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隔两岸数十载 一条私信促相逢 台湾小伙通过朋友牵线、警方助力,几经辗转找回梅州失联多年的亲人
前段时间,一名远在台湾的小伙子陈某暄通过朋友私信梅县公安官微,希望帮他父亲找回断了20多年音讯的大哥。本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在梅县区警方的帮助下真的找回了大伯陈生华。11月底,台湾小伙子陈某暄跨过台湾海峡,终于来到梅州跟失散数十载的大伯陈生华相聚了。日前,陈某暄还特意搀扶着年逾古稀的大伯陈生华到梅县区公安分局专程向民警表达谢意。
●本报记者李玉娇通讯员何小雪
大陆朋友热心帮忙
私信警方官微寻亲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你在那头....”余光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乡愁,唱尽了多少辛酸苦楚。人们都说历史就是根就是刻在骨子里的那一丝无法磨灭的情感。海峡虽然隔断了两岸的地理,但是阻挡不了亲人之间的思念。台湾小伙子陈某暄(化名小暄)是中国台湾某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在研究所工作的他主修的是历史。一次写论文时,小暄想起家中亲人常提到,在大陆广东梅州还有一位失联已久的大伯。于是,小暄在自己的朋友圈说起了这件事。恰巧,小暄的一位大陆朋友小马想起曾看过“梅县区民警帮印尼华侨找到亲人”的新闻报道,便热心帮起了小暄。
记者了解到,小马是从大陆到台湾学习的交流生。7月20日,小马给梅县公安的官微发了一条私信委托梅县警方协助查找。就在当天,管理微博的李警官发现了这条私信,给了回复,希望他能留下具体情况。小马看到了希望,立马就给小暄发了信息:“我给你大伯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发信息了。他们要你提供相关信息,以便寻找,看来你找大伯有希望了。” 小暄得知这一消息,喜出望外,马上将这消息告诉家中的亲人。由于研究所工作较繁忙,而自己家里大部分亲人都在缅甸,对这位远在大陆的大伯知之甚少,为了能更准确地整理相关资料,小暄仔细向家里的亲人了解有关情况,还整理了20多年前的一些书信材料,翻出了多年前大伯从大陆邮寄过来的一些照片。一个多月后,他将整理的资料和找到的照片委托给朋友小马,让他转发给梅县区警方。
民警几经辗转寻找
促成两岸亲人团圆
9月7日,李警官收到信息。然而,小暄提供的地址却是老地名“锦屏乡”。民警通过咨询了解到,“锦屏乡”就是现在的南口镇。民警按照小暄提供的姓名在南口辖区内查找,通过系统检索,民警筛选出10多名相似的人员,最后确定了一名已故人员陈升华。然而,这位陈升华并没有子女,与小暄要找的人并不相符。李警官猜想或许陈伯已不在南口了,于是将搜索的范围扩大至梅州市范围,但依旧没有合适的对象。民警想到或许是同音字的问题。于是,李警官进行了多次尝试,筛选了上百个数据后,终于找到了一名1946年出生、名叫陈生华的男子,十分吻合小暄的大伯特征。 最后,小暄与陈生华通过交换相互信物老照片,最终确定了双方就是彼此要找的亲人。11月底,小暄带着家人的期盼和牵挂,从台湾直飞梅州。而小暄的大伯陈生华现已退休在深圳生活。听到台湾亲人的消息,陈生华也特意从深圳赶回梅州,到机场迎接侄子。伯侄俩一见如故,陈生华夫妇俩还带侄子吃了客家的特色小食,还回到了梅县区南口老家祭祖。
11月28日下午,小暄与大伯陈生华一起来到梅县区公安分局,向帮助其团圆的民警表示了感谢。小暄说,自己亲戚们大多定居在缅甸,多年来,一直听伯父们说,在广东还有一位伯父,但亲戚们跟这位伯父只有过书信往来,并未见过面。寻找梅县亲人一直都是家里人牵挂在心头的大事。
陈生华说,自己是上个世纪40年代出生的,当时父亲已经去了缅甸,虽然相隔万里,但家里与父亲一直都有书信来往。以前物质比较紧张时,父亲还曾寄猪油回来,也有寄钱回家。通过一封封家书和一些家人的照片,自己能够了解到父亲在缅甸的情况,父亲也知道自己在家乡的生活状况。 陈生华说,后来,他多次写信给父亲,都没有得到回复。没有想到,20多年后,竟是侄子通过微博找到了他。断了音讯20多年,他还能与台湾的亲人团聚,真是又意外又惊喜。
新闻推荐
舞蹈《醋妞妞》。(林翔摄)本报讯(记者江婵)1日晚,首届梅州童心春晚第五场海选在梅城客都汇广场举行,现场34支参赛队伍,380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