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圈粉”学生

梅州日报 2018-10-22 11:02

大埔小学丑角表演班的学生们正在学习表演。

近期,梅州市4所学校的作品在全省中小学生地方戏曲艺术展演中获奖,其中大埔县大埔小学汉剧《花灯案》、梅江区作新小学汉剧《花园演阵》、学艺中学汉剧《誓把腥云剪》这3个一等奖作品还登上粤剧艺术博物馆的舞台,参加全省中小学生地方戏曲展演。

获奖并不是偶然。一直以来,梅州市先后通过业余的兴趣培养、专业的艺术辅导、课堂传习等方式,推动“戏曲进校园”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广东汉剧、山歌等戏曲新苗,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潜在观众,解决了戏曲艺术后继无人的窘境,取得累累硕果。

●本报记者郑炜梅

“高人”指点学绝活

“过去,戏曲表演"青黄不接",为此,我们不仅要培养演员,也要培养观众。”在采访中,多名戏曲人说。戏曲的传承发展,关键在人。一方面,需要一定数量的戏曲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大批喜爱戏曲的观众,两者缺一不可。为进一步普及和传承广东汉剧、客家山歌等戏曲,解决人才断层的问题,梅州市多年以前就开展了“戏曲进校园”。

自开展活动后,很多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及嘉应学院都组建“山歌班”、“汉剧班”等或将戏曲知识穿插在音乐课堂、第二课堂进行教学。但戏曲专业性较强,要想让学生把戏曲学好,还得寻找恰当的培养途径。因而,如何破题寻找到合适的教师摆在了学校面前。

大埔小学早在六年前就开展了“汉乐汉曲进校园”活动,目前这一项目已成为该校美育特色品牌,在各级校园文艺赛事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起初也碰到了"教师"这个难题,在紧抓我县组织全县音乐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的基础上,学校就积极探索与专业文艺团体合作。”大埔小学少先队辅导员郭燕平说,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广东汉乐研究会、广东汉剧协会的大力支持,对学校的汉乐汉剧培训工作精心安排,开设了广东汉乐汉剧培训班,每周起码有三个下午指导学生们进行为期一小时培训。

同样,已开展山歌进校园的黄遵宪纪念中学采用“大师+老师”学习的方式铺开活动;城北中学与山歌剧团合作,每周五指导学生们学习。黄遵宪纪念中学音乐教师李幼平说,自学校开展客家山歌进校园后,老师们“集体充电”学习山歌,同时不定期邀请山歌大师汤明哲到校指导学生学习。借助大师们的力量,学校老师编写了客家山歌校本教材。

有了“高人”指点和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戏曲进校园”开展得有声有色,越办越火。李幼平说,客家山歌已经融入音乐课堂,成为学校多项学生活动的“固定”节目之一。“去年,学校还专门组织了一场客家山歌文艺演出,学生们热情很高,排演了十几个节目。”李幼平说,今年学校还编排了山歌剧《梅州盛开文明花》,斩获了多项一等奖。

搭建舞台促兴趣

“梅州农校好学堂诶……”日前,省教育厅调研组来梅调研,在梅州农业学校时,其中一间教室里传来了清亮、悠扬的山歌声。走近一看,原来是5名学生在山歌大师汤明哲的带领下正在唱山歌。

为让学生参与到戏曲艺术中来,不少学校通过积极开展活动,搭建展示平台,形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活动内容与学生兴趣相衔接的戏曲传承发展新局面,让学生更好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们热情越来越高涨,从最开始老师们只能去班级里选人,到现在启动报名就有600多名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来参加。”郭燕平介绍,为更大程度激发学生兴趣,学校自开班以来,由学校积极争取资金配备乐器,减免学生负担,学生们只需要课后定时定点学习即可。“学生报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我们也在不断丰富办班种类,目前已由最初的汉乐班发展到汉乐班、汉曲班,其中汉乐班有汉乐大锣鼓、二胡、头弦、琵琶、中阮、扬琴;汉曲班有武旦、花旦、武生、小生,且分为新生班、提高班。”郭燕平说,除了汉剧汉曲外,学校还大力开展鲤鱼灯舞、仔狮灯等非遗项目学习。

有了技能关键还要展示技能的舞台。近年不仅学校着力搭建学生们多才多艺的展示平台,而且梅州市举行的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也将戏剧列入展演种类。“给学生们搭建展示舞台能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定期设山歌舞台,秀山歌表演,展山歌成果。同学们为了自己的班级荣誉,为了展示自己学唱山歌以来的成果,大家都倾情歌唱。”城北中学教师王征说。

新闻推荐

鉴赏专家 破案能人 罗雄入选“新时代南粤民警之星”候选人

2017年春分,夜晚,雨后的清新弥漫着梅州。在一个寻常角落,一中年男子手持古扇,认真研读着一本古书,一副若有所得的样子。忽然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