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立与敬斋 □ 陈贤武

潮州日报 2018-08-14 16:42

敬斋旧址 郑鹏 作

在拙文《黄笠芗,潮州之项子京也》一文(刊于《潮州日报》7月3日)中,提到1932年,黄笠芗的后人将在中山路上西平路口左侧的铭雀砚斋以银元四千售与名儒杨雪立先生一事。那么,杨雪立先生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

杨雪立(1876—1956),原籍安徽,落籍潮州。清末拔贡。致力于教育事业,兴办学校,曾任汕头孔教会会长兼时中学校校长。1953年被聘为广东省文史馆馆员,汕头市第一届人代会特邀代表。

清光绪年间,淮河泛滥成灾。少年的杨雪立随家长离乡背井,从安徽逃荒至福建,又辗转到潮州城,定居北门照壁巷。父杨邦基,字荣琨,以业糖饼为生,其贩卖北至梅县,南抵揭阳,东往饶平、诏安,克勤克俭,其后积产稍益厚,得入资授徵仕郎(从七品)。初来潮州时,生活窘迫,无钱可入学读书,杨雪立每天到邻近一间私塾门口,站着听里面老师带儿童唱读。老师发觉这个穷孩子有志求学,免费宽待他入读,从而得到启蒙教育。他幼小的心灵,铭刻着老师收留教读的恩情。以后自学十多年,昼夜不辍,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赴京朝考,得中丁酉科拔贡,时年22。后授直隶州州判。饮水思源,为纪念早年启蒙老师,用“立雪程门”这个尊敬老师的成语起名雪立,字敬师。又因为“立雪程门”的主角、北宋理学“闽学鼻祖”、福建将乐人杨时(1053~1135)乃杨氏先贤,杨雪立此举更有追慕先贤“言正而行端,德闳而学粹”品格之意。他七十岁以后自号雪叟、雪道人,并把在潮州购置的居所命名为“敬斋”,以示不忘师恩。

中拔贡后,眼见清廷腐败,外侮入侵,洋风涌起,民族文化萧瑟深沉。少数公立学校只能是解决富贵人家子弟入读的官学,联系自己童年入学的遭际,立意兴办私学。他1925年协助汕头孔教会会长王延康在汕头创办了国粹学校,任教务主任。学校教学宗旨是“培养道德,维持国学,扶植文风”,管理则“专为研究国学而设,与普通学校性质不同,学生均宜敛肃身心,专勉勤奋”。1928年改为时中补习学校、时中初级中学,由他任校长,并设女生部,又附设免费的义务夜校,协助潮安庵埠办好龙溪中学。他本着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学生不分贵贱,都可入学。

时中是间具有民族特征和时代色彩的学校,除着重开设国学文科班,又有普通中学班和国英算三科班,设古典文学、史学、理化、算学和生理卫生等课程,保全国粹,糅合新学,多渠道培养人才。学生多数是商家子弟。学校命名“时中”,取义古文《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也是儒学的“十六字心传”。教学楼主墙有浮雕“斯文在兹”四个大字,旨在倡导儒学人文精神,师生要负有担荷“斯文之道,以天下为己任”的学风使命;并告勉学生落实此道,在于道德人格的自我完成,这是儒学人文精神的内在本质。所聘用的教员,多是饱学宿儒,如郑国藩、温丹铭、姚梓芳、杨季岳、黄钟、郭经等。

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1920—)11岁从揭阳转学到汕头时中附小,毕业后上不起中学,只好在家帮父亲磨米做发糕。后来因为在小学毕业时的国文考试中,亲临命题并主持考试的校长杨雪立对他的作文印象颇佳,得知其失学在家,主动提出给他一个半费生的名额,使他得于完成中学学业。潘懋元后来回忆道:这位杨校长非常严厉,同学们都怕他,“他一出现,教室里立即鸦雀无声,我尤其怕他。有一回我在教室里和同学们打闹,让他看见了,他把我叫到办公室,拍着我的肩膀说:"你怎么和他们一样呢,他们少学点不要紧,将来照样当老板;你将来是要靠本领赚钱养家的。"以后我再也不敢在学校里玩耍了”。(《潘懋元教育口述史》,2007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他知道杨校长严格要求是为了他好,后来考上厦门大学之后,既读书又教书,以解决生活问题。后成为当代教育名家、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对于杨校的恩德,他念念不忘:“有时候,人在困难中,得到一个适时的帮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时到今日,我时时感念杨雪立校长,他是我的恩师,如果没有他的及时帮助,我不知道我后来会干些什么,是不是就在家里卖米糕,还是能找个职业当个小职员什么的,无法想象。现在,到了我这个年纪,吃穿不愁,我希望力所能及地帮助年轻人,设立一个"懋元奖"基金,也是想鼓励年轻人用心向学。”(《潘懋元教育口述史》)

1937年日机轰炸汕头,战祸殃及学校,时中搬迁至潮安鳌头乡,又徙入登塘乡,再迁白水乡,又搬至归湖。正当国土破碎,办学极端困难时,日寇暗命汉奸文人招募名士,有人登门策动杨雪立回敌占区汕头复校,予优惠待遇。答复是:“屠刀旁办学,伤民族文化,灭中华尊严,做有辱国体的事,亲痛仇快,可放弃性命,不可舍弃节操。”大节凛然,游说者挟着皮包走了。他马上带学生沿韩江北上,迁校至丰顺(阝留)隍、汤坑,旋又移回揭阳郭氏宗祠办学。在他那种年老愈进、千钧重负而竭力向前的精神鼓舞下,学生白天耕田夜读书,忧患共当,使学校持续办下去。

抗战胜利,复员汕头。至1948年,因年老自退为名誉校长,从事著述。

1950年,杨雪立拥护政府把时中、大中和同济三所私立中学合并为“联合中学”;1953年经政府批准,改名“汕头市第四中学”至今。1950年2月,汕头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以爱国知名人士的名义特邀他为代表。1953年,广东文史研究馆礼聘他为馆员。1956年,杨雪立病逝于汕头。

杨雪立精书法,其书法源于魏碑,师法颜体,自成浑重温润一格,潮人誉为“富贵风华”体。尤擅长榜书匾额,“书名噪一时,乞者户限几穿。”(郑国藩《徵仕郎杨荣琨封翁传》)孙子杨锴(1931—2000)得其亲授,曾任汕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932年他从黄笠芗后人购置铭雀砚斋以作为养老之用,并改斋名为“敬斋”(约80平方),主宅则名为“弘农(河南弘农是杨姓郡望)旧家”(约250平方)。1939年6月27日,潮州城沦陷,日本侵略者在中山路官诰巷口占住陈宅,作为“宣抚班”。这是一个控制伪政权的机构。不久,“宣抚班”又看中杨宅,并限期腾出。此时杨雪立与家人避难于归湖神前村,得讯后只好委托亲戚到宅邸代为搬出物品。至抗战胜利后回迁时,已满目疮痍。

1985年4月,“弘农旧家”主宅售与沈广河先生,改建成四层楼房,名作“广园”,由著名画家刘昌潮题署。沈广河(1929—2011),潮州人,曾任香港永成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香港广东社团总会首席会长,潮州市政协常委,是潮州市第三批荣誉市民。先生热爱祖国,长期关心家乡公益事业,襄助市福利院、市红山医院、市颐养中心、广济桥维修工程、潮安县华侨医院、牌坊街修复工程等38宗工程项目。

敬斋则于2013年6月由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卢进文所承租,改建成“湘桥区文园木雕艺术馆”,使旧宅得以保育、活化。

新闻推荐

广东鼎新高新科技公司投产 位于广州海珠(丰顺)产业园内,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至2.5亿元,税收2000万元

本报讯广东鼎新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公司)日前在位于丰顺县埔寨镇的广州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顺利投产。广东鼎新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