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庭20年来奉献于特殊教育事业 用耐心爱心“浇灌”学生

梅州日报 2018-09-09 21:40

李俊庭用手语与学生交流。(林翔摄)

●本报记者郑炜梅

“李老师,还记得当时您上课要求我们要坐端正,数学科也抓得很严,我的数学成绩也一直还不错。”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公室,该校毕业生郑善锋用手语向曾经教授了自己9年的老师李俊庭表达谢意。在老师们的影响下,郑善锋从吉林长春大学国画专业(本科)毕业后,毅然回到母校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

教师节临近,李俊庭最近几天又收到了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传来的问候和祝福。已经在特殊教育路上行走了20年的李俊庭,曾被教育部、中残联联合授予“特教园丁奖”等奖项。他最大的期望就是“大家都能理解、尊重特殊教育,不要给学生和老师贴上"特殊"的标签”。

潜心于特教感到很欣慰

说起与特殊教育事业的结缘,李俊庭说他小时候就了解这群“折翼天使”的存在,而且他上学时也正好报读了特殊教育专业。1995年,他被中山一所学校的特教专业录取。全省各学校当时鲜有开设特教专业,梅州市当年仅有5人考取该校。

记者问及“当真正了解到特殊教育事业后,有没有打过"退堂鼓"”时,李俊庭坦言:“正因为了解了他们,所以才更想为他们付出一份力,希望他们也能得到好的教育。”抱着这样的信念,1998年毕业后,李俊庭成为了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我教第一届学生就教了9年,从小学到初三,看着他们从懵懂到懂事再到走向社会,我感到很欣慰。”李俊庭回忆,由于学生来自各县(市、区),从小就开始在学校住宿,这也让老师成为了他们的“校内监护人”,刚入学时要教他们洗衣服、带他们吃饭、引导他们学习沟通技能等,课外要经常组织活动丰富他们的在校生活,帮助他们融入学校和社会。

放慢的课堂加倍的耐心

“由于学生身体上的缺陷,他们或不能听或不能说,所以在学习新名词、新内容的时候,需要耗费比较久的时间,甚至有时一个知识点要重复十遍、几十遍,他们才会理解。”李俊庭认为,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们要有加倍的耐心,给他们加倍的时间去理解。为此,在课堂上,除了使用一些夸张的语言动作外,他还会经常借助实物帮助学生们理解。

而在课堂外,作为“校内监护人”的李俊庭也很注意学生们平时的学习状态,会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教导他们。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要因材施教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其实这些孩子心智单纯,虽然不善于表达,但只要倾注了爱心和耐心,他们就会懂。”李俊庭说。

新闻推荐

梅州市深入实施铸魂立德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增添“文化味” 培育“内在美”

●本报记者王玉婷见习记者严伟涛走进街道,残旧围墙变身“网红墙”,生动地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孝道文化、客家文化等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