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是人生“必修课”

梅州日报 2018-12-17 10:18

■ 林德培

14日,一名女子在梅城梅州大桥处跳河身亡。据了解,该女子年仅25岁,事发前一日刚登记结婚,不料因与丈夫吵架,情绪激动之下做出了轻生的举动。

25岁,是一个人的黄金年龄,人生之路还很遥远。生命就这么轻易地消逝,着实令人扼腕叹息。此类极端案例的报道,有时我们也能在其他地方的媒体上看到。年轻人轻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无外乎以下几种:学业、家庭、婚姻、爱情等方面,我们无法体会他们那种绝望和无助的心境。但悲剧的发生是一种警醒,在惋惜之余,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年轻人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而轻生,表面上看是偶然事情,背后却折射出的是当今社会对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的严重缺失,亟需我们去正视和干预。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在应试教育的裹挟之下,分数成了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追求的目标,而生命教育反倒是近乎空白;家庭更是注重于为人处世、知书达理、学习进取方面上的教诲,对于挫折应对能力的培养和爱护生命的教育可谓是少之又少。

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种关心,不能仅限于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他们的道德培养、人格塑造,尤其是豁达乐观生活态度的养成,进而珍爱自己的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

爱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笔者认为,家庭也好,学校也好,开展生命的教育,要从以往的“选修课”上升到“必修课”的位置,不单单要教会孩子遇到灾情如何避险、身处险境如何自救、看见他人遇险如何施救等技能,更要让他们学会应对自身心智不成熟所产生的心理“险情”,大胆地让他们走出“温室区”,学会“奔跑”“摔跤”,抗击生活中的“风霜雨雪”,只有接受了这样的挫折历练,才能承受得了压力,理解并体会“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酸甜苦辣乃人生”的意义,最终学会积极面对苦难、巧妙化解压力,以自信的姿态走向更加具有挑战的未来。

新闻推荐

2018中国国际纪录片节梅州展映周启动 促进客家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本报讯(见习记者严伟涛记者钟梅滨)昨日,2018中国国际纪录片节梅州展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嘉应学院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