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得见山水 留得住乡愁 梅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梅州日报 2018-11-19 10:54

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从以往“脏乱差”,逐渐变成“净畅宁”的美丽新农村。(连志城/摄)一幅幅精美的墙绘作品让兴宁市大坪镇屏汉村白墙生动起来。 (连志城/摄)梅江区西阳镇黄坑村的田园综合体融休闲旅游、现代农业于一体。 (林翔/摄)新农村建设让大埔县大麻镇小留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林翔/摄)五华县长布镇红旗村休闲绿道沿着河堤蜿蜒向前,清水绿岸大大改善了村庄环境。 (连志城/摄)平远县仁居镇社南村大部分民居已完成客家特色外立面改造。(林翔/摄)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打造“自在侨乡”旅游品牌,进一步开发村内旅游资源。(林翔/摄)几年间,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实现了“美丽蜕变”。(林翔/摄)

喜看稻菽千重浪,又是一年丰收时。夕阳西下,漫步在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不时能看到在菜地里忙碌的村民,放眼望去是大片的金色稻浪,路旁艳红的三角梅开得热烈,黑瓦青砖的客家古民居错落有致……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用这句话来描述现在的梅州乡村,恰如其分。在兴宁市合水镇罗陂村,两车道的沥青村道沿着宁江河延伸,路旁绿化树生机勃勃、农业生态园里瓜果飘香;村里规划整齐的一座座3层小楼外立面非常美观,有些甚至绘成了图文并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在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村里随意搭建在农田里的铁皮屋、篱笆栅栏、塑料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竹篱笆,蜘蛛网般的线缆也统一规整,有百年历史的“自在楼”摇身一变成为咖啡馆,吸引了一批批年轻人和游客前来“打卡”,体验“品着咖啡耕田,枕着蛙声入眠”悠闲生活。

眼下,行走梅州乡村,这样美丽动人的场景俯拾皆是:山岭上绿意盎然,田野间金黄满地,广场中舞步欢快,乡间道路平整通畅,节能路灯夹道相迎……真切感受到的是新时期新农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安定和谐的喜人风貌。

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梅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在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中,全市349个省定贫困村2010个自然村中,共有1934个自然村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占总数的96%;1800多个自然村完成村道路硬底化;1100多个自然村实现集中供水;1700多个自然村建有村庄垃圾屋(收集点)、配有保洁员。在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建设方面,全市8个县(市、区)已形成“7+1+12”的示范典型(7个省级连片示范工程+梅江区的贫困村连片示范建设+12个镇的幸福村居示范片建设),覆盖56个行政村,惠及4.3万户19万人。

与此同时,梅州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重点,开展全域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厕所革命”等工作,大力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目前,全市有8000多个自然村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9000多个自然村实现村巷道硬底化、村村通自来水和畜禽集中圈养、人畜分离,6000多个自然村建有小公园文化活动场所或绿化带,4000多个自然村建有人工湿地、厌氧池、沼气池等处理生活污水。另外已建成7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2042个行政村完成垃圾收集点配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5%,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基本实现“村庄美、环境美、生态美、庭院美”的目标。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寄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如今的梅州,绿意浓了、空气好了、蓝天多了、城乡净了、干部群众关系更加密切了。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一抓手,从根本上实现了“一举多效、全盘激活”的发展目标,梅州乡村田园变得愈加令人神往。

●本报记者刘晓娟/文

新闻推荐

长期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投资红利,新加坡投资商专程赶来参观: 全世界都知道改革开放, 中国的发展太伟大了

观众在图片上找到自己家乡王磊摄羊城晚报记者沈婷婷11月15日16时,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一辆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巴、挂着不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