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瓷人罗放荣:一生只为一事来 五十年如一日专研“拉坯”
冬日暖阳静静投射在大埔县高陂工业园的一方工作室内,在一排排整齐地摆满泥胎瓷器的木架旁,一位精神矍铄的白发老者正熟练地揉搓瓷泥,瞬间变魔术般将其捏成一个广口花瓶模样。这位71岁的老瓷人,就是大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罗放荣。
罗放荣的老家在光德镇的一个小村庄,因为村人多半是做茶壶的,所以小山村被人唤作“拉坯村”。罗放荣是村里第三代瓷人,他16岁开始拜师学“拉坯”,一做就是53年。他的生活颇为简单,三餐一宿之外,都和陶瓷打交道。一团泥巴在他手里一转,瞬间成了餐具、茶具,这辈子他说不清做了多少陶瓷工艺品。在工业园里,每次拉坯,都是他展现手艺的时候,大埔的千年制瓷工艺在他手中呈现得淋漓尽致。
相比于那些摆在博物馆展览的高价瓷艺品,罗放荣更愿将手中的瓷泥捏成与生活有关的模样。罗放荣的手很粗,但在薄如蝉翼的瓷坯上划花纹时,手指却仿佛在舞蹈。在他眼里,万物皆能塑形。花的美态、鱼的神韵、山的雄伟、云的飘逸……他那“指尖上的舞蹈”令人叹为观止。不少游客在旁询问、拍照,他仍心无旁骛地端坐,炯炯目光始终停在瓷泥上。一双厚实的大手一刻没闲过,将揉好的泥放在转动的托盘上反复拉制,直至化为雏形。
“拉坯”是将瓷泥手工拉制成瓷胎的一道工序,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不易,不仅要用力,还得有耐心,没有数年积淀是做不好的。年轻人觉得既脏又苦还枯燥,且学用皆费时,故而本地愈来愈少人愿意花时间去学这手艺,加上如今不少厂坊都用机器压坯,因而传统手艺日渐被取代。
为了不让祖辈留下的东西失传,罗放荣除了五十年如一日专研技艺外,还全力培养陶瓷人才,带徒传授了黄智凤、张裕明等一批陶瓷手拉成型工艺的后继者。
在“南国瓷都”高陂镇,如罗放荣这样执著的老匠人还有不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穷其一生也只干一个工种, 甚至一辈子只做一道工序,而练成“绝活”至少需十年光阴!铸匠心、练匠艺、承匠情,择一事,终一生,终生将一事做到极致,一事却研尽毕生精力,这就是匠人精神!
(昆之子/文 曾维强/图)
新闻推荐
陈敏主持召开督办市政协重点提案办理情况座谈会 凝聚提案办理强大合力 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本报讯(首席记者钟智跃)13日上午,市委书记陈敏主持召开督办市政协重点提案办理情况座谈会,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