市民的欢乐节和嘉年华,以此擦亮“世界客都·长寿梅州”品牌,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壮大。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通讯员肖爽生
升级规模
350家企业参展意向成交额逾12亿元
“一位模特竟然穿上了蔬菜做成的衣服,还有柚子洗发水、沐浴露,太有创意了!”市民黄先生说,本届客家文博会带给他太多的惊喜。
记者在客家文博会的主展会场发现了不少“农字号”的展商,他们充分挖掘地域农产品特色,赋予农业文化创意,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欢迎。
柚子作为梅州的特色农产品,加上商家巧妙的创意,演绎出别样的精彩:柚子啤酒、柚子洗发水、柚子沐浴露、柚子精油等各式各样的“柚”元素产品,成为此次客家文博会上绝对的“主角”。“没想到这些产品这么受欢迎。”梅州市珍宝金柚实业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钟静说,产品火爆到一度紧急补货。
除了本地文创馆,客家文博会还设置了客属文化馆、富硒长寿文化馆、五华红木精品馆、动漫馆、东南亚精品馆、工艺大师馆等,共分为二十展区。
“富硒长寿文化馆”是此次文博会特设的一个展馆,依托梅州优质的富硒长寿资源,展示富硒品牌与产品,重点推介“中国长寿之乡”品牌。
“这个馆成了文博会格外亮眼的"新秀"。我们以健康为主题的产品也积极亮相,致力于让梅州市民喝上健康酒。”广东长乐烧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监钟海文说。
本届文博会期间,还举办了2018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除了非遗项目展演,还有美术、书法、摄影邀请展等,为广大市民奉上一场非遗文化盛宴。
据主办方广东客都文化有限公司介绍,本届客家文博会参展企业350家,展区20个,是历届面积最大、参展企业最多、展区最多的一次展会,较往届增设了许多特色展馆。“整体档次、规格较往届都有大幅提升。”主办方负责人王育平说。
不少参展市民表示,本届客家文博会让大家大开眼界,自己还“淘”到不少物美价廉的客家产品。“我一早就到现场了,钱已经备好,就等买买买了。”市民李小姐抑制不住兴奋地说,客家文博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前几届文博会她都有参加,买了不少好货,这次也不例外。
而对参展商来说,客家文博会为来自不同地方的文创产业从业者提供了宣传、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他们借助客家文博会的大平台,既扩大了品牌影响力,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据主办单位统计数据显示,本届客家文博会现场成交和意向合作火爆,现场成交额达5000多万元,意向成交额近12.068亿元,创历届之最。
擦亮品牌
致力打造全球客家文创第一平台
“梅州是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城市,我们要用文创产品讲好梅州故事,用文创产品留住"人"和"心"。”梅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梅州基于深厚的客家文化元素基础,成功举办了六届客家文博会。
本届客家文博会,梅州八个县(市、区)与往年一样,根据自身特色设计展馆,展出各类精彩的创意产品:如梅江区以“诗画梅江”为主题,体现老梅城特色记忆,展出青花瓷、结合国学文化的文创产品;梅县区充分体现金柚元素,展出金柚系列衍生产品;兴宁市依托优质富硒紫砂原矿储存丰富的优势,展出紫砂系列等产品;蕉岭县以“世界寿乡富美蕉岭”为主题,展出茶叶、蜂蜜等特色产品;平远县以“苏区程乡美丽平远”为主题,展出富含平远风光元素等艺术品;大埔县立足青花瓷之乡资源,展出大埔特色青花瓷工艺品、产品;丰顺县利用中国温泉之城、长寿之乡元素,展出丰顺特色石雕精品等;五华县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创意结合,展出石雕、金木雕、红木、VR等文创产品。
除了琳琅满目的本地文创产品,优秀的外来文创产品也让市民大饱眼福。如首次参展的云南勐海福贵茶厂带来了老班章等茶叶,而来自台湾的工艺师徐明生今年已是第五次参加客家文博会……
业内人士表示,客家文博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将优秀的外来文化创意“引进来”,使梅州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又学到了外来的创新文化,为梅州文化产业发展提速。
通过此次客家文博会,让梅州文创企业对梅州的营商环境、历史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感受到了梅州市民对于文博会的喜爱。这对于梅州的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打造广东文化高地梅州板块助力。
自2013年举办第一届客家文博会开始,梅州就以立足世界客都、放眼世界客家,致力传承客家文化、创立客家展会品牌、打造全球客家文创第一平台为目标。
本届客家文博会立足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定位,按照“政府指导、部门联动、企业办展、市场运作、打造平台、以展兴业”的原则,着重体现客家特色、文博特色,实现了增大交易量、扩大影响力。
“文博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梅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把客家文博会品牌培育得更加厚重、更有活力,为市民打造了一场欢乐节和嘉年华。”梅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梅州将进一步办好文博会,为客家文化代言,使其真正成为能让梅州客家文化“走出去”、又能把创新文化“引进来”的软实力名片。
强化产业
为梅州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第六届客家文博会落下帷幕。但“曲终人未散”,梅州的文化产业如何顺势而为、创新发展?这是梅州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回顾历届客家文博会,每一届都凝聚了各方力量,充分挖掘客家特色文化资源,广泛宣传客家特色文化产业。同时培育特色骨干文化企业,大大提升了文化企业创业、创新能力和水平,打造特色客家文化品牌。客家文博会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凝聚全球客家文创的人才、资源和力量,为客家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不仅取决于存量,还取决于增量,而解决文化增量的关键就是改革创新。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文博会便是文化改革创新的大好平台。
不难发现,客家文博会体现出了文化+经济、文化+动漫、文化+艺术、文化+创意的产业融合,借势借力促进了客家文化丰富资源的创新开发,助推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也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和朝阳产业。近年来,该产业已逐渐成为梅州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突破口。
据梅州市工商局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梅州文化类市场主体超3500家,多门类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具规模。
据了解,梅州文化产业不仅包含了出版、发行、报业、广电等传统产业,还涌现出一批文化创意“新军”。目前,梅州已初步形成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业、广播影视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文艺艺术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等多门类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业、餐饮文化业等也在全市范围蓬勃兴起,丰富了梅州文化产业结构,为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仅如此,梅州还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孵化基地等,引领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受惠者之一。
2015年初,梅州市委宣传部指导该公司设立了广东曼佗山庄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文化+旅游”“工业+旅游”进行转型升级,成功实现了“产业加旅游,旅游促产业”的发展格局,景区门票收入和产品销售收入之比已从开业时的3:1到现在的1:3。
目前,梅州已拥有经省文化厅命名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广东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区,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百侯名镇旅游区、曼佗山庄,还有正在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的大埔县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
■相关
依托资源做好“文化+”融合发展大文章
近年来,依托梅州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融合发展,目前,已形成“文化+旅游”“文化+互联网”“文化+创意”“文化+工艺”“文化+古民居”等,为文化创意产业链发展奠定基础,体现出文化引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文化+旅游
梅州依托独特的客家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文化重点项目:一是依“古”开发。以古镇、古村、古建筑为依托开发旅游,形成了侨乡村、桥溪村等省内有影响的乡村旅游新热点。二是依“名”开发。以梅州历史名人、红色名人、华侨名人、文化名人故居开发旅游。三是依“新”开发。抓好梅县雁洋核心区建设的同时,将客家文化注入新景区建设。四是依“特”开发。充分利用客家美食、客家工艺品和农产品等特产开发旅游产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文化+互联网
梅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互联互通,建设公共数字文化云平台和网上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完善公共文化供需对接平台,发展在线院线、在线书店。发展网络新闻出版、社交、文学、影视、戏剧、艺术、游戏、动漫等互联网文化产品。推进面向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的文化领域离岸大数据服务试点。
文化+创意
近年来,梅州成立了梅州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打破区域界限,大胆引进在北京、深圳等发达地区从事文化高端产业的乡贤加入协会并成为协会负责人,推动内外抱团,促进先进理念、经验和杰出人才的回归;组建了梅州市客家梦工厂文创投资公司,建立集客家文创展销、孵化、研发等于一体的平台;建设“广东汉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提升汉剧衍生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客家动漫品牌定位初显雏形,汉唐动漫、盛唐动漫坚持以原创动漫为主线,将客家文化、梅州旅游产业结合到动漫当中。
文化+工艺
梅州积极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农村工艺文化创意产业。梅县区畲江镇是市编织工艺生产出口基地。近年来,畲江工艺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创新发展,品种从单一竹制品发展到现在以藤、竹、木、草、麻等绿色环保植物资源为主,金属、塑料为辅的五大系列八万多个品种,从家庭实用品到涵盖家庭、旅游、文化、节日等方面工艺装饰,融艺术性和装饰性于一体,远销海外。
文化+古民居
梅州市委、市政府充分引导利用各方资源盘活围龙屋,让围龙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让这些历史建筑成为“看得见的文化,记得住的乡愁”,成为“文化之乡”鲜活的载体。一是将古民居变身众创空间,其中玉庭楼成为梅州首个“客家古民居活化样板”和“老房子创客空间”。二是将古民居变成文化旅游载体。例如将兴宁慈恩庐打造成一个融汇客家文化、中西建筑文化和将军文化特色,集休闲观光、吃住游玩于一身的乡村风情客栈。
新闻推荐
客迁食品与健康相伴 食品安全与你我同行 梅州市客迁食品有限公司与广东省检迅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食品安全检验协议
梅州市客迁食品有限公司总店客迁食品负责人与检迅检测公司领导合影客迁食品相关负责人接待检迅检测公司领导参观丙村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