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新农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邓展球生产销售齐发力 “贴钱”护荒山 创新结硕果

梅州日报 2018-10-11 10:23

▲邓展球在基地内查看板栗果实情况。▲工作人员正在打包板栗。

●本报记者赖锋

特约记者张炳锋

通 讯 员幸娜廖静静

“板栗再打包100箱……”在五华县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大厅内,邓展球正与工人忙着打包板栗。今年,他从农户手里承包过来的600亩板栗迎来丰收,销售异常火爆。与此同时,他承包的3100亩山地里,多种农产品规模化、精细化种植正有序推进中,农产品产销两旺良好局面的形成,给初踏农业之路的他打了一支“强心针”。

白付租金

当年承包山地只为保护生态

邓展球从小就在五华农村长大,毕业后一直在外创业,对农业的了解并不多。他与农业结缘的道路,与其他新农人相比显得有点误打误撞。2006年,他看到不少地方都种起了速生林,在了解了速生林对水土环境的影响后,他毅然租下了村里的3100亩山地进行保护。“当时根本没考虑搞农业,再说自己也不懂,只是想保护好它。”邓展球说,租来的山地为此撂荒了近10年,他也白白付了近10年的租金。

看似徒劳的举动,却为邓展球回乡发展农业做好了铺垫。2015年,在详细了解了农业相关政策后,“嗅觉”敏锐的他坚信农村的未来将充满生机,农业将大有作为,再加上前期已租好的山地,所有的设想在他脑海中铺展开来。

2015年1月21日,他注册了“梅州市新农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前期注册资金5000万元,首期投资1500万元,致力于打造一家集种养加工科研及销售为一体的互联网农业科技公司。前期租来的3100 亩山地,被他用来开发种植高端茶叶、巴戟、柚果、脐橙、板栗、红薯、木耳等,到目前已开发1100多亩。“新农人要有新思路,"保证品质、科技创新、合作共赢"把这些老生常谈的理念做好就是我的新思路。”邓展球介绍,自己除了坚持做台账详细记录农作物由生产到销售的情况外,还合理利用空间、时间差发展立体农业;利用秸秆沤肥种植作物、去深山老林拾取枯枝种植木耳,不断提升自家农产品的质和量。

合作扶贫

失管板栗“复活”带富

竹山村位于五华县双华镇,属省定贫困村。村里肥沃的土质极适宜板栗生长,加上种植历史悠久,竹山板栗早就享誉已久。可是近年来随着板栗采摘难、贮存要求高、销路狭窄、经济效益差等短板被持续放大,导致辖区板栗逐年失管,产量严重下降,市场上的竹山板栗出现“有价无市”现象。

在相关部门牵头下,邓展球带领公司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经营模式,今年初与扶贫单位合作,承包了村里79户农户的板栗树进行统一管理合作扶贫。同时创立“红色百年板栗基地”,解决竹山板栗失管问题,并注册商标“客家懿”进行推广销售。“今年预计能创造60万元收入,农户的失管板栗有了租金,还提供了大量岗位增加村民收入。”邓展球说,对他而言,也省下了开荒种地的各种成本,是一种不错的经营模式。尝到甜头的他,接下来还准备探索多种农产品的承包,把更多失管资源利用起来。这里的板栗基地,也准备打造成千亩板栗公园,供游览参观、教育研究。

线上线下

实现农产品销售无忧

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一直是制约不少农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去年邓展球的公司与五华县农业局农业技术研究所联合成立了“五华县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这就是他口中的合作共赢之路。展销中心不仅售卖公司自己的农产品,还与100多家农业公司、合作社、大型种植户进行深度合作,利用他们的农产品丰富自己的销售平台,用更多优质产品吸引消费者。

线下平台搞活了,线上平台同样没有落下,积极走线上线下结合发展的道路。去年,占地450平方米的互联网运营中心在五华县城建成,邓展球利用公众号、电商、客家商盟、小程序平台、拼多多等平台,发挥现代物流及互联网销售的优势,解决农产品卖不出的困境。据介绍,去年他利用展销中心和互联网运营中心这两个平台,实现农产品销售近千万元。今年,板粟及中秋蜜柚销售又首战告捷。

(赖 锋/摄)

新闻推荐

柱史家声蜚声远 忠孝传家继世长 10个梅州人中至少1人姓李,“德”为李氏家风家训的核心,“以德立身”古今人才辈出

大埔县高陂镇李光耀祖居。李氏图腾梅州李氏总祠南门李氏祠堂,历经280余年,已失去当年的面貌。位于五华县城的亚洲球王李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