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③ 提升乡风文明 助推乡村振兴 力争到2020年,全区建成50个“文明示范村”
增江街大埔围村利用墙绘、文化墙、宣传栏等载体推动农村精神文明进村入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报告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对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要求,其中乡风文明贯穿乡村振兴各个方面,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保障。
目前,增城区已制定并下发《增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方案(2018—2020)》(下称《方案》),要求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培育和谐民风,促进全区农民文明素质稳步提升和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至今年年底前,全区284个行政村文明乡风建设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50%以上的村镇达到区级及区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在全区建成50个“文明示范村”。
纯正党风政风
成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群众组织
根据《方案》,增城区将在配好配强村党支部班子特别是正副书记队伍,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健全一套规范、公开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成立一批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群众组织。
该群众组织包括两类:一是以村两委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以及乡村教师、农民企业家等“新乡贤”为主体,成立乡贤咨询委员会,对农村的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动员乡贤参与乡村文明建设;二是成立乡风评议会,由村党员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以及本村德高望重,或在经济建设和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士、当地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分派专业人员组成,对农村陈规陋习和不良思想行为进行评议,对治理农村“黄赌毒”等事宜进行有效规范、引导和服务,对农村婚丧嫁娶活动进行指导监督,运用民间舆论、群众评价的力量褒扬农村新风,反对不良习气。
敦化乡风民风
制定修订村规民约
《方案》要求,要着力敦化乡风民风。全区农村要结合实际,依法依规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在村委会、祠堂、村广场等场所长期公示,使村民知晓率达到80%以上并能自觉遵守。
同时,借鉴增江街大埔围村、中新镇五联村做法,结合村情村貌、文化传统,制作贴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际的公益广告,组织在村主要出入口、道路沿线、活动广场等醒目位置,利用墙绘、广告牌、文化墙、宣传栏等载体广泛张贴刊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进村入户。组织党员干部、专家学者、文化能人,根据需要设置不同主题,开设道德讲堂、文化讲堂、法律讲堂等,开展普法教育和科学知识、卫生常识、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定期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人物”,设置善行义举榜、好人榜和乡贤榜,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与最美人物”现场交流活动。各村要设置志愿服务站点,建立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做好登记注册、服务记录、关系转接、兑换服务、褒奖激励等工作。以弘扬仁、义、礼、智、信、忠、孝、善、和等中华传统美德为核心,开展“日行一善”主题实践活动。
培育优良家风
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
《方案》明确,要注重优良家风的培育,让良好家风带动提升广大农民的文明素质,促进农村精神面貌整体向上向好。一是建设家训家风文化祠堂(村史馆)。利用既有资源,建设家训家风文化祠堂(村史馆),展示优秀家风家训、村史村情、姓氏文化、崇德向善等,推动优秀家训进家庭、进祠堂、进文化楼。二是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组织开展优秀家训进家庭、寻找“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活动,办好家长学校,有条件的可建设家训馆和好家风文化墙等,展示乡村家训、家风资料。三是组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推荐活动。深化“花城人家”家庭文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围绕爱护环境、遵纪守法、热心公益、家庭和睦、诚实守信五个内容,按照自愿申报、村居评议、镇街审批、区文明委审定的程序,定期评选“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和“好儿女”“好婆婆”“好夫妻”活动。四是开展创建“书香乡村”和“书香家庭”活动。利用图书馆、村民文明学校、农村文化祠堂等大力开展“书香乡村”“书香家庭”创建活动,举办文明家庭读书活动、最美家庭大家谈、家风家训分享会,提升农村家庭成员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素养。
建设文化新风
培育特色乡村文化品牌
《方案》提出,增城区将从培育特色乡村文化品牌、加大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等方面推动文化新风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
根据有关要求,增城区将贯彻实施《增城区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一村一品牌”的要求,加强对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和整理,保护传承粤剧、粤曲、木偶戏、广绣、广彩等非物质文化,大力保护岭南特色古村落、古民居;鼓励扶持各类群众性文艺团体;支持民间文艺团队开展经营性文化活动。各村要结合实际建设一个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室外体育广场,完善农家书屋、农村广播室;整合农村篮球场、晒谷场等现有场地资源,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打造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设文化小广场,配备适当的音响、体育等器材,为群众开展跳舞、唱歌等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提供场所;打造一支以上群众性业余文体活动队伍,每年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不少于4次,有一项以上村特色品牌文体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民俗文化和现代节庆文化活动。依托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时间节点,各村结合乡土文化,开展“迎春花市”、舞狮舞龙等庆节活动,丰富节日内容,拓展节日文化内涵。
新闻推荐
家乡梅州大埔人民追忆田家炳: “我是大埔的客家人, 这让我觉得光荣” 连线
田家炳生前回到大埔,与家乡人亲切交谈羊城晚报记者黄蔚山通讯员刘招迎余灏田家炳幼承庭训,数十年致力公益,捐助教育、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