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首届区域发展研讨会在世界客商中心举行 专家献策绿色发展 共谋芹洋宜居蓝图
芹洋半岛顺应梅州绿色生态发展趋势,正逐渐向集商务办公、商业服务、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示范新区发展。袁群华摄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梅州首届区域发展研讨会在世界客商中心举行。邓海横摄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区域与产业经济硕士生导师丁力献策梅州绿色发展。
邓海横摄
北大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房地产研究会执行会长韩世同在研讨会上演讲。
邓海横摄
10月7日下午,由南方日报主办的“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梅州首届区域发展研讨会在世界客商中心举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区域与产业经济硕士生导师丁力,北大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房地产研究会执行会长韩世同出席研讨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纵览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都带动了现代化建设,改善了人民生活,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舒适。
近年来,随着世界客商中心的建成、芹洋湿地公园等绿化配套的完善,梅州城区全新半岛生活区芹洋半岛顺应梅州绿色生态发展趋势,逐渐向集商务办公、商业服务、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示范新区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黄思华张柳青
以宜居留人为绿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绿色发展对于梅州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梅州现今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才问题,要留住人才,宜居环境很重要。”此次研讨会上,特邀嘉宾丁力和韩世同围绕“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主题,对城市新区的活力如何度量;结合梅州的发展定位,激活城市新区活力的关键;城市新区活力对于房价和商业地产有何影响三方面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研讨会上,丁力如是说。
今年6月,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从解决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出发,提出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其中梅州被划入“一区”的范围内,就是把包括梅州在内的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广东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梅州近年来以构建现代交通和信息基础为支撑,以发展绿色产业为主导,不断厚植生态人文优势,绿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梅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立足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研究谋划发挥区域功能和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上,以功能区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绿色发展高地、生态宜居家园。
“我今天逛了一下芹洋半岛,觉得这里就很符合"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要求。”丁力说,绿色是梅州的先天优势,更应该有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对梅州未来发展很重要。”
在发言中,丁力提到,他曾多次来到梅州,每次都能看到梅州的新变化。“特别是交通和城建方面,觉得梅州的变化很大,高速路网越来越发达,过两年也准备通高铁了,这对于梅州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绿色发展不仅不是廉价发展,反而要求更高的成本,面临更大的难题。丁力认为,梅州要实现绿色发展首要解决资金和人才两大难题。
“珠三角发展起来后,梅州许多年轻人都选择到珠三角工作了。现在梅州首要思考的是,怎么把走出去的人吸引回来,让他们为家乡建设作贡献。”丁力说,梅州现行的人才政策主要针对外来人才,而本地缺乏留住人才的基本条件,将目光转向在外梅州人才,不失为一个良策。“以宜居引人,以宜居留人。”丁力说,新区的建设,需要地产商和政府共同发力,地产商建设宜居的环境,政府加大投入完善周边配套。“以城市的概念来建设新区,完善新区。我看芹洋半岛的规划,做得就十分合理,这为留住人才提供了基础条件。”
对于三四线城市梅州而言,资金难题也制约了城市发展。丁力建言,作为广东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梅州除了可以向中央、省争取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外,还可思考布局绿色金融体系。“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产品、技术、设备、服务,通过金融变现,真正让梅州的商品实现财富变现,建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平台。”
丁力说,在深圳的发展实践中,金融是很重要的手段。而今,面对省里给梅州“生态发展区”的定位,绿色金融无疑是一个极佳的发展方向。“梅州有较强的资源禀赋,农业和工艺品等发展较为成熟。梅州可将自身优势产品推向广阔的市场,提升绿色经济实力。”
市政配套逐渐完善激活新区活力
城市面貌的改观,市民是最有发言权的。家住芹洋半岛一小区的居民赵敏说,“现如今,家门口的交通方便了,绿化也很完善,规划建设的学校、医院又在旁边。这样干净、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就是我们想要的。”
芹洋半岛区位优势明显。三面环江,北靠东山教育基地和客家文化产业基地,东与东升物联网小镇隔江相望,通过秀兰大桥西接江南东片,通过广州大桥南接江南新城。近年来,崛起的城市新秀、美丽的滨河公园、宜人宜居的花园城市等成了芹洋半岛的公认“标签”,这块区域如今俨然成为一座承载梅州市民美好居住愿望的亮丽新城。
韩世同在会上提到,对于一个新区而言,在各个项目建设之初,将交通、教育医疗等设施也同步完善,对于当地政府而言是非常难得的。因为住宅与市政设施同步建设的先例很少,往往都是住宅现行,然后倒逼市政配套逐渐完善。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不小。“但这对于激活新区活力、为新区快速集聚人气的作用也很大。”韩世同说。
从规划来看,芹洋半岛的教育设施主要分布在罗乐大桥附近和该区域的中部位置,同时规划7处幼儿园,分布在居住用地之中。此外,区域性文化设施则结合客商中心及阳东岩寺南侧的祠堂用地进行设置。韩世同认为,居民健身场所宜结合小区及组团绿地设置,包括篮、排球及小型球类场地、游泳池、室外器械场地、慢跑道和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等。
随着今年碧桂园·东湾国际的进驻,芹洋半岛目前已有包括恒大、奥园等3个大型房企项目在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芹洋半岛的发展。目前,商业商务服务设施规划在罗乐大桥、广州大桥引道两端和部分滨江区域,布置体量较大的商业综合设施和打造商业风情街。此外,规划区通过布局商住混合用地,服务周边居民。韩世同建议,规划区应建立多元化的设施,满足多种需求;同时建立便利性的设施,保障高效共享。
有“人”才有城。丁力认为,建设新区最关键的一点则是构筑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区建设路径。城市新区归根到底是要让居民的生活更美好。这就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加快建设和完善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低碳、绿色、智慧城市建设。
有“市”才有城。城市,是从一座“城”到“市”的发展。通过对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视,芹洋半岛以更高的标准、更快的速度、更严的要求,推动新区城市品质由表及里、由浅及深持续提升,提高城市文明水平,打造与“现代化”相匹配的城市形象。“只有产业聚集了,企业兴旺了,才有大量就业岗位,城市新区才会有人气。”韩世同说。
■对话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区域与产业经济硕士生导师丁力:
挖掘优势产品提升绿色经济实力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其中“一区”是要把包括梅州在内的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今年6月,梅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立足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研究谋划发挥区域功能和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上,以功能区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绿色发展高地、生态宜居家园。
新形势下,梅州应如何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南方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区域与产业经济硕士生导师丁力。
南方日报:梅州要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面临哪些难题?
丁力:作为广东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广东的生态保护屏障,梅州拥有绿色发展的基础和实力。但是对于梅州来说,绿色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绿色发展是高成本的发展。目前来看,梅州面临着资金和人才两大难题。
珠三角发展起来后,梅州许多年轻人都选择到珠三角工作了。现在梅州首要思考的是,怎么把走出去的人吸引回来,让他们为家乡建设作贡献。而梅州现在不断建设新区,创造宜居的环境,为人才回流打下了基础。比如我逛了一下芹洋半岛,了解了建设规划,我觉得这里就是十分宜居的新区。
至于资金难题,梅州人要从向中央、省争取更多政策支持、资金倾斜和发展绿色金融两方面入手。我研究梅州发展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梅州特色产品很多,却不知道怎么变现。绿色金融就是把产品、技术、设备、服务,通过金融实现财富变现。梅州有较强的资源禀赋,农业和工艺品等发展较为成熟,应该朝着“小商品大市场”的方向发展,将自身优势产品推向广阔的市场,提升绿色经济实力。
南方日报:纵观国内不少城市都存在新区人气不旺的问题,您对激活新区活力有哪些建议?
丁力:激活新区活力这是许多城市都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像梅州这样的三四线城市,对外来人口吸引力较低。刚刚提到的吸引外出人口回流不失为一个解决方案。此外,还可以思考把老城区的人口存量吸引到新区来。
当然,要激活新区活力最重要的还是地产商和政府共同发力,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政府加大投入完善周边配套。我看芹洋半岛的规划中,三面环江,北靠东山教育基地和客家文化产业基地,新建多处公园、医院、康养中心等配套,十分完善,以城市的概念来建设新区。可以说是非常宜居的环境,相信建成后,这里将活力十足。
北大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房地产研究会执行会长韩世同:
完善的公共配套是激活新区活力重要因素
芹洋半岛从2013年开始规划建设至今,已有5年时间。目前该区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不少市民都对该区域的发展非常关注和期待。那么,芹洋半岛的商业价值、居住价值究竟如何?记者就此专访了北大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房地产研究会执行会长韩世同。
南方日报:对于市民而言,在城市新区还未建成还未投入使用之时,如何去评判和预测该区域?
韩世同:可以先看看梅州城市发展的活力和水平,从人均GDP、人均收入和人口变化三方面来考察。根据梅州市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梅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25.82亿元,比上年增长6.8%;2017年广东梅州市人均GDP为25737万元。从人均收入来看,2017年梅州人均可支配收入19635元;2018上半年梅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1万元。人口变化方面,2015年末常住人口434.08万人,到2017年末,常住人口增长了5万人左右。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口发展趋势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一方面要使城市人口规模、功能配置、空间布局等与今后的人口发展趋势相适应,另一方面城镇化要从规模为主转向以集中度为主。当前梅州市人口的增长规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加强吸引更多人力资源进入,同时增加推动经济增长的劳动力。
南方日报:城市新区活力对于房价和商业地产有何影响?
韩世同:据梅州官方资料显示,梅州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达700多万,国内各地的梅州人也不在少数。制定鼓励政策吸引他们中的一部分愿意返乡投资创业,是增加梅州和城市新区活力的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因此,城市新区人气集聚带来的房价上涨和商业地产兴旺是比较实在的,应尽快将规划中的城市公共市政设施由蓝图转变为现实,这也是最有效的激活城市新区活力的方式和途径之一。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陈学钢通讯员廖宇薇)为了感谢广大彩民一直以来对福彩的支持厚爱,真情回馈彩民,梅州市福彩中心从10月10日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