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引领护航新发展 改革创新惠及老百姓 不断创新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和便民服务发展,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身穿统一骑服、脚踏国宾同款警用摩托车的梅州交警铁骑队在2018梅州马拉松比赛开幕式上惊艳亮相。
移动警务车前,民警正在使用“神器”为市民办理业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徒步、自行车和为数不多的几辆汽车是梅州公安的主要巡逻工具。
以梅江区三角镇上坪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某章为首的涉黑团伙落网。
打击各类犯罪、严惩黑恶势力、维护社会治安、创新服务方式……在梅州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默默坚守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驱散黑暗,守护一方百姓,他们便是梅州公安。“有困难,找警察。我家四岁大的小孙女也懂得这个道理。”市民黄阿姨笑着对记者说。
笑容的背后,是梅州市民满满的安全感。改革开放以来,梅州公安履职尽责,依法惩恶、重拳治乱、综合治理、服务民生,护航梅州经济社会发展。在2018年上半年广东省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第三方评价中,梅州综合考评获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梅州公安将创新更多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和便民服务等各项工作不断迈向更高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黄韬炜梅公宣
图片均由梅州市公安局提供
打击犯罪
6年间刑事发案从10736宗下降至7462宗
“他们终于落网了!正义永远不会缺席,梅州公安好样的。”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上坪村村民李叔激动地握住民警的手说道。
李叔口中的他们不是别人,正是以该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某章为首的涉黑团伙。自2005年以来,梁某章通过谋取上坪村党支部书记等身份,把持基层政权,设立上坪村治安队充当“地下执法队”,成立私人公司,控制和承揽当地征地拆迁和土石方等工程,非法获利3000多万元。组织、领导该团伙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在梅江区称霸一方,导致村民“谈梁色变”。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梁某章团伙成员逐一落网。今年7月,梅州市公安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联合成立专案组开展收网行动,在三角镇召集当地干部、群众代表参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会上,专案组领导一声令下,民警将一名仍在村委会担任干部的犯罪嫌疑人当场抓捕,为这起“村霸”横行乡里十多年的案件画上了圆满句号。
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第一主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财物流通急剧增大,梅州相对封闭的态势被打破,社会治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恶性案件、团伙犯罪、流窜犯罪等犯罪处于高发状态。
为此,梅州公安认真贯彻“重典治乱”精神,开展了阶段性的严打斗争:从1983年8月开始至1986年底,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对于稳定社会治安秩序、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梅州公安机关先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第二、第三、第四次“严打”斗争,并持续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2008年梅州也被首次评为“全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梅州公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问题为导向,对突出社会治安问题持续开展系列打击整治,先后开展“三打两建”“六大专项”“3+2”“飓风2016”“飓风2017”“飓风2018”和“梅安号”等系列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确保了社会治安平稳运行。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也持续多年保持全省前列,2018年上半年还取得了综合排名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平安梅州”品牌也逐步为社会和广大群众公认。
这组数据便是最好的成绩单:从2012年至2017年的六年间,全市刑事发案从10736宗下降至7462宗,破案绝对数从3902宗上升至5770宗;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从707宗下降至381宗,破案率从33.8%上升至88.2%。
治安防控
让“平安之乡”插上科技的翅膀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梅州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社会治安状况日趋复杂,流窜违法犯罪的案件急剧增多。那么,遇到困难危险怎么办?对广大群众来说,最为耳熟能详的电话号码就是110。
1996年12月1日,梅州公安“110”报警服务台正式开通。“那时候的各项系统还不完善,梅州城区的地图都是靠接警员们骑着自行车,穿过大街小巷"踩"出来的。”李警官是梅州110报警台诞生后的第一批接警员,他告诉记者,当时110报警台值班是两人为一个班组,每隔两个小时轮一次班,24小时无间断地守候在岗位上。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梅州公安110指挥中心,已可以通过联网远程对各县(市、区)进行统一视频调度,破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传输壁垒,实现扁平化指挥。在接到群众报警后,指挥中心依托派出所、巡特警显性用警巡防力量和移动警务车的信息共享,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反应,及时出警处置。同时,利用分布在全市范围内的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天眼”系统),实现对重点场所和交通秩序情况的实时监控。
如果说110指挥中心是公安机关的“大脑”,那么街面巡逻警力则是反应敏捷的“四肢”。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2016年10月,梅州市公安局党委提出了社会治安“大巡控”理念,即坚持布局网格化、人员常态化、机制规范化、手段智能化、效能集成化的“五化”模式,打造以梅州市区为中心、各县城区为支撑、覆盖全市的社会面巡逻防控网。同时,立足梅州治安实际,设立28个巡防点,配置28辆移动警务车,推动全市公安警务实战化建设提档升级。
“上世纪80年中期,徒步、自行车和为数不多的几辆汽车是主要巡逻工具。现在几分钟就能走完的路段,当年则需要花上半天的时间。”梅州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政委刘剑锋说,当年梅州城区的道路交通并不便利,且警情以偷盗自行车、摩托车以及飞车抢夺居多,而这也给巡逻防控带来了很多不便。如今有了“天眼”和移动警务车的保驾护航,社会治安愈趋稳定,“双抢”等犯罪在梅州街头更是少之又少了。
“闹市周围都有移动警务车,巡逻的警察也随处可见,小偷都要失业了。”万达广场金街一餐饮店老板余女士笑着说。
服务民生
在全国率先启动“移动式一窗通办”警务模式
“咔嚓”一声快门,88岁的刘阿婆与分别了20多年的家人又近了一步。
“我的奶奶80多岁了,我想接她到香港,可是她现在腿脚不方便,你们能来吗?”在深、港两地工作的肖先生,今年国庆节回到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看望已经88岁高龄的奶奶。一直想让奶奶到香港探亲的他,了解到梅州公安已开通“移动式一窗通办”服务后,便拨通了出入境管理支队的电话。
10月4日,民警带着“神器”来到了离市区100多公里的百侯镇东山村,帮助老人成功完成了港澳通行证的首次申请。“不用出门也可以办理,太方便了,也了却了我一个心愿。”刘阿婆笑着说。
这个“神器”便是梅州市公安局自主研发的“便携式综合办证终端”,该办证终端还在今年12月6日获得了“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一等奖,梅州公安成为全国10个、全省两个获得一等奖的单位之一。
不仅如此,出入境办证大厅还设置了自助办证一体机,若是卡式往来港澳通行证续签,可以实现立等可取,办证时间缩短到两分钟。此外,自2016年7月1日起,居民身份证24小时自助办证厅也正式投入使用,梅州市户籍居民可在这里办理身份证到期换证、丢失补领、损坏补领等业务。“以前补办身份证要跑好几次,还要跟单位请假,现在可方便多了。”家住梅江区三角镇的汤伯回忆,以前身份证90天才能办好,现在只要40天就行了,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018年,是梅州市公安局深化“放管服”,以科技助推民生服务极为重要的一年,梅州公安部门在全国首创“移动式一窗通办”智慧新民生工程,下放65项信息化权限,依托25辆移动警务车,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车驾管、出入境、户政等29项公安业务,并将“一窗通办”服务拓展到基层派出所,与移动警务车和城区行政办证中心串珠成链,极大方便了办证群众。
今年高考期间,梅州考生小何到考场才发现忘带身份证,立即向考场门口移动警务车上的民警求助,此时距离语文科开考不足5分钟。不到3分钟,民警便帮小何开具了证明,在执勤民警的迅速护送下,小何成功赶进考场参加考试。“不敢想象,没有你们帮忙后果会怎样,太感谢你们了。”小何的母亲叶女士握着民警的手激动地说道。
数据显示,自“移动式一窗通办”工作启动以来,共受理办理公安窗口业务24814件,调解纠纷1865起,救助群众2810人次,提供查询咨询服务66450人次。
交管升级
铁骑队惊艳亮相营造安全顺畅出行环境
1986年12月1日,梅县地区行政公署公安处(现梅州市公安局前身)交通警察支队挂牌成立,标志着梅州交警正式诞生。当时支队有交警216人,警车21辆,摩托车34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梅州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警务改革的日新月异,如今梅州交警人数已是当年的3.5倍,警车数量提升了20多倍,交警大队数目也扩充到23个,中队已达88个。
“当年自行车和三轮式警用摩托车,就是我们主要的交通巡逻工具。记得一次到广州领两辆125CC的三轮式警用摩托车,我们提前一天到达,然后第二天早上8点出发,开到晚上8点多才回到梅州,连牙齿上都是灰尘。”梅州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王子康感慨地说。
今年10月28日,身穿统一骑服、脚踏国宾同款警用摩托车的梅州交警铁骑队在2018梅州马拉松比赛开幕式上惊艳亮相,并为现场观众表演了“S”形绕杆、90度直角掉头、捡拾障碍物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展示铁骑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业务素质。
王子康介绍,铁骑队使用的警用摩托车排气量达650cc,时速最高可达177公里,且每名队员均配备实时图传、自动抓拍、蓝牙对讲等执勤装备,与梅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交警指挥中心实行联动,是集交通管理和治安巡防于一体的机动保障、应急处突的执勤力量。
同时,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摩托车拥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理。今年11月7日,梅城秋云桥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摩托车为了躲闪来车突然变道,与另一辆小汽车发生碰撞。正在附近巡逻的铁骑队员马上赶到现场处理,不到5分钟,道路就重新恢复了通畅。
如今,由摩托车、汽车、电子监控、无人机等构建的点、线、面结合,地、空同步的立体化交通管理和巡逻方式,较改革开放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进步。“现在的执法装备,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交警直属大队老交警张运强说,改革开放前,每次出警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一天半日。“特别是春运时的206国道,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条件异常艰苦。现在我们只需通过视频就能了解现场情况,实施精准疏导。”
2018年梅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62万多辆,其中汽车48万多辆,摩托车13万多辆。如此庞大的数字,若放在当年,仅汽车登记这一项,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交警部门对车辆管理都是靠人工登记填写纸质材料。1995年以后,交警部门逐步使用计算机登记进行管理,不但方便了广大车主准确获得车辆信息,也使交警部门对车辆的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
同时实现“跨越式提升”的还有交管类便民服务。2018年,梅州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移动警务车+一窗通办”智慧新民生工程,该服务平台涵盖车驾管等10项业务,如小汽车6年内免上线检验、机动车年审时间查询、互联网选号等,市民再也无需到车管所排队等候,只需在遍布全城的警务车服务点,花上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全部搞定。
基层建设
201个基层所队三年内全面提档升级
县(市、区)委书记当组长,亲自抓派出所和交警队基础建设,这在梅州是第一次;梅州市公安局协调财政部门一次拨出2000多万元给各县(市、区),作为基层基础建设的启动资金,在梅州这也是第一次;将公安强基固本工程写入梅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党委政府1号工程,用3年时间对201个基层所队全面提档升级,在梅州这更是第一次。
去年9月,在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全面铺开基层基础建设工作,通过加大资源权限的下放、软硬件的投入,使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倾斜,使基层真正有职有权有物。
大埔县湖寮派出所引进智能化数字密集档案柜,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兴宁市神光山派出所统一更新对讲机等执勤执法单兵装备,提高了民警的战斗力和防护能力;五华县安流派出所提出“人性化+”便民模式,推出微信预约节假日或上门服务、延时服务……
为形成“头雁效应”,梅州已于今年5月打造完成21个示范派出所,以硬件建设带动软件升级,全面提升基层所队打击犯罪的实战能力和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构建起山区固本强警样本,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走进这些示范派出所,记者发现,除了办公区和装备有了质的提升,民警的生活区也焕然一新。宽敞明亮的民警宿舍、温馨舒适的阅览室、设备齐全的健身房、干净卫生的食堂、旅馆式的家属套房……这些看似和基层派出所不沾边的基础设施,现如今在五华县安流派出所已成为现实。
“以前的老宿舍条件比较简陋,经常会有墙灰掉下来,雨天墙壁还会渗水,线路也老化了,经常会跳闸。”谈到派出所的变化,该所民警周泽嘉不禁打开了话匣子。“现在的宿舍漂亮多了,而且还有家属房,父母过来就能住在一起了。”
全面改造升级,不仅仅提升了民警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更让民警扎根警队、扎根梅州、扎根基层的意愿更加强烈。“有热饭热菜热水澡,还能健身、练字,这里就是我的家。”周泽嘉坦言道。
不忘初心,久久为功。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将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强化打击、加强治安防控,为梅州社会治安稳定、"平安之乡"建设铺垫坚实基础。”梅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俊钦说。
新闻推荐
公交车上,一学生突然抽搐,司机乘客合力救助 网友点赞:弘扬社会正能量
微信热点●好消息!新会银洲湖两岸建高速了,从北至南的线路是……(12月3日)●三!连!降!油价创10年最大跌幅!今夜,重回“6元时代”(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