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地标”产品发展还需“瞻前顾后” 积极申报的热情值得肯定,如何讲好品牌故事促进产业发展同样重要
●本报记者杨敏
近几年来,梅州市各地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全市共有17种“地标”产品,数量居全省前列。“地标”运用得怎么样?取得了怎样的效益?记者近期进行了走访。
政府大力支持申报,“地标”产品快速增加
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分为三种,分别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分别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原国家质检总局、农业农村部审批。地标产品旨在对某一区域内的产品进行品质和特色或者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提升市场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地理标志产品可以是初级产品,也可以是经过加工的产品;既可以是农业类的,也可以是工业类的。
2006年,“梅州金柚”成为全市首个获得原国家质检系统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迄今梅州在通过质监系统获得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共有11个,通过原检验检疫系统获得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在农业部门进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产品共4个,另外,通过原工商总局获得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
近几年来,梅州市大力支持申报“地标”产品,2017年还印发了《梅州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奖励细则》,对每个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单位奖励15万元。在蕉岭、五华和丰顺等县,当地政府在申报前期就拨付专项经费,有效地推动申报工作开展。这使得梅州市的“地标”产品数量突飞猛进,7成以上的“地标”产品为近3年获得。
产品获“地标”保护身价陡增
在五华县,申报“地标”已经连续两年写入县政府工作报告,将此作为提升五华特色农产品、食品及手工产品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的抓手,该县近年来先后有“长乐烧酒”“七畲径茶”“大田柿花”三个产品获得“地标”保护或认证。
“我曾7次到北京取经学习,就是为了协助政府申请"七畲径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了我们七畲径独特的制茶工艺和优质的茶叶可以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护。”今年通过审核的“地标”产品“七畲径茶”龙头企业负责人李等祥告诉记者。李等祥所在的松岗嶂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当地最大的茶叶合作社,每年有70多吨的茶叶从这里产出,并大量销售到华北地区。2年前,李等祥试图打开山东市场,虽然产品受到客户的认可,但由于没有国家性的产品证明,他错失良机只能委屈地与当地的茶叶厂家合作进行贴牌销售。
而今年,取得了“地标”保护的“七畲径茶”身价陡增。李等祥几十吨的红茶,凭借着这镀金名片,让不少素未谋面的北方商家特地来考察和订货。
“地标”让藏在深山里的特色产品获得了更高的市场知名度。八乡山番薯、蕉岭冬笋、大田柿花等一批农特产品往产业化方向迈出了新的步伐,不仅从业人数增加,产业规模和产值也不断扩大。
梅州市“地标”产品一览表
质监系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检验检疫系统(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农业系统(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梅州金柚、西岩山乌龙茶、八乡山番薯、马图绿茶、蕉岭绿茶、桂岭蜂蜜、蕉岭冬笋、三圳淮山、大田柿花、七畲径茶、长乐烧酒平远脐橙、大埔青花瓷大埔蜜柚、大埔乌龙茶、客都稻米、清凉山茶
“地标”产品发展出现“头重脚轻”现象
尽管如此,“地标”对于产业推进的作用还有很大开发空间。
记者调查发现,梅州市最早的“地标”产品“梅州金柚”,在获得“地标”保护之后的12年里全市金柚产业不断壮大,目前全市金柚种植面积58.64万亩,总产89.92万吨。但是,目前通过原质检总局授予的“梅州金柚“地标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的企业仅6个。而其余如西岩乌龙茶、马图绿茶等“地标”产品的可使用专用标志的企业数量更是只有一二家。“地标”申报制定的行业标准,发挥的规范引导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有不少企业都不清楚有此类标准。
梅州市木子金柚专业合作社是首批“梅州金柚”“地标”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负责人李永生表示:“地标产品保护对于我们的金柚产品而言,是市场通关的有效证明。但是梅州市的"地标"产品管理和推广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地标"保护产品监管主体与农业部门、行业协会对产业推进的协同作用仍然不足,政策和资金应该是主要影响因素。”
梅州市质监部门的相关人员认为,当前梅州市的“地标”产品的后期宣传推广是零散的,缺乏有效的系统性的推动力量,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因此地标产品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但是要培育出具有产业影响力、品牌影响力的“地标”产品还需要填补利用不足的短板。
申报成功后的保护和推广还需下大力气
几乎与梅州金柚获地标保护的同一时期,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豆瓣纳入了地理标志保护范畴。成为“地标”的9年后,该区豆瓣总产量达到105万吨,较之保护前增长了5倍以上;实现工业产值88亿元,较之保护前增长了近15倍。目前,该区已有105家企业被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占豆瓣生产企业总数的90%以上,并建立了完善的检测体系。
同在广东的“新会陈皮“,已经从“一个小柑、一块小陈皮”发展成“一条大产业链”,新会柑种植规模从1万多亩增长至4万多亩,年产值从4千多万元增长至17.5亿元,相关种植、生产、销售、旅游文化等产业蓬勃发展。据介绍,江门市新会区政府先后两次批准在区财政行事单位补充经费中安排约50万元作为申报示范区工作经费;每届文化节下拨专项经费以扶持陈皮产业发展,对该产业累计投入超1000万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年获“地标”的“清凉山茶”的相关企业负责人潘意玉希望,依托梅江区茶叶协会,组织协会成员参加全国各地展销会,加大梅江区“清凉山茶”的宣传推介,拓宽销售渠道,使得这一区域品牌让更多消费者知晓,通过提质增效带动茶企、茶农发展增收。
“扶上马”还需
“送一程”
日前,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豆瓣等成都7个“地标”产品登上中国品牌价值榜。成都通过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引领作用,打造地理标志“成都品牌”,对梅州市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当前申报鼓励政策力度比较大,但申报成功后“地标”产品的发展后劲不足。发现地方特色,申报“地标”,是政府和企业产品品质和品牌意识的觉醒。但如何将特色好东西转化为产业经济效益,通过规范去引导产业发展,用政策去推动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集中力量共同合作再加把劲。
新闻推荐
在2∶0领先的大好形势下,被对手两分钟内进两球逼平,眼看就要到手的三分没了。梅州辉骏主帅李晖在称赞球员表现的同时,也略感...