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发烧友”筹办擂台赛 传唱山歌40多年的余乃立希望借此传承客家山歌
近日,一个“山乡教师自发筹资举办客家山歌擂台赛”的消息在大埔青溪沸沸扬扬传开了。这位教师名叫余乃立,他邀请各地山歌爱好者共同参与的“客家亲·红色情”客家山歌擂台赛,将于11月中旬在青溪举行。是什么令他做出如此“惊人”的举动呢?
说起余乃立,许多山歌界的歌友歌迷都不陌生。今年56岁的余乃立是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的老师,山歌大师余耀南的侄子和徒弟,是一名地道的山歌“发烧友”。说起恋上山歌的初衷,余乃立认为主要离不开亲人的音乐熏陶和老家人热爱唱山歌的氛围感染。奶奶是余乃立的山歌“启蒙导师”。儿时,奶奶每晚都会教余乃立唱《长工歌》等各色山歌:“正月里来闹连连,五月里来系端阳,禾苗果粽喷喷香,掌牛爱掌大窝岗……”这些脍炙人口的调调,小乃立背得滚瓜烂熟。老家叔婆伯姆在月光下你一句、我一句地即兴对山歌的场景,也激起了余乃立对客家山歌的浓厚兴趣。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9岁时,余乃立就在父亲的鼓励下,登上公社舞台唱山歌“挣钱”了。到了10多岁,余乃立早已习惯了过街串巷的“演艺生活”,青华、黄佃坑、花果园、长丰坑……这些山沟沟都曾留下他演出的足迹。为了使自己的表演专业化,余乃立决定报考“大埔汉剧团”,他每晚雷打不动地在老家门前练嗓子,且一练就是两个多钟头,村里的叔婆伯姆,老人细仔都很乐于撂下农活,驻足听他唱山歌。可当余乃立大老远从长丰坑赶到茶阳后,“大埔汉剧团”却因当地“发大水”,提早结束表演离开了。
因为爱好并从事文艺演出,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毕业,余乃立一直都是班里的文娱委员。工作后,也时常参演县或镇里的文艺活动。那时候,大凡村里娶媳妇,新郎总会预约余乃立去家里唱歌捧场、活跃气氛。假如遇上娶高陂、光德等偏远乡镇的妹子,新郎则一般会在下午三四点钟时就登门诚邀余乃立,叮嘱他早点吃晚饭、冲凉,到新人家里“搞茶”,与新娘、“送花妹”对山歌,好好热闹一番。有人戏谑他:“人家娶老婆,你咋比新郎还欢喜?”余乃立哈哈笑道:“有歌唱,还有锡圆糍粑吃,你说还不欢喜是不是憨古?”
这就是诙谐风趣的余乃立。难怪大埔县文化馆的张贤英评价道:乃立这家伙满腹捷才,传承了他耀叔的诙谐“基因”,一出口就逗人高兴大笑,与他师妹饶建玲(大埔县文化馆馆长)“趣味相投”,坐下来讲话没有一句不诙谐幽默风趣的。
说得到耀叔“真传”绝非戏言,将余乃立带上正统山歌之路的,还是他的阿叔余耀南。用余乃立的话来说是:“没有耀叔平时的悉心指点,就没有我的今天。”2009年9月初,兴宁市举行“方圆杯”山歌擂台赛,余乃立跟随余耀南,会同师姐饶爱英、师妹饶建玲参赛,没想到三人都捧回了铜奖奖杯,此行不仅锻炼了他脱口而出、随机对歌的能力,更深层激发了他对山歌的热爱之情。他一路执着前行,跟余耀南到东莞凤岗、梅州等地参加省文化厅主办的客家山歌擂台赛。在梅州市举行的2010年第四届客属联谊会山歌擂台赛中,余乃立一举斩获了“优秀山歌手”奖项。
余乃立喜看书,更好文学创作,他厚积薄发,常捕捉灵感,酝酿出小戏、小品、快板类的文艺作品参加市里的研讨,他写的《李二黑卖鱼》《狮口脱险》等乡土文学作品,均在全市群文创作会上获奖;《六墟伯》《阿三叔》《刘益嫂》等客家笑话故事,让人读后捧腹、忍俊不禁。他的诗词、楹联均写得不俗,2016年后,陆续创作歌词,《妈妈的扁担》《江畔人家》等歌曲悉数在网络平台发表。
采访行将结束时,余乃立表明自办山歌擂台赛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客家山歌的“红色基因”。笔者为他的美好创想和艰辛付出感到钦佩,并衷心祝愿他夙愿得偿,期望活动圆满成功。(昆之子)
新闻推荐
堂吉伟德颜色各异的长方形盒子放在桌子上,如果不打开,都不知道是最新型的电子烟——为了戒烟而出现的新型烟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