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培外引”打造人才洼地 谱写梅县高质量发展新篇
院士工作站成立后,校企双方将在核心生产技术方面展开深化合作。何森垚摄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近年来,梅县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搭建人才科研载体、完善人才发展生态圈等有力措施为抓手,打造人才洼地,并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提升服务环境等措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兴、富民产业,逐步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富民强区之路。
“我们将继续灵活运用好梅州市现行的"千人高素质人才引进计划",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等多种方式,引进学科技术带头人等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梅县区产业建设,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能,全力推进梅县区高质量发展。”梅县区委书记钟光灵说。
借力“最强大脑”助力“提挡增速”
至2017年底,梅县区6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不含畲江园区),已有26家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近日,广东嘉元科技、南开大学共建院士工作站签约暨挂牌仪式在梅县区雁洋镇举行。院士工作站成立后,校企双方将针对锂离子电池铜箔核心生产技术方面展开深化合作,由嘉元科技提出研发项目、技术难题,提供科研场所和生产设备等,南开大学则为嘉元科技提供技术支持、储备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南开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化学学科科研水平突出。联手建立院士工作站后,将在科技研发、成果转换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敬敏说,接下来企业将不断完善院士工作站的研发工作环境,强化合作交流,联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联手高校打造院士工作站,嘉元科技并不是孤例。去年,陈志杰院士受聘为梅县区鸿荣重工和绿园环保的战略发展顾问;今年2月,粤东医院成立了廖万清院士工作站,进一步提升该院皮肤科临床诊疗、科研能力及人才培养水平。
近年来,梅县区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加快建设人才公寓,提高住房补贴、安家补助标准,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为人才就医、子女就读、家属就业开辟绿色通道,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至2017年底,梅县区6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不含畲江园区),已有26家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接下来,梅县区还将继续鼓励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在5亿元产值以上企业已全部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的基础上,至今年底亿元产值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覆盖率达到50%,规模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覆盖率达到30%以上。
除此以外,梅县区还鼓励企业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奖励基金、担保基金、风险基金,目前科研费用支出达全区GDP的1.2%以上,通过基础性奖补、竞争性奖补相结合,兑现落实人才奖励政策。
政策激励企业迎来“技改潮”
2017年梅县区1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区为首次获评的13家企业发放奖励金650万元。
院士工作站的建立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嘉元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10多年间,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为国内首家进入资本市场的铜箔专业生产企业,从完全依赖外国进口设备到自主研发、改良设备,再到主导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嘉元科技正是通过创新驱动,激活发展动能。
“去年嘉元科技实现产值6.2亿元,各项指标连续三年实现30%以上的高速增长。”叶敬敏表示,企业正在实施投资7.2亿元、分三期建设的年新增1.5万吨高性能铜箔技改项目。项目完工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利润2亿元和上缴税收1.2亿元以上。
以嘉元科技为代表的梅县区工业企业,实施创新发展、技术改造的氛围渐浓。如超华科技投资2.6亿元的高精度电子铜箔工程项目一期已完成建设,投资3.76亿元的高端芯板项目和投资4.23亿元的项目二期也已正式动工;广东翔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亚微米碳酸钙粉技术改造项目已经投产。
“在创新驱动这一块,不光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投入,同时政府也大力扶持,比如我们去年就获得了政府技改扶持资金接近200万元。”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阮茂说,在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激励下,企业掀起了创新驱动热潮。数据显示,2017年梅县区完成技改投资13.73亿元,同比增长13.5%。
实体经济是根基,创新驱动是核心。近年来,梅县区不断出台政策激励企业通过创新驱动,激活发展动能,修订完善了《梅州市梅县区专利授权补助管理办法》,三年来共投入140多万元经费用于发明专利授权补助。2017年梅县区还印发了《梅县区工业企业购置设备奖励办法》,对符合奖励的企业在项目竣工试产后,给予新设备购置额的6%进行补助。“今年3月,我们对嘉元科技、超华科技、BPW车轴有限公司和卡莱橡胶轮胎4家企业发放了第一批购置设备奖励金共计1003万元。近期,还将发放第二批奖励金600多万元。”梅县区科工商务管理局局长张云龙说。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起,该区财政将对首次获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2017年梅县区1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区为首次获评的13家企业发放奖励金650万元。此外,今年梅县区共鼓励支持38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居梅州市各县市区前列。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
三产结构更趋合理
按照梅县作为省级重点开发区域粤北山区点状片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构建“一城两带四组团”区域发展新格局。
不久前召开的梅县区委一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按照梅县作为省级重点开发区域粤北山区点状片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构建“一城两带四组团”区域发展新格局,树立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新观念,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做绿色发展的“引领者”。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梅县区结合现有产业基础,着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和绿色新兴产业两大产业,取得了初步成果。
走进位于梅县区雁洋镇的广东雁归来养生产业有限公司的金线莲种植基地,一个个种植大棚格外壮观,棚内采用先进的肥水管理技术和成熟的光、温、湿自控系统,种植多个品种的金线莲。
“我们的干品年产量达到了2000斤,年产值达到了2000万元左右。”广东雁归来养生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富源告诉笔者,近年来,在梅县区相关部门的支持、引导下,企业找准特色定位,实施创新驱动,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的发展新路。今年,企业还计划新增30亩种苗生产基地、300亩林下种植示范基地和一批产品深加工项目,并加大投资力度,打造生态特色旅游和养生休闲产业。
同样通过创新驱动,取得新突破的还有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个月,该公司柚苷提取生产线试产项目正式启动,通过生物提取将废弃柚果变成常用于食品、药品、日化用品添加剂的柚苷,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金柚附加值,增加柚农收入,还弥补了梅县区金柚精深加工发展的短板,延长金柚产业链,推动金柚产业发展。
“我们提取柚苷的生产线年产量可以达到500吨,产值约3亿元,可完成税收约4000万元。”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生表示,接下来企业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根据柚果的结构和成分,分层次开发不同产品,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生态富民产业和绿色新兴产业的崛起,也让梅县区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数据显示,2018年首季梅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18亿元,同比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4:36.2:45.4。与2017年全年相比,一产比重从24.6%调整为18.4%,下降6.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从35.9%、39.5%分别调整为36.2%和45.4%,提高0.3个和5.9个百分点。
黄韬炜刘洪桥曾健锋
新闻推荐
文/钟文丽随着梅县区扩容提质进程的不断加快,剑英大道已逐渐成为梅县新城的一张“新名片”,吸引了众多外来及本地大型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