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大麻镇英雅学校教师张国旋带病扎根山村教育 “不缺席先生”坚守讲台29载

梅州日报 2018-12-10 10:37

张国旋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辅导作业。(林婉萍摄)

大埔县大麻镇英雅学校小学校区,有一间“特殊”的教室。讲台上一张高椅背的木椅旁,斜靠着一根拐杖,一位身形瘦小的老师手搭椅背正激情澎湃地给学生们上语文课,不时挪动无法蜷曲的左腿,用左手托着拿着粉笔的右手,双手并用一笔一划地进行板书。

他,就是大埔县大麻镇英雅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张国旋,身患血友病的他,带病扎根山村,辗转多所学校坚守教育岗位29载,是2018年大埔县“扎根山区”优秀教师获得者。

●本报记者林婉萍

“这些孩子需要我,我不能缺席”

张国旋是大埔县三河镇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手执教鞭开始“传道授业解惑”,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而在实现梦想的同时,一张血友病诊断书,让他陷入了沉思。“这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确诊时,我的关节已经像泡沫一样,站太久就可能导致腿骨折断,而教师是个需要久站的职业,这个结果无疑给我从事教师的梦想判了"死刑"。”张老师说,因自身无法止血,皮下、肌肉等经常突发性出血,导致手关节、脚关节无法动弹,但一种老师的信念,一种老师对学生的爱,让他坚持了下来。由于当地治疗这种疾病的条件不够,为了不耽误教学任务,他不得不在每周五下午放学后搭车到广州输液,24小时奔波一千多公里成常态。记者了解到,张老师的病需长期“跟”药,一小瓶治疗的药物就要400多元,每年治病除去医疗报销,仍然还要花掉几万元。

20多年,张老师默默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但仍坚守一线教学岗位。他告诉记者,高峰期时每周要上34节课,高强度工作,让原本就脆弱的全身关节,出血更加频繁。“我的左膝关节在2017年春节前正式宣布"罢工",实在没办法,只能辗转到广州珠江医院做了左膝关节置换手术。”张老师指了指斜伸在一旁,无法像常人一样蜷曲、下蹲的左腿,淡淡地说道。

这学年,张老师除了担任四年级语文科的教学工作,作为该校小学部教务处副主任的他,还要协助学校管理分教处的日常工作。“除了坚持上课,经常还可以看见他拄着拐杖在各个教室"巡逻",开展各种活动也少不了他的身影,他是个好老师。”与张老师同个办公室的三年级数学老师肖俊灏跟记者说道。“我不知道怎样才算一个好老师,我只知道,这些孩子需要我,我不能缺席。”而一旁的张老师则微笑道。

强忍病痛

坚持上课

跟随张老师走进他所带的班级,刚至教室门口,同学们便纷纷向他围了过来,或问问题,或聊天,就像朋友一般。“上课时老师写着板书,手就垂下来,然后又用另一只手扶着板书,有时候短短一句话要写写停停好几次才能写完。”四年级学生刘俊慧边说边给记者模拟当时的场景。“记得一次轮到我值日的时候我感冒了,老师知道后带我去医院拿药,甚至帮我完成了值日打扫。”说起张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同为四年级学生的赖玉玲哽咽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老师之所以能一直坚持,也离不开妻子管丽清的包容和支持。“他经常疼得膝盖像馒头那么大,晚上被疼醒更是常事,我让他请假,他却坚持要上课,我没办法,他一定要去,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同为英雅学校老师的管丽清说起丈夫,既心疼也理解,作为妻子,她心疼丈夫被病痛折磨,而作为老师,她能明白丈夫坚持“不请假”的初衷。张老师告诉记者,在他关节疼痛无法走路时,妻子甚至多次背着他前去上课,风雨无阻。

“张老师做事尽心尽职,从没跟我请过假。”该校校长李源炼告诉记者,虽然张老师行动不便,但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学校分教点的负责人,他扎实、勤奋、负责,对于整个分教点大大小小各种事务,他都亲自“上阵”,除了上课,还会带动新来的老师,一起分享教学经验。

新闻推荐

客家文博会第二天现场人气火爆 “文化+科技” 产品“活起来”

客家文博会进入第二天,各展位前都是人潮涌动。(林翔摄)●本报记者郑炜梅王玉婷刘润涛昨日是第六届客家文博会的第二天。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