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再出发 改革开放40年的梅州实践特别报道
梅江奔腾,川流不息。
翻开40年的历史画卷,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历历在目。40年来,改革开放的春风,穿越山海,一遍又一遍地吹拂南粤大地。迎着改革开放浪潮奋进的梅州,发生沧桑巨变。
数据记录着改变。1978-2017年,梅州生产总值从8.2亿元,增至1075.43亿元,年均增长9.7%;人均GDP从232元增至24623元,年均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从1.32亿元增至806.77亿元,年均增长17.9%;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001年的28.7公里,增至2017年的567公里,年均增长20.5%……
从“穷山恶水”到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从“山旮旯”到“县县通高速”,拉近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从农产品“单打独斗”到逐步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40年来,地处粤北山区的梅州,打开山门,敞开围龙,走出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
实践的印记被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所记录。在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时,上世纪80年代初梅县山林承包合同、2005年东山教育基地奠基纪念瓷盘、大埔生产的青花骨瓷、梅江区白宫河治理对比图等史料,引发诸多观众共鸣。
回望历史,梅州人从未停下改革开放的脚步。
近现代以来,梅州涌现出丁日昌、黄遵宪、丘逢甲等著名人物。共和国开国元帅叶剑英,对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不同历史时期,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客家先辈们以改革担当,在政治、文化、军事、商业、科技等领域创下辉煌,为后世留下垂范。
身居“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客家先贤们,更是翻过一座座山,沿韩江水路乘风破浪,下南洋、“过番”、闯荡,筚路蓝缕,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扎根立业。400余万海外梅州籍客家乡亲,成就了梅州华侨之乡的美誉,“世界客都”名副其实。
世界客都已成连接世界的重要脉络。就在近期,梅州通过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分会场、“世界客都·长寿梅州”国际马拉松赛、平远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丰顺“喜德盛杯”国际自行车邀请赛等活动,释放开放发展的魅力。梅州还将积极通过世界客商大会、兴宁“互联网峰会”、“一带一路”国际足球邀请赛等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客属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今日梅州,生态人文优势明显,享有足球之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长寿之乡等美誉。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梅州积极完善交通设施,“铁公机”三管齐下,交通体系更加立体。这是有序融入服务湾区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更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之路。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的交融,必将转化为古老客都的发展新动力。
当然,也应该看到,与全省兄弟市比,梅州有明显的不足和差距,对外交通、改革开放、技术创新、实体经济、发展平台、民生事业等六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补齐短板,要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梅州继续以奋进者的姿态,传承发扬老一辈改革开放先驱“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和魄力,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重整行装再出发,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争先六项工作、补齐六个短板,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贡献梅州力量、方案和智慧。
敞开围龙,连接世界。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梅州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梳理各领域的经验和亮点,为实践提供更多参考借鉴,希望梅州下一个40年,在奋进中创造更多惊喜。
汤凯锋唐林珍
■导读
奋进实践
特02-特05
历史见证
特06-特07
发展样本
特08-特20
创新引领
特21-特40
策划:严亮汤凯锋
采写统筹:唐林珍李永强
编辑统筹:赵文君
版式统筹:张芬
新闻推荐
第六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交易会在梅州闭幕 创新高!意向成交额超12亿元
南方日报讯(记者/汪思婷实习生/何苑妮)12月10日,历时四天的第六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交易会在梅州闭幕。据了解,此次客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