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诗人杨万里与梅州① 平寇乱及重建粤东治安体系

梅州日报 2018-10-03 08:11

导 读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曾任国子监博士、太常博士,吏部右侍郎等。他品德高尚,崇尚真诚,宋光宗为其亲书“诚斋”匾额,故世称其为“诚斋先生”;著有《诚斋集》133卷,被誉为一代诗宗,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大诗人杨万里与梅州的关系,方志除了载其诗歌三首外,不置一词。但是,杨万里对梅州的历史和文化有无可比拟的大功德,这表现在:第一,在政治军事上,淳熙八年(1181年)他率军平定梅州寇乱,战后重建粤东的治安体系,对梅州的政治军事做出杰出贡献。第二,在文学上,他以30多首诗歌的规模深入地歌咏梅州山川和文化,奠定梅州文学的基础,成为歌唱梅州的第一人。第三,在历史文化上,他“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的诗句,道出了梅州得名的真谛。第四,在梅州的发展上,淳熙十一年(1184年)他任京官时上疏论述梅州建设,使中央政府对梅州再次下达特殊政策,这在梅州的政治建设和桥梁史上,还有迹可寻。第五,在教育文化上,杨万里的门生刘涣在梅州任职18年,他以四大创举对梅州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使梅州产生了以神秘的“百花洲谶”为载体的状元梦。古印度《歌者奥义书》第二篇第七章说:“他的歌必至美,使他拥有至善之境。”杨万里至美的梅州诗歌是梅州文化史的珍宝,杨万里及其门生刘涣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梅州历史,使梅州开始迈向至善之境。

从大学文学院退休归居梅城的张应斌教授,近年来博览群书,探幽索隐,爬梳综理,辨伪匡谬,撰成《宋代大诗人杨万里与梅州》。从今日始,本栏将分为六期予以刊发。敬请垂注。

●张应斌

杨万里虽不是梅州官员,但他在梅州政绩卓著,这首先表现在梅州的政治和军事建设上。

第一,平定梅州动乱。杨万里虽是进士出身,但他并非柔弱之人,他短衣持槊,驰马骑射,指挥若定。宋淳熙六年(1179年),杨万里到广东任职,他先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司公事,掌常平、义仓、税收之政,秩正四品。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他升任广东提点刑狱,掌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以及举刺官吏之事,简称提刑官。这相当于后世的按察使,秩正三品,佩二千石之印绶,故又称宪司。淳熙八年二月春荒时节,汀州大盗沈师作乱。沈师先蹂践福建汀、漳二州,杀死漳州戍将萧统领,福建大震。八月,沈师进入广东,先游走于循梅潮惠之间。杨万里《右司王侨卿墓表》:“汀寇沈师,猘于循梅潮惠之间。”接着,沈师兵围梅州。淳熙七年刚上任梅州知州的游庾束手无策,州城告急。于是,广东宪帅杨万里率领大将张喜和三千铁骑东征,“元戎解领三千骑”,要“小试胸中十万兵”,到梅州解围。他从韶关曹溪出发,经岑岭取道翁源、河源、龙川,有《督诸军求盗梅州宿曹溪呈叶景伯陈守正溥禅师》、《羽檄召诸郡兵》等诗。《古路》云:“王事当有行,忘身那自知。闽盗入吾郡,梅川作潢池。白羽舞赤囊,碧油走红旗……士皆冲冠怒,人挟报国私。”官军一路旌旗招展,士气高昂。沈师闻杨万里率领的大军到来,遂解除梅州之围,向闽粤边境望风而逃。杨万里到达梅州后,指挥大军继续追击,一直追击到潮州。潮州土豪吴亮起兵响应官军,杨万里率领官军和地方民兵,在海边将沈师主力歼灭,沈师与残部30余人逃脱。广东安抚使巩湘诱沈师出降,然后杀害沈师。除夕时,杨万里从潮州凯旋,作《平贼班师明发潮州》云:“不是潢池赤白裳,何缘杖屦到潮阳。官军已扫狐兔窟,归路莫孤山水乡。”旧制,提刑多用武将充任。但是杨万里以文人任职,也能平定叛贼,他的军事才能受到朝廷赏识。《宋史》本传:宋孝宗称赞他“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但杨万里十分谦逊,《谢除直秘阁表》云:“顷播刑于百粤,偶奔命于群蛮。奉天威而有行,系庙算之是禀。遂令丑类,罔不殄歼。矧帅臣巩湘指纵之谋,抑将臣张喜观获之力。”这更体现了杨万里的精神境界。

第二,重建粤东治安体系。广东惠梅潮为闽粤赣三省边区的组成部分,边区山深林密,盗贼易于躲藏;治安上三省相互推诿,乱者有机可乘,故这一带成为“盗贼渊薮”。宋蔡戡《定斋集》卷十五《中大夫致仕朱公墓志铭》:“潮与循、梅、汀、贑,壤地相接,弥望千里,蔚为盗区。”南宋初年,李纲、岳飞率领大军在此平乱。在三省边区中,梅州的盗匪比较有名。《明世宗实录》卷五百七:“广寇蜂起,而程乡为甚。”明张瀚《松窗梦语》卷八:“然两广巨盗,山寇居十之七八,海寇居十之二三。近如曾一本、余干仁、林道干辈,则称雄于海上,如黎汝诚、黄朝盛、李应孙、李汝忠、许永等,又倡乱于山中。其余若海丰、归善之人万峒、葫芦輋,和平之岑冈、长乐、兴宁、程乡等处……依附声势,肆无忌惮,杀掠人民,占据田业,遍地皆盗区矣。”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七说程乡、揭阳之盗:“大群数千人,小群数百,凡数十百群。东至兴宁、长乐、程乡、揭阳,北至河源、龙川,西至博罗,南至海丰、归善,以及东莞,无不罹其锋者。”清邵廷采《东南纪事》卷一载有“程乡贼黄元吉”,《程乡县志》、《嘉应州志》所载盗贼及其活动更详。由于盗贼出没无常,城破池毁是家常便饭。南宋绍兴二年,岳飞部将广南东路统制官韩京将军驻兵循梅,大败刘宣。绍兴三年二月虔贼周十隆率众进犯循、梅、汀州,朝廷四大统制官赵祥、韩京、申世景、王进,合兵围剿。梅州治安的危局,于此可见一斑。

杨万里不仅勤于政事,而且正直廉洁,对腐败嫉恶如仇。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他任赣州司户参军;淳熙元年(1174年),他知漳州;淳熙六年(1179年),他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司,再任广东提刑。在这20多年里,他对今客家地区的闽粤赣边区的地形、民情、文化和政务有深入了解。平定沈师后,为了根除后患,他为梅州的治安制定了长治久安之策。《宋史》之《儒林传三》:“(杨万里)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其实,潮惠二州本有外寨,只是军官腐败,制度松弛,军官怕苦怕累驻于城中,使外寨名存实亡。杨万里为官清廉,他无法容忍军队的腐败无能。淳熙九年(1182),杨万里决心整顿军队的腐败习气,制定新的驻军制度,以重建粤东治安体系。他命令军官必须驻在外寨中,以镇守险要,保障地方治安。《诚斋集》卷六十九载杨万里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以尚书左郎官召还上殿第一劄子》(下简称《第一劄子》):“臣闻安民莫如弭盗,弭盗莫如素备。臣窃见天下郡邑有外砦巡检:或以镇荒林,或以扼险要者,所以为弭盗之素备也。今则不然,名为外砦,而将士实居城中者:若潮州之外砦,惠州之外砦是也。潮州之外砦,其地大氐茂林千里,大木百围,在潮、梅之两间。人行其中,终日不逢居民,不见天日。盗藏其山,而人莫之觉。朝廷于此设一砦者,所以镇其荒林,使盗不得而发也。惠州之外砦,其地右背崇山,前左大海,其间仅通一路,自循、梅及潮三州来者必由此途。朝廷于此设一砦者,所以扼其险要,使盗不得过也。臣前任广东提刑,尝因求盗,经从惠之外砦。问其巡检,公廨则化为瓦砾之场矣。问其兵之屋庐,则鞠为樲棘之墟矣。问其将士所在,则皆居城中矣。盗贼每起于山林,而乃居于城市,此盗贼所以无所畏忌也。潮之外砦,臣虽未尝至,而见其将士,亦皆居于城中。臣尝符下两州,委守臣兴修各砦廨舍、营屋,起发将士移屯,复归旧处,不得依前安居城中。未几而臣去官,其复旧与否,臣不得而知也。臣愚,欲望从朝廷行下广东宪司:催督潮、惠守臣,照臣淳熙九年内措置两砦移屯事理施行。仍差官核实,奏明以闻,及行下诸路宪司稽考。”这对梅州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保障诚斋粤东治安政策的长期有效性,二是使梅州引起政府重视,致使中央对梅州制定特殊的政策。杨万里以长治久安的战略眼光和雷厉风行的霹雳手段,革除军队腐败旧习,重建粤东军事堡垒,以切断山区“盗贼”造反的要路,为粤东的治安和梅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用歌声传递爱国之心 曾宪梓博士邀各界乡亲共庆国庆纪实

曾宪梓博士和员工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连志城摄)“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昨日上午,全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