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 蕉岭县通过服务+基建+人才三重“联网”,让群众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南方日报 2018-11-15 07:02

新铺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拥有舒适的就医环境和齐全的理疗科室。

谢平正在为患者进行艾灸理疗,越来越多的群众喜欢通过中医理疗进行康复治疗。

通过健康机器人进行血压检测,方便又快捷。

“真方便,现在走路都不怎么痛了。”68岁的陈秋香曾一度为自己的腰椎增生四处奔波做中医理疗,现在,她走出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中医理疗服务,理疗效果也有保障。

近年来,蕉岭县8个乡镇卫生院有序进行中医馆全覆盖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的转变,中医馆已成为群众养生调理和康复治疗的首选场所。在这场中医药热潮中,世界长寿之乡如何促使中医药服务能力再提升,也成为蕉岭打造卫生强县、建设健康蕉岭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服务“联网”

从无到有让群众少跑多享受

“现在帮你做牵引,这个过程中有什么不舒服,就及时跟我说。”在新铺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的理疗室,医生谢平一边熟练地操作着理疗机器,一边询问着患者的感受。

牵引是中医馆理疗中一项常见业务,然而这项业务之前都得靠谢平双手去完成的,不仅耗时而且难以开展。从事了30年中医行业的谢平介绍,过去的乡镇卫生院中医服务是相对封闭的,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2016年之前,我们这里没有中医馆,也没有中医医生。群众要想看中医只能到县里去,十分不便。”三圳镇卫生院院长陈仕荣说。

一直以来,中医药服务能力都是乡镇卫生院的短板。近年来,蕉岭县不断推动“中医服务基层化”的延伸工作,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全县8个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再提升建设,整合中医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含中医康复区、中医诊疗区、中医保健区的中医综合服务区。“主要是要完善中医诊疗设备,扩大中医服务范围,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蕉岭县卫计局副局长王均平说,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同时,各镇卫生院中医馆还设置了“桂岭名医”工作室,落实专家下沉和分级诊疗制度。

昔日无人问津的“边角田”,如今变成了香饽饽。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对谢平等人来说就是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发展的春天。按照服务联网建设的要求,蕉岭县中医医院定期派出中医专家下沉到镇中医馆。这一举措让谢平在技术方面更加娴熟,接触到更新的中医医疗技术。谢平介绍,现在中医馆每天都有十多名患者前来就诊,基本上是颈椎、腰椎、关节等问题,中医疗效十分不错。

目前,蕉岭县能够运用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到100%,门诊量比增15.5%,住院比增13.6%,中医处方占处方总数43.3%。能够运用4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的村卫生站达95%。“我已经坚持做了11天了,这里离家近,不用特地跑到县里,最重要的是医生技术、服务都很好。”正在新铺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进行艾灸理疗的陈秋香说,自己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几次理疗后,效果很明显,服务也很到位。

蕉岭县被确定为梅州市“医联体”改革试点县以来,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通过专家下沉、业务培训、双向转诊等,促进人员、技术、管理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们逐步实现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建立转诊、会诊的"绿色通道",让基层群众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王均平如是说。

“雪兰姐,最近看你的血压有点高了,来了解一下你近期饮食和用药情况。”进屋刚坐下,芳心村卫生站的医生陈如剑就开始为古雪兰测量血压,这则是通过健康一体机中的健康机器人来完成的。

在蕉岭县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医护人员正在对健康机器人传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出指导性建议。“我们足不出户,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建立终端到村入户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就可以采集到居民的健康信息,这得益于"联网"的医疗体系建设。”蕉岭县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赖启皇说。

服务联网,也就是缩短服务的距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服务。蕉岭县以县中医医院为依托,在全县8家乡镇卫生院、69个村卫生站配备具有中医体质辨识、慢性病管理功能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机”,为老百姓免费提供血压计、血糖仪、及健康机器人服务。通过手机APP上传数据到村卫生站、卫生院,还可以进行健康知识学习,测量一定周期后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了解个人身体状况。“再也不用特地跑来跑去,村卫生站医生也经常会到家里宣传手机APP健康知识,我们也更注重健康保健了。”古雪兰说。

关键词基建“联网”

从小到大强化三级卫生基础设施

龙安村卫生站,是一座具有客家元素的建筑,白墙灰瓦,周边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看起来似一个景点建筑。走进站内,公共卫生服务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室、注射室应有尽有,中药房内的药柜整齐划一。卫生站医生利海珠说,卫生站的设施设备都是按照要求统一配备的。“龙安村现有户籍人口3880人,村卫生站投入90多万元,能够满足当地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2017年,蕉岭县投入5000多万元,完成69家村卫生站的建设工作。其中示范站8个,面积120平方米以上,平均分布在每个乡镇;标准站61个,面积80平方米。“三年任务只用一年完成,去年11月底投入使用,村医全面进驻。”王均平说,基础基层医疗的建设,决定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与过去不同,示范站还设立了中医理疗室,统一配备了53种基本设备、250多种中药材。

蕉岭县新铺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邓华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之前新铺镇大概有22家村卫生站,大部分是村医自己的房子。“卫生站条件落后,很多医生都不愿意待,群众只能到镇、县看病,看病成本也高。”邓华表示,如今村卫生站换了新装,有了规范建设,群众看病就更加方便了。

在邓华的带领下,记者一行走进了新铺镇中心卫生院的中医馆,古典装修,设置齐全的功能诊室,还设有客家养生美食宣传栏,这些都与蕉岭县强化三级卫生基础设施的举措分不开。“之前只有一个房间是进行中医服务,现在我们有三层楼,6大类18项中医服务都能开展,这都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

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蕉岭利用3年时间,全面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示范镇”创建活动。目前全县8个乡镇,经市验收达标6个镇,其中新铺镇、三圳镇、文福镇、蓝坊镇、南礤镇为“卫生两基示范镇”,长潭镇为“卫生两基达标镇”。

在蕉岭县人民医院新建工程的工地上,30多辆工程车正在搬运泥土,挖掘机的轰鸣声不时传来,“目前工程已完成40%左右,预计明年春节前可完成门急诊楼主体结构封顶。”项目经理杨昭强如是说。

基建“联网”,蕉岭县筑牢“网底”,也进一步提升“上端”建设。根据规划,蕉岭县人民医院新建工程、蕉岭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建工程、蕉岭县中医医院新建工程均已全面动工,2020年可完成。新迁建的中医医院拿出一栋楼打造国家级治未病中心;人民医院规划建设养生康复区。蕉岭县人民医院基建办主任邓崇志介绍,新建医院建成后将极大方便群众的看病,同时医院还采用人车分流、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打造出园林式的医院。

关键词人才“联网”

从大到优补齐

中医药服务短板

和众多乡镇卫生院所担心的问题一样,中医馆是否能惠及当地群众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中医这块,原来在乡镇卫生院是一个短板,相对弱化,要发展需要突破常规发展模式。”王均平说,其实中医药业务很受欢迎,目前场所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接下来就是如何进一步引进中医药人才和做好培训的相关工作。

作为试水的三圳镇卫生院中医馆,曾经一度为服务技术这块担心。“本来就没有基础,如果不能实现惠及群众,那这个中医馆建设就没有意义。”陈仕荣说,在蕉岭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卫计局和县中医医院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和县中医医院实现了人才“联网”。“县中医医院派专家指导我们开展中医药业务,相当于我们有了一个很大的平台,慢慢在这个平台上建起乡镇中医馆的框架。”

让陈仕荣意外的是,专业人才引进的道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曲折。“去年和今年,我们都招了两个全日制本科生,都是中医药专业的,这十分难得。”

服务、技术的发挥始终靠的是人才,这也是一直制约乡镇卫生院中医发展的关键。蕉岭县按照强基创优三年人才计划,每年引进一批中医临床、中医骨伤、中医针灸等方面人才,优先聘用有执业资格的中医药人才,逐步壮大中医人才队伍,打通人才内外“联网”通道,目前共引进15名实用中医人才。

“我是中医药专业出身,也是蕉岭本地人,看到家乡的中医药业务发展得那么好,没多想就回来了。”正在梅州市第二中医院学习的张文娟说,自己刚进三圳镇卫生院中医馆,就有机会到市里的中医院学习,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都有很大提升。

在技术培训方面,蕉岭县鼓励在职职工进行学历教育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鼓励在职中医师参加全科医师培训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在职西医医师学习中医理论,今年共脱产培训20名中医人才。

蕉岭县中医医院作为梅州市首家“广东省中医协作医院”“岭南骨科医疗联盟”授牌的县级医院,也担当着“承上启下”的角色,依托协作优势,进一步进行技术交流,“积极让我们的骨干人才走出去,把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引进来。”赖启皇说。

针对村级卫生站,蕉岭县理顺管理体制,村站由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考核。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全县共有村医103人,其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37人,村医由县镇医院统一轮训。医联体延伸至村,镇卫生院医生挂钩村站,每周到站坐诊。“我现在跟着老中医学习,努力做好传承工作,服务好群众。”九岭村卫生站医生王平说。

目前,蕉岭县全县每万居民有0.66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65岁以上老年人与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57.85%、59.79%,较提升前提高12.51%、3.36%。

链接

蕉岭“三产融合”做强长寿健康产业

富“硒”,是蕉岭县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蕉岭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9.38%。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对蕉岭全县8个镇的园地、旱地和水田取出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土壤平均含硒量为0.613mg/kg,高的达0.939mg/kg,(土壤含硒量≥0.4mg/kg为富硒),比国家富硒标准高出75%。

富“硒”是蕉岭县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媒介。近年来,蕉岭县以三产融合为重点,生态绿色发展为引领,充分挖掘转化生态文化资源,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养生健康休闲为重点,开发“梅州农品”“梅州山品”“梅州硒品”为载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旅游供给精准度,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生态产业化,重点培育富硒大米、富硒功能红糖、木耳、茶叶、蜂蜜等名优新特品牌。

在世界长寿乡的品牌效应推动下,蕉岭县大力发展具有中药疗效的绿色健康养生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长寿的多元需求。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建成金银花、金线莲、黑老虎、白芨、葛根、石仙草等药材种植基地约2500亩,提高了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水平。同时,抓好铁汉生态健康养生产业园建设,打造融蕉岭长寿文化体验、微生物科技产业研发、田园康养生态休闲、基因检测预防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健康养生综合体,推动药食食材在长寿休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现代化应用。

撰文:黄培强祝银清汪敬淼何锐雄

摄影:何森垚

新闻推荐

2018年蕉岭县“县长杯”篮球足球赛开幕

赛场上双方队员积极拼抢,引得观众阵阵欢呼和喝彩。汪敬淼摄近日,2018年蕉岭县“县长杯”篮球、足球赛在蕉岭(南沙)体育馆拉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