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百侯镇白罗村挖掘传统产业潜力、打响“白罗花生”品牌 “番豆”变成脱贫“金豆”

梅州日报 2018-11-02 10:24

收获新品种花生,白罗村民温海松笑逐颜开。(首席记者钟小丰摄)

●本报记者刘润涛

特约记者刘招迎

10月25日,大埔县百侯镇白罗村贫困户温海松又度过了忙碌的一天。

完成村里的保洁任务后,温海松就一头扎入田里,在自己的花生地里忙个不停,到下午4时才收工。收工后,温海松向记者讲述起这些年的前前后后。他家共有五口人,儿子离异,唯一的孙子患有地中海贫血,需要长期输血服药。这给他的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

“孙子每个月都要输血4次,一次要700元。儿子收入不高,自己60岁了怎么负担?”温海松说,让小孙子能够得到持续救治,曾是他唯一的愿望。如今,温海松的愿望实现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种植了2.7亩花生。今年,他家的花生产量能达到540多斤。“有村里提供技术支持,现在纯靠种植花生,收成两季都能赚7000元至8000元,再加上教育扶贫项目的帮扶和从事环卫工作的收入,经济压力减轻了不少。”温海松说。

在白罗村党支部书记温展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村里的花生种植示范基地,只见不少村民正在基地里采摘花生。温展明认为,要想带领白罗村摘掉贫困的帽子、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光靠传统农耕的生产方式是不够的,必须转变旧思路、开拓新路子。2016年,在广州市海珠区安监局驻村工作队的主导下,白罗村20亩花生种植示范基地正式规划建设。一年后,又成立了林果合作社,主要解决贫困户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困难群众入股分红,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

据海珠区安监局驻村工作队队长蓝宏业介绍,白罗村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达成技术合作,通过农业科技项目、农作物良种良法实验示范等工作,提升花生选种、施肥技术,并在全村普及,花生亩产在逐年提高。“之前农户采用分散种植,亩产低不说,品质也难以保证。现在通过引入技术指导,亩产由原来的100多斤提高到250斤,质量也提升了,花生销售价格上季大约每斤30元,下季大约可以达到每斤40元至45元。”温展明说,白罗花生口感香脆、色泽美观,因而每到丰收季节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远销珠三角和上海等地。

“花生种植是白罗村的传统产业,打响白罗村花生品牌,才能够真正使种植花生成为村民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下一步,我们计划申请"白罗花生"地理标志,擦亮"白罗花生"金字招牌,进一步吹响产业扶贫号角。”百侯镇副镇长丘炼表示。

2017年底,白罗村成为率先完成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贫困村之一,白罗村也被誉为“花生第一村”。“番豆”变成脱贫“金豆”,白罗村全体村民脱贫致富的大步正向前迈进。

新闻推荐

三河坝战役精神研讨会在大埔举行 提炼弘扬三河坝战役精神

本报讯昨日,三河坝战役精神研讨会暨三河坝干部学院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在大埔县城举行。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春华,市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