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来了春天 “闹”出了希望 记梅州市山歌剧团建团六十周年发展历程
●本报记者
林丽妙
赖锋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载春华秋实,梅州市山歌剧团建团迎来了六十周年节日庆典。六十年来,创作出一部又一部的山歌剧精品力作,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山歌剧人才,闯下了一项又一项的具有含金量大奖,给客家山歌剧发展之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梅州客家山歌剧萌芽于明、清时期粤东提线木偶戏中的“耍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山歌演唱剧”“客家方言歌剧”等称谓的舞台演出形态,1951年正式命名为山歌剧。1958年,主要演出山歌剧的梅县民间艺术团调往汕头成立汕头专区山歌剧团。1965年分专区,该团更名为梅县专区山歌剧团,后来“专区”改“地区”再转“市”,剧团随之更名,现为梅州市山歌剧团。
“成立初期仅靠20多人组建起业余文工队,主要是配合中心搞宣传工作,经常到大队、公社、部队演出小歌剧、小话剧、舞蹈等内容。”梅州市山歌剧团开团元老林楷昌说,到了改革开放初期,队伍已经壮大到七八十人,表演也更加丰富精彩,其中有些作品更是登上了全国舞台,收获了大批观众。
国家一级编剧、梅州市戏剧研究室主任林文祥说:“最鼎盛的时候,有市直(原汕头专区)和梅县区、兴宁县、蕉岭县、平远县5个专业山歌剧团,后因文化冲击、发展困境、体制改革等因素,平远县山歌剧团退出历史舞台。”
逆流而上创五连冠
浓烈的客家风情,深厚的历史积淀,悠扬的山歌旋律,气势磅礴的舞美灯光,扣人心弦的戏剧情节及真挚的人物情感……一出凄美动情、憾人心魄的山歌剧《等郎妹》7日在亮胜客家艺术中心上演。该剧虽然上演至今16年了,但现场一样座无虚席,不少观众还留下感动的泪水。市民余俊宏看完直呼这部剧“揪”人心,不仅勾起了以前在“华侨戏院”看剧的点点滴滴,而且对山歌剧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在步入新世纪之前全国戏剧发展面临困境,甚至生存受到很大影响。但我们不忍心让山歌剧消失,所以我们要得奖要扩大影响力,要向政府、向社会、向人民献美。”该剧编剧林文祥说,在省文化部门及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2 年初市山歌剧团正式组建了《等郎妹》的主创班底,这个剧本从初稿的呈现到推上舞台,整整经过了20稿的锤炼,历时三年。该剧公演后,在客家地区迅猛地刮起了争看《等郎妹》的旋风。在广东省第八届艺术节上,《等郎妹》以浓郁的客家风情和艺术震撼力一举囊括了演出、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灯光、服装、表演等八项九个一等奖。2003年10月,参加第八届中国戏剧节获“曹禺剧目奖”。
“当时排《等郎妹》的时候要人没人,排练时连电风扇都缺,吃饭也不敢多吃。我们编剧、导演、作曲几个人就挤在招待所一小房间内为剧本"吵架",因为经费不够。” 国家一级导演王佳纳说,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这部剧能够横空出世并屡获大奖,首先要得益于领导足够重视。
林楷昌表示,《等郎妹》出现在山歌剧生死存亡的关口,不仅很好地促进演员成长,而且催发了新世纪十八年来山歌剧硕果累累。在此后创作上演的《山魂》《桃花雨》《红婚纱》《合家福》《围屋月光光》等剧目在历届省艺术节上实现了“五连金”,为梅州赢得了“得奖大户”的美称。
为山歌剧发展鼓与呼
“你行路不知高低坎,乱摘穷帽为什么?”“一团乱象中间破,不让坏水聚风波。”“算盘珠子莫拨错,上上下下难求和。”“民众心中有杆秤,称天称地还称我”……这是2018"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展演的客家山歌剧《春闹》精彩一幕,90后“富二代”驻村干部李文浩与家境宽裕的“贫困户”目睡鸟对唱客家山歌,争论“扶贫”乱象。
该剧以“扶贫”为题材,通过轻松诙谐的演绎方式,不仅让现场观众感受客家山歌剧魅力,也让到场专家对客家山歌剧未来发展充满希望。“一方面这部剧是站在时代前沿的扶贫题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作品以喜剧的风格、浓厚的客家元素很好地展现这个时代对于贫穷、对于财富的一种态度。另一方面创作团队是一帮有朝气的年轻人,像导演李建生、编剧廖惠玲、作曲陈的明。能拥有这样的水平,真的是非常赞叹。”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馗说,希望年轻艺术团队和年轻创作团队,不断夯实自己的艺术,把客家山歌剧推得更远。
梅江区文化馆馆长丘怀好评价说,这部戏剧引入了歌舞表演,更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对于培养年轻受众群体、吸引年轻山歌剧人才,是一种很好的探索。正如丘怀好所说的那样,《春闹》除了受到传统老山歌剧迷的追捧和喜爱外,不少年轻群体也被它“吸粉”,从而接触并喜欢上山歌剧。“我在男主角李文浩的身上找到很多共鸣,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非常有教育意义。”90后年轻小伙李文龙说。
链接
梅州山歌剧团成立前期,先后推出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大型剧目,《彩虹》《挽水西流》《风雨亭》《螺蛳姑娘》等;
改革开放后,更是迎来了山歌创作的春天,《长泉情》《相思豆》《虹桥风流案》《漂流的新娘花》《啼笑冤家》《山稔果》等,一步一脚印将剧种推向一个新的阶梯;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国戏剧不景气的背景下,梅州山歌剧逆流而上,《等郎妹》《围屋旧梦》《山魂》《桃花雨》《合家福》《红婚纱》《风从中原来》《古寨牛人》《围屋月光光》……佳作叠出,在广东省艺术节上实现了“五连金”,为梅州赢得了“得奖大户”的美称。《等郎妹》参加了中国戏剧节,获得了“曹禺剧目奖”;《桃花雨》参加了中国艺术节,获得了文华优秀剧目奖。
新闻推荐
梅州市召开“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城乡环境大提升行动动员大会 全面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美丽梅州
本报讯(首席记者罗诚浩通讯员梅研)日前,梅州市召开“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城乡环境大提升行动(简称“"两美"行动”)动员大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