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蓝图绘到底 美丽与发展共赢 《梅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

南方日报 2018-11-21 06:17

俯瞰梅州城区一江两岸,在群山环抱中,梅江河蜿蜒流淌。

当前,梅州河长制工作全面进入“见行动”“见成效”阶段。

绿色是梅州的底色,生态是梅州的生命。

近年来,梅州立足生态功能区定位,努力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得“青山绿水”逐渐变为“金山银山”,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广东省2016年度绿色发展指数计算结果中,梅州名列全省第二。

19日上午,梅州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梅州市委书记陈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长张爱军主持会议,市政协主席陈建青出席会议。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对梅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部署,力促梅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梅州将立足生态功能区定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力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走在全省前列。”陈敏说。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陈萍马吉池

通讯员张文梅辜昀玥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

认清生态环境保护的“长”与“短”

在梅州,随处都可见满眼的绿意。立足生态功能区的定位,梅州不断厚植绿色优势、改善环境质量,绿色发展基础有效夯实,山水自然之美、人文精神之美、城乡特色之美得到了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居全省第一,水质达标率稳居全省前列。优良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梅州的闪亮名片,成为城乡百姓最具获得感的民生福祉。

10月28日,客商银行·2018世界客都马拉松赛在梅州举行,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万多名选手齐聚梅州,在优良生态环境与客家人文气息中“跑起来”。

参赛选手殷晓雨说,她跑过这么多的城市,觉得梅州的环境最好,“天空很蓝,空气很清新,沿途风景很美,整个过程跑下来心情很愉悦,如果明年还有梅马,我会继续来参加!”据了解,当日梅州城区空气质量为优,PM2.5值是20,良好的参赛环境让参赛选手们纷纷点赞。

天蓝水清空气好,不仅因为梅州自身的生态资源禀赋,更因为梅州所做的种种努力。

近年来,梅州出台了《梅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梅州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等系列政策文件,全面建立起五级河长体系,实现所有江河、湖库全覆盖,全面完成省历年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约束性指标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梅州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行动和“回头看”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直以来,作为广东省重要水源涵养地的梅州,承担着本市500多万人和韩江下游潮汕地区2000多万人的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保障重任。其主要支流石窟河发源于福建武平、松源河发源于福建上杭、汀江发源于福建宁化。治理横跨两省的河流,成为梅州近年来加强水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蕉岭县毗邻福建省,跨界流域水污染防治是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此,我们建立了联防联治机制,与山水相邻的福建省武平县、上杭县签订了联防联治生态环境保护协议,开展联合排查、联合执法、联合监测、联防会议、信息共享,经过不懈的努力,蕉岭的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蕉岭县环保局局长赖天德说。

目前,梅州初步与毗邻的龙岩等地建立跨省联合执法机制,落实国家生态环保部、财政部牵头组织福建、广东两省签订的《关于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2016—2018年)》并取得初步成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存在的差距。据了解,2016年和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转办的案件数量梅州分别多达全省第五和第四,反映的主要是“脏乱差”问题。砍伐森林、毁田建房、乱扔垃圾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种植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整治难度加大。

对于梅州而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短板”,城市(圩镇)建成区和农村雨污分流率低下,配套管网建设严重滞后,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完工率只有41.8%、村级仅为4.9%,生活污水直排现象普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滞后。

坚决打好打赢

三场“保卫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梅州作为广东省的生态发展区,生态文明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吹响了冲锋的号角,提出了清晰的目标:围绕“生态环境质量三年总体改善、五年明显改善”的目标,按照梅州全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9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5%、消灭IV类水、建设“无废梅州”的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绿色发展高地,梅州必须打好打赢“三场保卫战”——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

——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保好水”和“治差水”并重,确保地表水省、国考断面水质全面稳定达标,到2020年水质优良比例稳定达到100%。要深入实施“水十条”,突出保护水源,消除城乡黑臭水体。

——打赢蓝天保卫战。梅州空气要越来越清、越来越甜,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确保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5%以上,PM2.5完成省下达的考核任务,消除重污染天气和中度污染天气。要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强化扬尘污染治理等。

——打好净土保卫战。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代价高、周期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首先要摸清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其次要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对中轻度污染耕地实施安全利用,抓紧抓实环保督察整改。

在打好三场“保卫战”的基础上,梅州还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再“加码”。此次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强化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抓紧抓实环保督查整改。会议上对《梅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稿作说明。

针对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广东省反馈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专项督察情况意见,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负起整改责任,制订整改方案,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推进,坚决杜绝“表面整改”“数据整改”“敷衍整改”和“一刀切”。同时,要全力以赴做好11月下旬即将开展的省对梅州环境保护督察的各项迎检工作。

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在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中,如何让生态文明“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一个长久的课题,只有进入每一个人的心里,落实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中,久久为功,才能见效。

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陈敏提出,保护生态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做起,从办节来改善环境做起,从以点带面做起,从创建城市做起,从完善环保硬件设施做起。

近期,梅州赛事不断、节日不断,举办赛事和节日的地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作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会场,在节日之后成为广大群众热门“打卡”点。走进大黄村,干净、整洁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各项基础设施也一应俱全,村民热情招呼游客,销售自家的土特产。相比之前,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今日的梅州,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按照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新战略的要求,梅州将进一步优化空间格局、产业布局,着力构建点上高效开发、面上共抓保护,与生态功能区相适应的发展新格局,全面筑牢粤东北生态安全屏障。

在蕉岭县三圳镇,每到生态葡萄、瓜果蔬菜成熟季,都会吸引诸多游客前来畅游田园风光,亲身采摘、品尝瓜果,带旺了当地的人气。好山、好水、好空气,正在让这个边远的山区变成游人如织的生态景区。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是梅州的未来发展和努力的方向。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两者是同等的两个面,要在抓生态的同时抓产业,让“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得益彰,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守住绿水青山,离不开制度保障和合力共治。对于梅州而言,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强化生态环境多元共治,并深化区域联防联控。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环保基本国策在梅州大地开花结果;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碧水蓝天净土成为梅州发展的胜势;坚决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让生态文明"飞入寻常百姓家";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让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市委书记陈敏在会上表决心,动员全体干部与广大群众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成绩,为梅州走在全省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

梅州开出“治水药方”

梅州河长制进入“见行动”“见成效”阶段

梅州河长制推行至今一年多,7855名河(湖)长已上岗治水,实现了河长体系全覆盖,巡河、护河、治河行动全面开展。把脉梅州河“疑难杂症”,7项河长制制度、“一河一策”实施方案、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江河湖库“五清”专项行动等治水“药方”已陆续“上线”。当前,梅州河长制工作全面进入“见行动”“见成效”阶段,新一轮治水大计全面展开。

●药方1:深入开展“五清”行动

今年11月,梅州市出台《关于在全市江河湖库开展“五清”守护“最美家乡河”专项行动的通知》(总河长令〔2018〕1号),提出在全市江河湖库开展以“五清”工作为重点的守护“最美家乡河”专项行动,力争到2019年6月底,基本实现主要江河湖库无非法入河排污口、无成片垃圾漂浮物、无明显黑臭水体、无人为行洪障碍体、无违法违规建(构)筑物的目标,擦亮“最美家乡河”名片。

●药方2:启动河长考核

为进一步打好碧水保卫战,今年梅州将全面启动河长考核,通过明督暗查,对工作不力、考核不合格的地区河长和责任单位进行约谈、通报批评,直至追究责任,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制,此举将让各级各部门对治河更加重视,治水管河的责任真正落到各级河长肩上。

●药方3:开启“掌上治水”

同时,为督促河长切实履行职责,梅州积极使用“广东智慧河长”信息平台,并落实专人管理,目前已有3433人使用该平台,市级还制订了“互联网+河长制”建设方案,在各县(市、区)加快“互联网+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建设。

●药方4:“民间河长”上岗

为营造全民治水的氛围,引导全社会参与河长制工作,梅州不断开展以“保护母亲河”为主题的爱河护河活动和河长制湖长制进校园宣传活动,增强了群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多群众自发变成“河长”。据笔者了解,梅州城区、兴宁市等地均涌现了“民间河长”治水生力军,群众会给河长制工作提建议,向河长办反馈水污染问题,不少水环境问题得到即时解决,全民护河的风尚正在逐步形成。

新闻推荐

梅州市委巡察组进驻单位 开展第四轮巡察

本报讯根据市委安排和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近日,市委五个巡察组分别进驻市商务局党组、市招商和经济合作局党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