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行善扬家风 克勤克俭代相传 吉溪陈氏在深根植300余年传承家训

深圳晚报 2018-10-26 05:38

吉溪陈氏祠堂中央悬挂着一块牌匾,金光闪闪三个大字“聚星堂”诉说着陈氏闪耀族史。

陈氏祠堂已有250年历史,这里是吉溪村民的文化摇篮。

横岗以东,打鼓岭下,龙岗区园山街道保安社区吉溪村内的陈氏祠堂屹立其中。吉溪陈氏祠堂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客家建筑,朱红色的墙体,巍峨的门楼庄严肃穆,无声地诉说着陈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的300多年历史。

300多年前,吉溪陈氏始祖愈周公从五华横陂镇陈福窝村迁居吉溪,在此开拓了殷实的基业,繁衍了生生不息的子孙后代。陈氏族人秉承“分外莫贪,分内得让;恶错不为,善举须做”的核心家训和立德行善、克勤克俭的风尚,世世代代相传。

廉俭家训 深植心中

陈姓宗族家训起源于汉代,颍川《陈氏家谱》自汉晋开始,就制有系统、完整的家训。吉溪陈氏家训共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方面,最核心内容即为“分外莫贪,分内得让;恶错不为,善举须做”,力争陈氏子孙拥有立德行善、克勤克俭的道德风尚。

在如今73岁的陈氏子孙陈居然的印象里,父母时常用这个家训教育自己。“我们的祖先愈周公是智勇双全、刻苦善良、宽厚待人的典范,也是家训传承的楷模。”陈居然说。

传说愈周公有一天在河边砍竹时发现一包金玉首饰,首饰内扎着一块纸板,纸板上写着王某的名字。愈周公认识王某,是经常来家里歇息的商人。于是,他便保管好包裹,打算等王某下次来时,交还给他。

可是,自拾起东西后将近一年都未见王某再来。愈周公经过多方打听,才知王某病重在家动弹不得。于是愈周公带着这包财物寻找王某,打算交还给他。当王某接到这包财物时,全家感激万分。王某自财物失而复得后,身上病痛便很快痊愈,而且子孙事业飞黄腾达,常常感恩愈周公,以德报恩留下许多佳话。愈周公的传说成了一代又一代陈氏子孙的枕边故事。愈周公宽厚的品格也从小种在陈氏后人的心中。

吉溪村共有陈、朱、薛、邱四个姓氏,其中陈姓人数最多。有史以来,陈族后人从没有因房界、姓界与其他三姓后人争斗。四姓人亲如兄弟,情如手足,共享山村资源。

革命老区 为国奋斗

吉溪的古村、古宅透露着宁静安详,但在抗日年间,这里曾经烽火连天。东纵游击队经常在吉溪一带活动,打击日寇。陈氏祠堂曾经作为游击队的联络站和培训基地,村里面长期驻扎着游击队员。陈氏子孙也有不少人参军,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1942年5月14日,驻扎在横岗的70多名日军前往坪山碧岭抢粮,东纵游击队彭沃大队战士在铜锣径进行伏击,战斗中打死打伤日军30多人,取得了深圳抗日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战斗期间,陈氏族人为战士送茶送饭,保障后勤;战斗胜利以后,村民们又积极参与打扫战场的工作。

在吉溪,还流传着“两粒子弹”的惊险故事。70年过去,每当陈氏族人相聚,仍会共说佳话。1948年秋冬的一天,当时陈氏祠堂有两名游击队员休息,正好碰上国民党军队进山,教师陈子宏赶紧推醒两名游击队员并引导他们撤离。此时,另一名教师陈玉华却发现了游击队员遗留的两粒子弹。情急之下,陈玉华将子弹紧紧攥在手中,并趁国民党军官不注意扔进了天井的水洞之中。在陈玉华的机智对答下,国民党军官找不出破绽,便收队走了。如果不是两位教师机智,两位游击队员就可能被抓。

如今83岁的陈氏后人陈玉仁回忆,自己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度过的。思今抚昔,感慨万千。“我敬仰先辈们艰苦抗战,为国奋斗的精神。先辈留给我们后代很多精神遗产,这些精神遗产成为了我们的精神食粮。”陈玉仁说。

陈氏聚星 反哺家乡

一扇红屏将陈氏祠堂分为前厅和后厅,前厅主要陈列吉溪村的历史以及村落全貌,后厅则用来祭拜祖先。陈氏祠堂已有250年历史,这里不仅是抗日战争时期东纵游击队与日寇斗争的根据地,也是吉溪村民的文化摇篮。2003年,父老乡亲集资180万元重修了陈氏宗祠。从那时开始,陈氏祠堂就成了陈氏子孙的精神家园。

吉溪陈氏祠堂中央悬挂着一个牌匾,金光闪闪的三个大字“聚星堂”诉说着陈氏闪耀族史,记录了陈氏人的风采和朴实。陈氏子孙也真如他们的堂号一样,宛如一颗颗璀璨星星。如今,吉溪总人口有1200人,留在本地600多人,外出约有500多人。

陈氏家族廉俭的家风,造就了不少栋梁之才。尤其在改革开放40年间,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企业家。他们有的商通四海,货达全球;有的立足深圳,涉及鞋业、电子产业、服装业等多个行业。

陈氏家族开拓进取的精神,也使得一批能人志士身居海外创业。如今陈氏华侨大多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他们关爱祖国家乡,支持家乡建设。在陈氏祠堂重建工程、续族谱、开展吉溪文化节等事情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吉溪文化 代代传承

每年一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吉溪文化节便会如期而至。自2004年始,吉溪文化节风雨不改,如今已经有15年历史。吉溪文化节不光是吉溪文化展示的舞台,也是散落在全世界吉溪人的一次大聚会。

2004年,陈氏祠堂重建竣工。香港横岗同乡会首任会长陈剑光提议,创办吉溪文化节。该提议马上得到众多陈氏后人附议,得到了众乡亲的一致通过。传统文化在吉溪自古十分活跃,陈氏祠堂长期以来就是吉溪教育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作为吉溪人自发创办的民俗活动,陈氏族人贡献了不少心力。从此,吉溪文化节让客家民俗文化焕发了青春,老树开出了新花。

吉溪文化节分为拜祭、欢娱和宴饮三部分。首先开始的是摒弃了迷信色彩的集体拜祭仪式,由村中长辈领导带领,三鞠躬,祭拜祖先,宣传世代进步思想,鼓舞后人积极向上;然后是文艺演出,既有本地自编自演的客家山歌、舞蹈和客家方言小品,也有周边社区团体或业余文艺队的节目;最后则是欢聚一堂的大会餐。

陈剑光回忆,第一届吉溪文化节仅有50桌酒席,在第十五届吉溪文化节上,酒席数量已经增至250桌。“吉溪文化节一年办得比一年好。这么多年来,我真正感受到陈氏族人对吉溪家乡的热爱,对客家文化优良传统和无私奉献精神风貌的热爱。”陈剑光说。

(王宇 王保红 罗文潮)

专家点评

龙岗区客家民俗博物馆高级工程师孙骞:

陈氏家训完成了对子孙的教化

龙岗区园山街道保安社区吉溪陈氏家族的家训包含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方面,陈氏家训的内容放在现今社会也十分具有教育意义。陈氏家族内部完成了对于子孙的教化,使其具备完善的人格。在这样家族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在“廉”的方面,陈氏家训“口渴莫饮盗泉水,家贫休要昧心钱”讲得特别好。做官要廉,做人也要廉。据我所知,他们家族对于家族内部贫穷人家会伸出援手,也会资助贫穷人家孩子上学读书,这些行为都跟他们从小受到了好的教育相关。

陈氏家族注重文化传承,吉溪文化节便是很好的体现。每年一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都是吉溪最盛大的节日——吉溪文化节在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如期举行。吉溪文化节已经举办了15届,规模一次比一次大,覆盖面越来越广。吉溪文化节不光是一个传承吉溪文化、彰显客家精神的舞台,也是散落在全世界吉溪人的一次大聚会。陈氏家族坚持开展吉溪文化节15年,从中也可以看出陈氏子孙身上继承的祖先们的优良品格。

新闻推荐

五华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开打 历时8个月,89支球队2000多人参赛

本报讯(记者张少邦)2018-2019学年度五华县校园足球三级联赛暨首届少儿足球联赛,昨日上午9时在龙村镇中心小学举行简短的开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