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工业企业发力技改加速转型升级 智能化机器人取代人工操作
本报讯在广东南台水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饮用水生产线上,机器人摇臂和自动化检验早已经代替了人工操作;梅州昱淦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将原来劳动密集型的木业企业转型为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的光学薄膜广泛应用于手机、汽车和建筑玻璃,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在平远,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以技改提升企业效益,是该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主旋律之一。今年1—8月,该县共引导13家工业企业进行了14个技术改造项目,其中进库纳统11个,完成投资1.75亿元,1家列入智能化技术改造示范企业,新增机器人应用数量7台(套)。
国庆假期过后,位于石正镇南台饮用水生产基地再次响起“哗哗”的流水声,高速运转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一个个瓶胚被传送带快速送至吹瓶机口,矿泉水瓶便在瞬间成型,然后灌装、旋盖、贴标、装箱、码垛、入库,而这一切全部采用智能化操作。董事长丘胜安介绍,“仅码垛一个流程,以往需要六七个人工操作,现在只需要一个人操作叉车便可完成,不仅效率高,而且十分精准。在生产过程中,还会自动检测,遇有问题,自动停止。”凭借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公司获得节能减排资金1000万元。在丘胜安看来,项目产量和产值的急速扩张得益于技术的提升。去年,公司投资3000万元引进广东省第一台无机油空压机和高压水刀洗瓶2个先进技术,让生产流水线设备技术和智能化水平走在全国领先地位: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3.8万瓶饮用水和800桶桶装水,如果全年开工,年产值可达3亿元。
如今给手机、汽车贴膜已经成为身边常见的现象,作为中国功能性薄膜生产商之一,位于广州南沙(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昱淦实业公司决定在隔热膜寻突破。公司总经理丘远介绍,公司前身是上举东升木业,原计划生产家私。经过市场调查,他发现光学薄膜应用广泛,便投入5000多万元新上一条高精密涂布生产线,并于今年6月开始试产。一条生产线,机器可以24小时轮转,而工人只需10人分2班。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也让企业获得节能减排奖补金790万元。“接下来我们将协调好材料问题,月产量将争取达到15万至30万平方米,全年生产总值将达3000万元至5000万元。”丘远说。
近年来,该县积极争取省、市技改专项资金扶持,采取股权投资、贷款贴息和事后奖补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重点投向用地少、消耗低的优质技改项目,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的新技术、新工艺,提升新增产能的整体水平,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对平远构建现代产业绿色体系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据了解,去年,在梅州市工业振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设备更新和机器人及智能设备应用专题项目申报中,该县梅州元芯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子元器件生产线建设等4个改造项目通过现场核查,获得198万元的设备更新技改专项扶持资金。另外还帮助亚力盛电子、洪裕汽车配件企业获得市2017年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事后奖补资金104.7万元;而广东北斗星航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5家企业6个项目预计可获得平远县2018年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事后奖补资金192.85万元。
(双玲思林媛媛晓翔)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傅思林特约记者朱双玲)昨日,纪念中共平远县委成立90周年活动暨梅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挂牌揭幕仪式在东石镇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