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师何时 入主潮郡青龙庙
□吴绍雄
关于三仙师,潮州人除了青龙古庙有三仙师殿和祖上传下的“未有王伉公、先有三仙师”的古训外,大家对三仙师知之甚少,很多人都想知道个中究竟,但都苦于无从入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厦门大学有学者在研究三仙师,但一直无联系方式,笔者通过潮州市市志办官方联系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了解有关三仙师的资料,得到的答复是无法寻找。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诊病之余,询得同学亲弟郑学威的舅父梅州人杨善祥客居龙岩多年,有可能帮助了解有关材料,经阿威牵线,笔者与杨先生取得联系,在他的大力帮助下,终于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这是一个难得的机缘。
上杭三仙师崇拜的
兴起与发展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三仙师:三仙师为黄师传(号七翁)、子黄继先(号十三郎)、婿倖成大(号八郎)三位,黄师传中年得仙师,子婿后俱得成道。三人为一组仙师(师巫),因为在上杭当地为民除山妖,虎狼……邑人感其拯救之恩,建坛祀之。三仙是上杭最为重要的民间信仰,三仙被纳入道教系统,道教与三仙信仰结合,产生了较为完整的专门的教经书,宝卷和忏本,俗称的“仙师经”“仙师卷”“仙师忏”为三大仙师的精华。
关于三仙及其信仰,最详尽的记载见于紫金山乌兜隔仙师祠旁所立的《黄老仙师实迹纪略》碑。从碑文推断,此碑可能立于清末民初。
根据碑记可知:(1)仙师为宋初之人,姓黄,名师传,号七翁,祖籍江夏,从小便异于常人,最后修真得道;(2)至迟在清末,已经形成以仙师为中心的经卷,即其中的“宝卷”,宝卷称仙师为太上老君转世;(3)仙师有一子一婿,在其授以修炼之术后,俱得成道;(4)仙师的主要事迹有治山妖及虎狼之患、往潮阳祈雨、以灵丹救宋仁宗之皇后并受封为“感应护国三大真仙”,在清光绪年间又受封“灵感”;(5)人们最初奉祀三仙的形式为建坛,最常见的信仰活动为祈雨和求药,另从“杭之民皆以祖称之”,可见三仙在上杭民众中的重要位置。虽然这些元素并不都是一开始就有的,但其出现和变化都反映了三仙信仰的发展。
“吾(不)怕上杭人,就怕上杭神”,说的是上杭在神灵的护佑下,十分富有,吃穿不愁:穿有褂袍山,吃有曾(粳)米岭,着(穿)有草鞋岭,骑有马鞍山,用有紫金山……上杭人和其他客家人一样,亦信奉道教、佛教,崇拜太上老君、观世音,还崇信祖先、历史人物及其他神灵如玉皇大帝、灶神、财神、土地神、关圣帝等诸多菩萨,祈盼神灵保佑平安、万福。但是,在诸多信奉的神灵和菩萨中,灵感三大仙师是最有民众基础的神祇。每个乡镇都奉祀了三仙。三仙师在上杭县城乡,几乎无人不知。除了县城西门的仙师宫供奉黄倖三大仙师常年香烟缭绕,在各乡村也多有大小不等、造型各异的仙师宫,终年香火不绝。每年的六月六日(农历)是仙师圣诞日,上杭众多信徒前往西门廻龙宫朝拜,祈祷黄倖三大仙师保佑。上杭县城西南的仙师宫上世纪60年代因建设已拆除,现廻龙宫是供奉黄倖三大仙师的主要庙宇。以上杭为中心,三仙信仰还流传到周边的永定、武平、长汀、宁化,江西的安远和广东的翁源、阳春、潮州等。
三仙师入主
潮郡青龙庙的考析
在潮郡青龙庙,“未有王伉公,先有三仙师”的古训,说的是我们现在供奉的王伉公是在三仙师公逊位之后才入主青龙庙的。同时提醒人们要记住三仙师入主潮郡青龙庙期间造福潮郡百姓的功劳,现在青龙庙左侧花巷侧殿供奉的三仙师殿就是最好的例证。但三仙师为何引入、何时引入、引入时间多长,历史上却没有留下片言只语,以至人们对三仙师的来龙去脉一直无所知。事实上,三仙师入祀青龙古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依有据。
紫金山乌兜隔仙师祠旁,清光绪乙酉年(1885)所立的《黄老仙师实迹纪略》碑的碑文记载:黄倖三仙师“驱妖至潮阳,见士人求雨不应,仙师代为祈祷,大获甘霖。步回紫金山,遂同隐阮身入岩穴,不复见”。
闽西“灵应堂”藏的较为完整的专门道教经书《敕封黄倖三太仙师赐福赦罪法忏》中则有这样的记载:
东粤潮洋海洋县百姓求雨请天神
买尽鱼虾放活命满城斋戒禁杀生
仙师来到此善县积显神通降甘霖
口吹龙角圣阳阳天门地府尽开张
三大仙师灵通显腾空奏表上天堂
玉皇降旨到龙台百川澎涨尽朝宗
水府龙王皆涌水五湖四海放毫光
狂风猛雨江河起大雨连天到衙前
大水茫茫奂过处海边立起仙师宫
三大仙师显神通甘霖下沛救众生
诸般职业皆如愿田园耕种万倍收
海洋县里回身转脚踏祥云步苍穹
紫金山上黄云洞妙法普度开道场
在展开讨论前,我们先对“碑文”“忏文”中个别词语做必要的释义:(1)“潮洋”“海洋”的“洋”字为“阳”的同音字;(2)“潮阳”,潮州历史上曾称潮阳郡,故时“潮阳郡”也即潮州的别称;(3)“海边”。唐朝,潮州城南12公里就是大海,北宋时韩江三角洲中部低地平原区才刚开始逐渐形成,据说北宋时的安南庙附近是潮州的一处出海口,而安南庙与青龙庙则近在咫尺,故“忏文”中“海边立起仙师宫”的“海边”可能指这一带。
下面就开始讨论:
从“碑文”和“忏文”的有关记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仙师与潮州的关系是直接的。时驱妖至潮州的三仙师见潮人祈雨无果挺身而出,为潮州求得甘霖。而关于三仙师祈雨救灾的功能,《敕封黄倖三太仙师赐福赦罪法忏》《敕封黄倖三太仙师赐福解厄卷》和《敕封黄倖三太仙师消灾经》中均有“施雨泽救凡情,常赐甘霖扶稼穑”的叙述。在明弘治十年(1497)有关三仙师信仰的文字记载中,也有“岁遇灾旱,(三仙师)祷之有应”的感应。
从地域上说:潮州与汀州山连山,水连水,地缘相接,况且,宋元明时期,潮州和汀州行政区域都没有大的变化,这为两地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提供了较稳定的客观环境。两地交往密切,在语言上,潮州虽然是潮语为主,但丰顺、大埔两县都以客家话为主,就连其他各县,也有客家人混居其中,潮客实为一家人。再则,汀州府的河流流域还是以韩江的支流汀江为主,潮州是福建、江西、广东3省要冲,13县水道的出海口,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途径的古代社会,韩江及其支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韩江直通汀州的北部,时至1982年,汀江的通航里程还达到202公里,上杭则处于汀江的中游地段。
汀州信奉妈祖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初建“三圣妃宫”,明代改称“天妃宫”,清雍正十年(1732)改为“天后宫”。宋《临汀志》载:“三圣妃宫在长汀县南富文坊及潮州祖庙(天妃庙)。……今州县吏运盐纲必祷焉。”据考,南宋绍定年间,长汀县令宋慈开凿汀江航运直通韩江,汀人走水路往返于汀州、潮州之间,为求航运安全,而从潮州祖庙分灵到汀建庙奉祀“海上女神”妈祖。
所以,属于汀州的上杭“三仙师”到潮州祈雨,后来入祀于青龙庙,而潮州东门天后宫分香给汀州各地建“三圣妃宫”。这种互动,符合民间信仰传播的“双向性”原则。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把三仙师引入潮州的流程梳理为:北宋时潮州遭遇大旱灾,驱妖到潮州的上杭三仙师在潮民祈雨无力时出手相助,施法祈雨,解除了旱情。潮州人为感谢这一为府邑带来福祉的神明,将其供奉起来。
而三仙师何时到潮州祈雨,潮人何时以何种形式为其立祠,包括独立为庙,或奉入青龙庙与青龙一庙二殿祭拜【潮州此前已有先例,如韩文公祠初置于北宋咸平二年(999),设于金山麓郡治前夫子庙正室东厢,时夫子庙内就是一庙二主】等具体细节,均未见记载。比较明晰的是三仙师被敕封为“感应护国爱民三大真仙”是宋庆历年间(1041~1048),且其敕封是为潮州祈雨以后的事,那么三仙师到潮州祈雨至晚应该是在宋庆历八年(1048)以前。
潮郡青龙庙一个阶段庙主选择三仙师是一个偶然和必然的事件,比对原始动物蛇的崇拜,是质的改变,进了一大步。在崇拜偶像从虚拟水神,到动物图腾的蛇,再到神化的真人实姓,这是崇拜偶像进化升级的规律,三仙师这时的偶然出现,为青龙庙易主提供了选择,产生了必然的结果,这就是潮人的聪明智慧。虽时尚未为仁宗皇后治病受勅封,但人们已足够对其信任为青龙庙主。要知道,在青龙庙18位神明中,除了天恩公,花公那故有的“公”称外,只有王伉和三仙师称得为“公”,才可以做庙主。可见,三仙师作为一代庙主并非凭空臆造,应确有其事。
新闻推荐
宝安区文联 丰顺韩山采风基地揭牌 将打开宝安文化同潮客地区文化交流的窗口
揭牌仪式现场。宝安日报讯(记者张浩通讯员罗宇文文/图)昨日,宝安区文联“采风基地”揭牌仪式在韩山历史文化风景区举行,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