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围龙成大道 连通世界创新局 核心提要
粤东北山区,延绵的山丘一望无际。青山绿水环绕间,一条条道路从城里向外延伸,一条条航线跨越大江南北翻山越洋,一座座高压铁塔和通信设备横架山间,把山城与外面的大千世界相连在一起,成为梅州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也是梅州40年来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40年来,梅州在交通、通信、物流等方面发展迅速,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国道从砂土路到沥青路面;电话从手摇式到4G全面铺开、村村通宽带……让我们沿着40年改革开放的轨迹,细数发展亮点、见证历史变迁,感受梅州大地区位改善的喜人境况。
责编:洪观楷刘晨村版式:黄艳校对:申世和
摄影:高讯连志城林翔吴腾江
撰文:罗诚浩钟梅滨江婵
公路 从砂土路到高速路
2017年9月28日,梅州境内第6条高速公路——兴华高速建成通车,外出深圳工作生活的张凯驾车行驶在这条高速上,望着道路两旁家乡优美的田园风光,心情格外愉悦:“回家车程又缩短了半个小时,家乡的距离更近了,家乡的发展也更快了。”
改革开放40年来,梅州已经构建一个现代化公路运输体系,成为支撑梅州改革发展的大动脉。梅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梅州的公路通车里程从1981年的2869公里增至2017年底的1848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从0公里增至567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截至2017年底,梅州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116.07公里,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6倍,公路密度位居粤东西北地市前列。
今年已是古稀之年的黎妙宏从1978年就开着“解放牌”货车在广州和梅州之间往返。说起当年的路,他感慨道:“当年梅州去广州,只有205国道,那时还是砂土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逐渐铺上沥青,走一趟要花12个小时。”黎妙宏说,由于当时路边没有加油站,客、货车都要载着两箱油上路,若是遇到故障,更是要等上一天才能叫到人来修。
“要致富,先修路。”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物流运输,都离不开交通力量的支撑。上世纪90年代中期,梅州市开始着手准备建设高速公路,为节省工期,在全省率先使用分段建设的办法,解决了山区高速路立项难的问题。1998年3月,梅州境内的首条高速公路——梅揭高速破土动工。在此后5年多的时间里,建设者们加班加点,完成了原本需要10年的工作量。2003年底,梅揭高速建成通车,梅州境内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在随后的十多年里,梅州的高速公路建设走上了快车道,梅河高速、梅大高速、平兴高速、兴华高速等高速相继通车,梅州市的交通区位环境不断改善。如今,梅平高速、大潮高速、丰华高速等正在加班赶点建设。记者在梅平高速建设现场看到,该高速已全面进入路面摊铺施工,2019年4月将实现通车。该高速将成为梅州境内第7条高速公路。
除了高速公路的大建设,过境梅州市的205国道与206国道的改造也是改善区位条件、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这两条国道在梅城江北锭子桥交会,是梅州市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在未开通高速公路时,两条国道分别是梅州前往珠三角地区和潮汕地区的主要通道。”市公路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两条国道大部分路面只有7米宽,技术等级低,通车能力差,严重制约了梅州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1991年9月2日,市政府与省交通厅签订改造205、206国道219公里的承包合同。同年10月底,国道205线五华段破土动工,正式拉开梅州市国道大改造的序幕。1994年12月,国道205线改造竣工,行车速度由原来的30-40公里/小时提高到50-70公里/小时;1995年6月,206国道平远牛挨石至梅县96公里二级路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剩梅南至北斗因地形复杂暂缓改建),梅州进出市内外的公路初步完成通途变坦途的蜕变。如今,206国道梅城至畲江段改建项目(梅畲快速干线)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它的建设为梅州市加快推进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促进新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以及梅州城区与畲江工业园区之间的互联互通。
民航 国内外航线不断增多
1987年9月1日,一架波音737客机平稳降落在新建成的梅县机场,标志着梅州梅县机场正式通航,揭开了梅州民航的新篇章,为山城梅州打开山门搭建了一座重要的空中桥梁。全国人大代表、梅县东山中学英语教师李杏玲回忆道:“机场通航那年,我仍是个初中生,山城有机场让大家都很兴奋,1993年,我第一次坐上了飞机,当时梅县机场的候机楼非常简朴。”李杏玲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梅县机场的建设极具客家建筑风格,已经成为梅州的一个地标建筑。据了解,2012年梅县机场完成了飞行区扩建,后来又对航站楼进行了改建,加建了商务候机楼。
梅县机场开通之初,仅通航广州,1989年开通了香港—梅县,标志着梅州航空口岸正式运营。2013年12月19日台中—梅州首航成功,标志着梅台首次实现直航,此后5年间,机场相继运营和开通北上广深、大连、杭州、西安、重庆、珠海、雅加达、泰国、柬埔寨等航线。目前,梅县机场共运营13条航线,通航18个城市,今年吞吐量将突破50万旅客。
铁路 客货运输联通7省会
2018年9月,位于梅县区畲江镇的梅汕客专(梅汕高铁)跨漳龙铁路大桥7号墩与8号墩上,两片重约1200吨的连续梁转体到位,标志着梅汕高铁梅州境内唯一的转体桥实现了完美“转身”,这意味着梅州人的高铁梦又近了一步。
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梅州境内只有一条以运煤为主的“小铁路”——梅隆铁路,速度慢,运载能力小。1988年10月,广梅汕铁路总公司正式运营,该公司以发行债券、股票、贷款及投资等形式,集资兴建广梅汕铁路。
1994年是广梅汕铁路建设的梅州年,省政府在第6次铁路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确定的4项建设目标,全部都在梅州境内,广梅汕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边建设、边运营的铁路。当年元月19日,广梅汕铁路铺轨到了梅州站,圆了梅州人半个多世纪的“火车梦”;1995年4月30日,货运到丰顺,标志着广梅汕铁路梅州境内全线通车。当年底,广梅汕铁路在汕头举行了全线通车剪彩仪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自到场剪彩。
在广梅汕铁路之后,梅坎铁路也随之开通,极大地改善了梅州的交通状况。现如今,梅州市已建成运营铁路276公里,经梅州站的客货运输可直达广州、福州、南昌、长沙、武汉、南宁、昆明等7个省会城市和40多个市、县(区)。
近年来,梅州市在加快梅汕高铁建设的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梅州至龙川高铁的建设,将其视为“头号工程”加以推进;同时积极谋划推进瑞梅铁路、梅州至潮州港疏港铁路前期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起“三纵两横”铁路网络,形成快速客货运对外铁路通道,实现“县县通铁路”。
物流 “邮政世家”见证40年巨变
今年63岁的钟启耿是“邮二代”,从他父亲钟宏光开始,一家三代都在邮政系统工作,他们见证了梅州邮政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轨迹。
上世纪60年代,钟宏光在梅县邮政局畲江支局负责报刊发行工作,同时还负责畲江镇23个生产队华侨家属的“洋包”投送。那时,一盏马灯、一条扁担、两只箩筐、一条绑带,便是钟宏光风雨无阻、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徒步投送“洋包”的装备。
1980年钟宏光的儿子钟启耿同样走上邮政岗位,先后从事话务、邮递、发行、经营管理工作。钟启耿说,与父亲那一代相比,送邮虽然已有自行车等辅助工具,然而,当时是家书兴盛年代,一周有上千份的信报,加上道路不畅,因此并未减轻邮递员的负担。“如今,我的儿女跟我一样从事邮政服务,但工作已不同于我们那个时代了。”钟启耿说,进入21世纪,邮政的业务从单一的信件寄递,转变为邮政、金融、速递、保险、证券、农村电商等全面发展,快递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梅州邮政致力于转型升级,今年1月至9月,全市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357万件,超过2017年全年业务量,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67亿元。
通信 信息时代走上发展快车道
平远县石峰村的深山养鸡场接入100Mpbs移动光纤后,放养土鸡通过“互联网+实地”的销售模式走进了城里人的餐桌;电商平台的开通为五华县龙村镇留畲村种植户的4000多斤滞销茶叶插上了“翅膀”,实现了100多万元的销售额……这些“互联网+”模式发展下的农村繁荣景象,在资源匮乏、信息不畅通的4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在1984年,梅州的自动电话只有梅县县城的那200来部,而乡镇还是使用摇把子电话。1991年,通过从香港拆退下来的史端桥交换机“变废为宝”使用,梅州市拥有了大容量的步进制交换机,梅州城区大部分家庭都用上了自动电话。1992年,通信建设的浪潮来袭,梅州开通了BP机业务,一部分邮电局工作人员也调整到新成立的移动站工作。
到了20世纪末,一种叫做“小灵通”的手机成为市民的宠儿,然而因为基站建设较为落后,信号不好,市民戏称该机为“阳台通”。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日益进步,通信产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不断实现更新换代,网络迭代迅速。“2G数字网络时代主要为用户提供语音通话和短信服务,如今在4G网络下,用户可以实现高速上网,还可以畅享移动支付、办理业务、在线视频等丰富的体验。在设备和技术方面,梅州上世纪90年代的核心网、基站侧等设备目前已同步更换三轮,技术也从电路交换全面过渡到IP交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蕉岭分公司总经理孙宇翔表示,“目前梅州信息化"高速公路"初见雏形。越来越多城乡居民同步大城市享受到高速优质的宽带上网、高清语音、视频监控等先进信息服务,体验改革开放为百姓带来的实惠。”
除通信手机业务之外,宽带业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早期的56K modem(猫)拨号,到后来的 1M/2M ADSL,时至今日,百兆已成"标配",200M起步、1000M在即,百姓的上网速度正在不断提升。”梅州电信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迈进,2011年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建设工程,“现在大部分家庭都通了宽带,通信网络成了我们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
【数说巨变】
运输、邮电主要指标
计量单位2000年2005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铁路营业里程(公里)431276276276276276246246246公路通车里程(公里)94551135715860158671588216945175671770617707移动电话用户(万户)/123.43241.65292.73220.21258.40264.09259.11251.48固定电话用户(户)554721917647733900693600712000674000611000567858499683客运量(万人)408936504538520659522580285225572705货运量(万吨)390541374504516459966739730372267913邮电业务总量(亿元)12.8723.2452.4835.6943.1749.6954.5868.43103.7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务总量
年份 公路通车
里程(公里)
民用汽车拥有量(辆)邮电业务总量(万元)19812869442275019913180121775667200110185322951354002011158671302803569002016177073337171037006
【改革纪要】
●1987年9月1日,一架来自广州的客机降落在梅县机场,标志着梅县机场正式通航。2015年10月10日,印尼雅加达-梅州航线实现通航,标志着梅县机场正式开通国外航线。
●1989年10月4日,广梅汕铁路获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建设。1994年10月28日,广梅汕铁路梅州站到广州开通货运,同年12月28日开通客运。1995年9月27日,广梅汕铁路全线运营。
●1997年8月28日,梅汕高速公路梅州段第一期工程——“206国道改造丰顺莲花山隧道工程”动工,梅州从此开启了高速公路建设时代。2003年12月20日,梅汕高速(梅州至揭阳段)正式通车。
● 1984年,梅州一个县城仅有200多部自动电话;1991年,梅州城区大部分的家庭都用上了自动电话;随着通信建设浪潮来袭,梅州在1992年开通了BP机。
●1995年底,梅州多个城镇新建数字移动基站,并开始进入2G数字网络时代。
●2007年,“村村通”移动网络工程开启,让梅州偏远山区的村民也能用上移动网络。
●2014年3月16日,梅州移动正式开展4G商用,同年梅州移动跨越300万用户大关。
●2018年6月,梅州已实现926个普遍服务村光纤到达,宽带客户超10万,普及率从2016年的9.7%提升至35.7%。
【经典故事】
突破山区险阻保障通信“生命线”
“作为一名移动通信核心网的维护人员,在2004年我的主要职责是交换通信管理、用户数据管理、硬件设备维护等,以此保障用户准确、快速地实现信息通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蕉岭分公司总经理孙宇翔告诉记者,14年间自己的岗位从核心网维护转变到全网规划管理,也亲历了移动通信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梅州移动近50%的通信基站都设立在高山,以往只能通过骡子及人力将沉甸甸的主设备、应急设备等运输到山上,即便是建设好后的通信维护工作也是一项极大的挑战。2013年8月中旬,五华县受“尤特”台风的影响,多个镇村受灾严重,通信受到大范围影响。“一般电缆沿着桥梁进行敷设,当时五华几处跨河桥梁被大水冲毁,为了及时恢复受灾区域的通信信号和电力,维护人员只好涉水渡河将线缆拉到对岸进行抢修。”孙宇翔说,此次突破险阻抢修确保了政府及时公开灾情、调配救灾资源和保障群众传递信息的畅通。
【亲历者说】
固定电话安装费曾是高支出
1993年至2004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梅州市中心支行的电话总机房从事接线工作的话务员邓女士说:“上世纪90年代,固定电话开始逐渐走进梅州的百姓家里,但基于设备和安装费用最高达3000多元,固定电话还不是每个科室的"标配",所以当时梅州多数单位都设有专门负责接电话和转线的话务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志航)记者获悉,12月18日起至2019年6月18日,国道235线(原省道224线)新榕树桥因存安全隐患将拆除重建,期间禁止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