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系列 昔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今朝返乡创业报效桑梓 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

羊城晚报 2018-12-14 14:19

羊城晚报讯 记者赵映光,通讯员刘招迎、周华腾报道:十二月的梅州,寒意已浓,在梅龙高速茶阳出口不远处的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黄堂村富堂农庄里,却是一派温馨景象。店主张玄亮夫妻看着日益红火的“农家乐”生意,乐得合不拢嘴:当初作出回家乡发展的选择实在是明智之举。

返乡创业的人多起来

从小就立志“要当老板”的张玄亮,2011年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市龙岗区经营家乡美食“大埔手工面”。几经摸爬滚打,他和妻子在深圳有了两家生意不错的大埔手工面馆,并且买好了房准备安家。一年多前,当张玄亮看到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把红火的面馆关了,回到村里创业发展。

“一方面是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以及考虑更好地照顾家人,另一方面则是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后家乡环境的巨变,既发展了莲子种植产业,又开发了乡村旅游,不管生活还是生意都有盼头。”张玄亮说,以前村里的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但如今和他一样陆续返乡就业、创业的人正逐渐多起来,有点“梧高凤自栖,花香蝶自来”的意味了。

确实如此,位于大埔县西河镇西南部的黄堂村以往是省定贫困村。2016年启动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项目以来,抓住“灵秀黄堂”的定位,立足于打造“溪南水韵”休闲村、“产业帮扶”示范村:一方面改造当地的人居环境,保留客家村庄良好风光,形成客家生态观光示范片;另一方面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提升,把“农业+旅游”作为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双引擎”。

发展田园综合体产业

据悉,黄堂村经过调查研究后,决定以“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形式,发展“种养+文旅+食宿”的田园综合体产业。在村内的集体土地上,夏季种植荷花、生产莲子,冬季种植观赏花卉,养殖蜜蜂产出蜂蜜,形成立体的生态农业产业。

与此同时,黄堂村还以农业产业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改建村道,打通“张弼士故居景区”的旅游瓶颈,完善荷花观赏设施,改农舍为民宿、餐馆,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羊城晚报记者12日在黄堂村走访时看到,在张玄亮夫妇经营的农庄不远处便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张弼士故居,该景区由西河镇引进的梅州市龙发生态旅游度假村有限公司进行整体保护、开发、打造。景区经营方的相关负责人王其粧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同样是看好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西河镇农旅融合的发展前景。

目前,王其粧所在的公司还将村里的黄堂小学(已停办)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打造成富有客家特色的乡村客栈,基本能满足游客的居住需求,客栈正处于试营业状态。

“现在每年景区游客能达到8万人次左右,特别是节假日、周末,很多自驾游客过来游玩。”王其粧告诉记者,黄堂客栈的打造不仅能够把游客留下来,从而带动村里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吸引当地村民返乡就业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黄堂客栈担任客房部部长的村民丘会会便是被吸引返乡就业的一个典型例子。丘会会告诉记者,她之前和老公两人均在深圳上班挣钱,如今两人已先后回到家乡,一边种柚子,一边在黄堂客栈上班。

“近几年村里的环境变化很大,夏季的莲塘荷花飘香,冬季则有成片姹紫嫣红的格桑花,感觉现在农村也渐渐赶上城市的步伐了,村里四处像花园一样。一听说客栈招人,我就从深圳回来,现在从家到客栈上班走路只要10分钟,朋友都很羡慕我的生活。”丘会会笑着说。

新闻推荐

增江街联合华立学院 举办宪法知识竞赛

本报讯(记者婧琪)12月3日,增江街司法所联合华立学院到大埔围村举办宪法知识竞赛。此次知识竞赛主要围绕新修订《宪法》的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