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聚柚乡话丰年 累累硕果传捷报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梅州分会场岭南民俗文化表演侧记

梅州日报 2018-09-24 10:30

国泰民安丰收节,家和人旺笑开颜。在这个收获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梅州分会场暨广东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会场周边柚树环绕、柚香扑鼻,农民朋友在自己的节日里,登上舞台载歌载舞,共庆丰年、分享喜悦。

金秋收获季节

结出累累硕果

岭南特色水果710多吨、茶叶突破9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229亿元、鲜切花和盆栽植物产量再次位居全国首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89万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3元到如今15779元……在丰收节活动现场,果农、菜农、茶农、花农纷纷报出喜讯,述说了广东省改革开放40年来,在农业发展上结出累累硕果,在现代农业发展上行稳致远。

在梅州大地上,同样一派金色丰收、硕果累累的景象。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梅州柚类种植面积达58.64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柚类商品生产基地。柚子总产量近90万吨,占全市水果总产量的近六成,也是梅州农民的发财树、致富果。

柚农登上舞台

享受“嘉年华”

当柚农们挑着满筐的柚子,肩膀一前一后地甩着,扁担一弯一弯地颤着,筐子一上一下地跳着,一步一步地走到舞台中央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支挑柚队并不是专业演员,而是松口镇大黄村的专业柚农,虽然很多人是第一次登台,看起来略显紧张,但大家脸上都始终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台下观看的群众也十分享受这场“农民嘉年华”,他们挥动手中沉甸甸、黄澄澄的稻穗,如希望田野上随风吹拂的“稻浪”。“我们夫妻俩第一时间报名参演,有机会在央视的舞台上亮相,真是十分荣幸。”大黄村柚农许振说,他家今年也迎来大丰收,50亩的柚田里,白肉蜜柚产量预计达6万斤、红心蜜柚达2万斤。

“这次我们没有奢华的道具,也没有偶像明星,目的是让农民真正在自己的舞台上跳起来、唱起来、舞起来、乐起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央视节目组导演吴君说。

岭南丰收盛宴

民俗非遗助阵

随着开场音乐响起,一排佛山醒狮左腾右挪,上下翻滚,两边的茂名高脚狮随着竹竿摆动,活灵活现。台下有来自大埔的仔狮灯在观众席上欢快起舞,各种各样仔狮戏球的姿态惹得在场观众捧腹大笑。随后,喜庆祥和的人龙舞、气势磅礴的潮汕大锣鼓、奔放洒脱的瑶族长鼓舞……来自广东省各地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节目轮番上演,呈现出一场原汁原味乡村文化和浓郁深厚乡土风情的岭南盛宴。

“表演者中最大的年龄57岁,最小只有3周岁,一般龙头需要身高1米8以上的年长者支撑,龙舌、龙爪则要年龄小一点的。”湛江市人龙舞艺术团团长王宏伟说,人龙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通过央视这个舞台,让全国观众了解湛江乃至全省的非遗文化魅力。

客家元素丰富

融入科技电商

走进大黄村中心广场,随处可见各种客家特色,以“客家围龙屋”为设计主体的舞台映入眼帘,两旁小山似的金柚高高堆起。节目刚刚开始,一位身着客家传统民族服饰,讲着一口标准客家话的“客家阿妹”主持人登台亮相,她就是全球客家文化推广大使钟雯。“这次节目对传播客家文化是一次机遇。”钟雯说。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梅州客家山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献云和她的搭档刘艳新用山歌歌唱“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民生活乐无边,今日来庆丰收节,欢天喜地笑开颜”的新面貌;大埔花环龙上下翻腾,卷起千层彩色浪花,舞出“三农”新辉煌;梅县提线木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巫启胜通过牵动柔丝线,手中的一头小狮子突然间活灵活现;娘酒、腌面、梅菜扣肉等客家美食应有尽有,让现场不少外地观众大饱口福。“此次演出以"丰收"为主题,充分融合了娘酒、插秧、柚子等客家元素,让观众从视觉上、从形式上感受到客家文化,有利于将客家文化传播出去。”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央视节目组执行导演贾彦悦告诉记者。

“你有新的订单”“你的订单已派送”“东西收到了,你的柚子太大了,真甜呀”“记得给五星好评哦”……在节目《互联网+农业助丰收》中,演绎了梅州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全过程,结合了山西话、东北话、英语、德语等背景语,表现了新时代农业产业借助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售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盛况。“电商的快速发展,受益者是农民。农民收入增加了,幸福指数提高了,这也是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最终目的。”吴君说,该节目还寓意着国家实现了从原来的高铁时代到航空时代、从快速发展到飞速发展的跨越。

(林丽妙张柯刘巧)

新闻推荐

梅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强化宣传使命担当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 陈敏主持会

本报讯(首席记者钟智跃)昨日下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